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遮住了太阳的光亮?是乌云。 --题记
听闻朋友去了一家大型公司,兴奋之余也有点苦恼。这天,她很严肃地问了我个问题。
“人到底怎么才算做自己?又该不该善良?”她说。
“你怎么这样问呢”?
原来她的主管是一个善良又忠厚的人,于领导言听计从,于下属体贴关怀,对她更是关照有加。只是不善言辞的她只知道勤恳工作,在领导面前少了些许油腻。正因为这样别的主管不仅不把她放在眼里,还常常抢尽她的风头。她很欣赏主管对工作的态度,但对于她的行事方法却及不赞同。
我觉得她不赞同的是:主管为什么不主动点去找上级沟通,为什么不把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给抢回来。
我想问题的关键不是她要不要主动,反而是主动了有没有用。
我们都会遇到因为某件事需要向人解释的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对方相信你,他们所选择的是他们愿意相信的那部分,而不是你有没有参与过其中。好比一个good idea(好的计划),他们认同的始终是他们认同的那部分,不认同的还是不认同,执行的也是他们认同的那部分。相反,在对方不相信的情况下,解释就没有了任何意义。那就不解释了吗?不是,等待时机。毕竟,有些误会或成见不是一时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倘若我们真心要做自己,就不必事事都跟别人计较。什么都要跟别人比,那其实就是想做别人,不是要做自己。至少我觉得她是这样的,一人难趁百人心,我们没有必要同任何人解说自己的境况,因为每个人的境遇是不一样的,也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只要我们清楚自己的心,所做的事没有伤害到别人就好。to be true to yourself(做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天性就是善良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不好的一面,慢慢地我们就被这些改变了。学着“堕落”了,从而忽视了,我们本来的样子。
那什么是善良呢?我觉得善良是一种度量,它的前提是阔达的,是温暖的。面对一切都能是佛陀般的悲悯,发自内心的欣喜赞叹。那种胸怀是一种高贵且优雅的品质。而不是我们现在的敌视,嫉妒,偏见,嘲讽等等狭隘的心思,造成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嫌隙隔阂。
简单说善良是友谊的桥梁。善良的人都有一颗理解别人的心,能让人透过平等的沟通打开对彼此误会的心灵,拉近彼此心的距离,也消除了隔阂,扫清了障碍,增进了感情。唯有这样才能和平愉快地相处。
同时善良也是道光,能净化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然而我们身边也不乏缺少这样的人,宁愿忍受着各种误解,谩骂来给我们带来“方便”。如果我们不反省自己,试问良心真的不会痛吗?我很高兴能结识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也很珍惜。因为我觉得他们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斗争与自我消耗,能维持起码的正常局面。
假如没有了这些人,他们离开的那一瞬间,我想就是光消失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