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
好了,摁下焦躁情绪,老老实实补上周的江南小浪迹,
离0点还剩1小时,写多少算多少。
每次公务出行,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珍贵的旅行机会——前提是走我没做过的路。
我会因此提前准备,预留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到什么程度呢,以这次去西塘为例,杭州到西塘,走高速的话——正常人都这么走——1.5小时,我预留的时间是多少呢?5.5小时。按我以往经验,也就勉强够。
那我这么多冗余时间花哪儿去了呢?走没走过的路,走寻常不会走的路,
高速vs国道,选国道;国道vs省道,选省道;省道vs县道/乡道,选县乡道,乡道vs没道,选没道。
这是一个很清晰的劣道驱逐良道的过程,所以我的路程,不是21世纪20年代的路程,而是大略上世纪90年代的路程,杭州到嘉兴,花半天时间,合情合理。
这么做的副作用的是,经常遇到断头路,越开越小越开越窄,直到无路可走,下车确认再三,认赌服输,倒车一点点回出去。
导航此时是无力的,因为导航的运行逻辑是高速>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没道它不会选,但我会开。我们的逻辑完全相反,它一心要帮我节省路程节省时间,我却一心要往无路可走处钻。
唉,如导航有灵,定会发癫发狂。
好处是,摆脱了被算法摆布的确定性预期,
随时开上非导航路段,随时享受不期然的邂逅。比如这个躲在少人问津处的阿里巴巴数据中心。
比如一场麦田?稻田?的收割仪式。
抱歉我是农田白痴。
比如遗落村头的古早印迹。
比如虽有潜质但暂无机会成网红打卡点的有趣场所。
我兴冲冲停下车去看,吃了个闭门羹。
江南深处,河网是拿尬密布嘞。
路过一寺,慧日禅寺,路边犹豫了30秒,没进去看,因为算了下,时间不够——你看你看,我预留了正常行程的近4倍时间,仍需抛下途中无数勾留。
世界深处的细节,对于匆匆的现代人来说,是无穷尽的。
自临平转入桐乡境内。
遇见桐乡水利局的志气。
遇见堰头村的自豪。
虽平平无奇的一座桥,但若拥有一个奇形怪状的名字,就很容易留在过往路人的记忆里了。
某种意义上,常人在网络时代博取注意力和流量的方式,不也就是走这样奇形怪状或出其不意的一些路子吗。
路径乌镇,无意停留。
换个电,撒个尿,继续走。
乌镇出北,约摸五分钟,就入了江苏境,苏州吴江区,也是水网密布的江南核心地带中最水网密布的区域。
湖面映照着蓝天,透出一片海蓝。打开车窗,清风习习,舒服得来。
前面走得过于慢,后面时间越来越紧——按约定是6点要赶到西塘晚宴局,开始加速,上了省道、国道,
待到经过这“富士康”大门前,已转过苏州,回入嘉兴境内。确切说,已经到了嘉善县西塘镇。
西塘古镇边缘。
古镇景区入口。
5点后免门票。
北入古镇第一眼。
西塘我以前来过,一次还是两次,记不清了,总之远不及另几个浙北古镇南浔乌镇等熟悉,只隐约记得商业开发度相对较少,残留着一些水乡人家的古旧时光。
过桥就是景区范围,所以,这个被我摄入照片的红衣女,是我今入西塘古镇遇到的第一人了。
奇趣在于,晚上11点左右,酒足饭饱的我,和朋友一起从这桥出景区回酒店时,竟然神奇地在桥上又遇到这位红衣女。
虽巨有缘,但我并未上前搭讪相识,因为,,,
普通游客的剪影效果,
当晚,临河小楼上与师友喝酒畅聊,转头窗外就是这幅景致,看着它一点点黑下去,魅上来。
没时间了,怎么办,这才一半,另一半的回程还没写呢。
周日回程。用时更久些,6小时吧。
唉先帖上轨迹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