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某个深夜,独自在熄了灯的大学宿舍里看完了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当时懵懂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讲述爱情的故事,关于求而不得的悲情故事,而后便一直记住了盖茨比始终爱着黛西这个贯穿影片始终的既定前提。而五年后,当我有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也体验了更多的生命可能之后,再翻开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我看到的是一部盖茨比的成长史。
年少时的盖茨比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想摆脱贫穷,摆脱生活的小村庄,去更广阔的世界,见更多的社会名流,获得更丰厚的收入。说起来,很像现在的我们,只是我们是被教育机制灌溉,培育出来的这种思想:只有去更发达的地方,才有可能过上更优渥的生活。于是,我们更像是在逃离,像小说里的“我”尼克一样,逃离西部,来到了金银遍地的纽约。
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其实不容易,这也许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自幼就被灌输了过多大人们的观念所造成的结果,于是,成年后的我们,带着所有的的这些观念在艰难地探寻着我们自己的路。并不能说大人们传达给我们的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在我们思维还没开始发育完全的时候,就接受一个个不可被推翻的结论,其实这无形中是在一步步地制约着我们的自由生长。所以,所谓的叛逆,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做了多大的错事,很可能是我们在大人们的思维里掉队了。
盖茨比之了不起就在于他跳出了自己生活的圈子,拥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无论是贫穷时,坚信自己不会像父母或身边的穷人一样继续穷苦的生活,并为之制定详细的自我管理计划,且坚持执行。还是富裕时,有着严格的自我约束能力,与糜烂腐败的上流阶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都是我喜欢这个人物的关键所在,在那个迷茫的时代里,他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独立的灵魂,会做梦,更会造梦。
而在现在这个迷茫的时代里,我也摆脱不了迷茫,但这种迷茫在一点点地减少,我庆幸这种变化。在这种不断地把自己推到新的环境中去,通过自己的亲身验证,辨别真正追求和喜欢的事物的过程中,我看见了自己的成长。虽然在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自己笃信的信念和梦想,但我现在所笃信的都是我亲自在所有尝试中挑选出来,并精心守护的。所以,我也并不担忧现在的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我会按照自己的步调去找到内心城堡里的秘密。
年少时我们都是盖茨比,在困苦的岁月里追寻着自己的梦,为之拼尽全力,但我们却可能迷失在后来丰饶的生活中,活成了黛西的模样。而对于黛西最终选择缩回自己所谓的上流社会,继续纠缠于丈夫与插足者之间的决定,我并不感到惊讶,相反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本质上,她与盖茨比在价值观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同路人。
世界之于我,是一个巨大的个体,而我本身也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内心世界,我不断地向外、向内探索、求证,揭开面纱背后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己,并将二者揉碎之后交织在一起,再重新撑开,那是一条我自己的路,而我在自己和世界之间找到的那些平衡点,便成了这条前行道路上的引路牌。在不断的选择与拒绝、追赶与摆脱中,我蜕变成长为如今的模样。正如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看见的一样,一个渺小的个体在大环境下可以拥有无限的可能,而种种的可能最幸运的,莫过于像盖茨比一样,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和如何去活,而不是如他人一样随波逐流到终老。
找到属于自己的梦,并为之浴血奋战,这个蜕变过程的本身已经超越了达到目标之后获得的那个结果,因为追梦人终将成为梦的一部分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