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36草书精神-1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36草书精神-1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7-15 07:15 被阅读0次

草书精神

对唐代还需认真留意的是草书,没有草书会是唐代的重大缺漏。这就牵涉到书法美学和时代精神的关心问题了。

伟大的唐代首先需要的是法度,因为楷书必然是唐代的第一书体,上上下下都希望在社会各个层面建立一个方正端庄儒雅的楷书时代,这时楷书已成了一个象征,以美学方式象征着社会需要。

但是伟大必招凶险,突然爆开了安史之乱的时代大裂谷,于是,颜真卿用自己的血泪之笔,对那个由李渊,李世民,李治一心想打造的楷书时代做了必要补充。有了这个补充,唐代更真实,更深刻,更厚重。

把方正悲壮加在一起,还不是人们认知的大唐,至少缺了奔放,缺了酣畅,缺了飞动,缺了癫狂,缺了醉步如舞,缺了云烟迷惘,这一些在大唐精神里不仅存在,而且地位重要,于是也就产生了审美对应体,那就是草书。

唐代的草书大家按年次先是孙过庭,再是张旭,最后是怀素。

孙过庭出生时,欧阳询刚去世五年,虞世南刚去世八年,因此是一个书法时代的交接。孙过庭的主要成就是那篇3000多字的《书谱》。即是书法论文又是书法作品,这种文书相应的互动情景,古代习以为常。

《书谱》的书法是恭敬地承袭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规范。但是一眼看去,没有拼凑痕迹,而是化作了自己的笔墨。

孙过庭的墓志是陈子昂写的,而比他小30多岁的张旭则开始逼近李白的时代了。当然他比李白大了16岁。

张旭好像是苏州人,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湖州人,刚入仕途,在江苏常熟做官,有一位老人来告状,事情很小,张旭就随手写了几句判语交给他,以为了结了。没想到才过几天,那位老人又来告状,事情还是很小,这下张旭有点生气,说这么小的事情怎么屡屡来骚扰公门?

老人见张旭生气就慌张了,几番支吾终于道出了实情,他告状是假,只想拿到张旭亲笔写的那几句判语作为书法精品收藏。

原来那时张旭的书法已经被人看好,老人用这种奇怪的方式来索取,要构思状子,要躬身下跪,要承受责骂,也真是够诚心的了。张旭连忙下座细问,才知老人也出自书法世家,因此有这般眼光。

张旭曾经自述,他的书法根底也出自王羲之,王献之,通过六度传递到了他手上。

因此,中国古代书法史也就出现了非常特殊的传递层次。一天天晨昏交替,一对对白染童颜,一次次墨池叠手,一卷卷涓涓遗言,这种情景放到世界艺术史上也让人叹为观止。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课》何奕读书分享

    何奕读书分享2020.3.29 《中国文化课》 今天读完第二单元,很开心每天10分钟,快读完一半,虽然这种方式比较...

  • 文脉悠悠

    关于文学,心里要有数,传承是大于创新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被后世追寻铭记的作品和人物,之所...

  • 从《中国文化课》里学了点书法知识

    中国文化课第35、36篇章先后写了以楷为法和草书精神。又学到了很多书法知识。 我的字写得极为不好。曾经有个患者说我...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中国文脉》读书感悟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一遍了,时间久了,再次翻阅,感觉很陌生。(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

  • 听读《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

    【励志语分享】不要担心起点低,那只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只要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哪怕步子再小,也依然会一点一点上升。人...

  • 《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01 非常有幸读了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这是第一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

  • 假期余额为零也能旅行,这本可以带你打卡5年的日历,了解下

    《古迹寻踪日历》源于《中国文化史迹》 《中国文化史迹》是日本古建筑学家及专门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常盘大定和他的朋友日...

  • 【作品推荐||余秋雨《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是与《中国文脉》大抵相同的一本书,所不同者是《中国文脉》多了前言和后文两章而已。 《中国文脉》我在大一...

  • 《中国文脉》读后感|所谓文脉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 当年余秋雨教授便是因为中国文脉几乎隐没而开始执笔抒写这部《中国文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36草书精神-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ve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