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怒而兴师,田丰、沮授忠言相告却都未能劝阻住袁绍的冲动,甚而均因此获罪,这袁绍的败亡之门终究是被其自己打开了。
按照作者的讲述,官渡之战的总体概况是:曹操军精粮少,总体实力较弱,不可久战,宜速决;而袁绍则是军多粮足,总体实力远胜曹操,适宜久决,速战不利。
若说求稳的话,袁绍用拖字决来应对,则其胜算确实多了许多。但,兵贵神速亦得其法!以多战少,以强对弱,安有坐等时机之理?大概袁绍亦是这般想的吧。可他终究还是败了,且还败得迅速而毫不令人惋惜,这是何故?
其一,不纳忠言。田丰劝阻在前,沮授接连劝谏在后,这二人之谏言均可助袁绍成其伟业。然而,他不仅不听从,更还治罪于他们。
其二,不辨忠奸。先是出征前田丰出忠言遭逢纪挑唆获罪(战始);再就是对决时许攸进善谋亦被驳斥并因审配书信而遭疑(战中);最后乌巢已失后不信张颌之判断反而听信郭图之见且还欲将张颌等人治罪(战末)。
其三,少谋独断。战局多变化,而其判断却非常狭隘且固执,此外,其做派却是更加地不计后果独断专行。尤其是在对待身边的旧部问题上,不论是田丰、沮授这样的一流谋士,还是如张颌、高览这般的一流的武将,他可是随意关押并治罪。这哪里是一个霸主,分明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小人!
由上三点,其败得迅速,必然!其败得狼狈,活该!其若不败,天理何在?
这一回中,唯一令人感怀的是沮授,满腹才华竟被袁绍所误!通阵法、识天文,且更还忠义有节,如此顶级人才,竟受袁绍所累。呜呼!就连曹操都不得不为其叹惋并正名!
相比于袁绍,曹操在此回中的作为真是大放光彩了。先是不惧袁绍广纳善言严阵以对,接着收许攸用其谋出奇兵火烧乌巢,再接着又收张颌高览并重用,最后击败袁绍后将所收缴之书信原封不动的统统焚毁。曹操之胆识、魄力、韬略以及用人,远胜那袁绍百倍!其胜算亦属必然!选主当选孟德,择公要择曹公!
胜负已定,试看袁绍逃何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初兴师怒发狂,不纳忠言拘田沮。忠奸莫辨是昏主,粮仓将失却坦然。乌巢既焚听奸佞,冷了良谋罪勇将。可怜英杰沮授去,竟惹世人泪沾襟。择主当择曹孟德,识公要识袁本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