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闲话电影』
我不是教徒,只能喜欢《血战钢锯岭》的场面

我不是教徒,只能喜欢《血战钢锯岭》的场面

作者: 杨三疯 | 来源:发表于2017-02-16 09:20 被阅读54次

    三叔曾在一个疗养医院工作过。

    在众多疗养的老人里,有位年近七旬的象棋高手。他每次来,病房里就会展开车轮大战(有些人慕名而来),一时成为医院一景。有时无聊,会去看热闹,没见老爷子输过。

    有天在呼吸室,遇上老爷子独自吸氧。

    我说:大爷,今天没下棋?
    他说:懒的下,要不,咱爷俩下一盘?
    我说:我不会下。
    他说:我教你啊。
    我说:大爷,棋下的这么好,没弄个大师啥的?
    他说:我成份不好,能上班就不错了,还下棋?
    我说:怎么回事?
    他说:我当过逃兵。

    解放战争末期,部队来村里征兵。家里让老爷子跑到山里躲避,只留下腿脚不利落的二哥,应付差事。本以为二哥不会选上,结果却被告知二哥也符合条件,可以参军。老爷子想二哥要是去了,必死无疑,就替二哥从了军。

    参军时,部队发了一杆假枪(木棍)和一身衣服,说到时候再发真枪。就这样老爷子随部队开往东北战场(步行)。过了一个多月,老爷子发现整个部队都没有发枪的迹象,觉的没有枪,打起仗来肯定死,就和几个人从部队跑了。

    后来胜利了,村里参军的只有老爷子一个人回来。
    后来和平了,有人把老爷子当逃兵的事给举报了。
    政策宽松了,老爷子幸运的当了一辈子井下工人。


    今天,三叔要说的这部《血战钢锯岭》,刚好与上面的故事截然相反:有枪不拿。

    推荐给你们

    说起这部电影,不得不先说的有三件事。

    • 导演

    梅尔·吉布森,曾凭借《勇敢的心》等一系列影视作品以及超正面的硬汉形象,一度在好莱坞炙手可热风光无限。但由于“反犹太人”事件,被好莱坞犹太大佬们封杀,使他一度沉寂,坠入事业低估,鲜有出头机会。

    这部阔别10年之久作品,一经放映好评如潮,并获得诸多奖项,也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在内的六项提名,足以证明他依然出手不凡, 宝刀未老。

    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主流回归。

    • 战争

    钢锯岭位于冲绳岛,是个400尺(一百多米)高的峭壁。由于日军主力部队并没有和登陆美军正面交锋,而是收缩到冲绳岛多山的南部地区依托地势,构筑复杂坑道体系,进行固守。

    因此钢锯岭战斗成为了美国太平洋战争,冲绳岛战役中一次极为惨烈的战斗。

    正如片中角色所说:拿下钢锯岭,就可能拿下了冲绳。

    • 人物

    《血战钢锯岭》正是讲述了此次战斗中,一个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由于宗教信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真实传奇故事。

    真实的道斯甚至比电影里还要神奇。

    道斯信奉第七日降临派,确实不肯使用武器,但除了第六诫之外更多是因为童年阴影,父亲醉酒差点枪杀他舅舅被警察拘捕,他发誓绝不碰枪。

    参军后,因为信仰被军法处置,被定为“拒服兵役者”,后来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个获得荣誉勋章的拒服兵役者。

    美军在峭壁上挂的绳网,其实也是由道斯等三名志愿者挂上去的。

    他在枪林弹雨里十几个小时医治战友并毫发无伤,并不是没有日本人杀他。事后据日本狙击手俘虏说在钢锯岭瞄准过他,但每次开枪子弹都会卡壳(神迹啊)。

    而第二次战斗前,确实获准道斯进行祷告。至于他救过的具体人数确实无人知晓,最终他们营长要报一百,他自己谦虚的说也就五十来个,双方最后妥协报了七十五人。


    全片可以细化为战前成长战中新兵培训最终战斗三部分。

    part 1

    在开片的战争场面插叙后,故事切到了小时候的道斯,一个小镇家庭,一家四口,参加过一战的酗酒(战争创伤)父亲,虔诚的教徒母亲,一起玩耍爬山的哥哥。


    在一次兄弟间的打斗中,道斯失手重伤哥哥,使他第一次体悟教条。


    长大成人后,道斯除了依然喜爱爬山,影片加入了女友以及爱情线,体现他对于一切依然执着。同时女友的工作身份,也为日后道斯参军成为卫生兵埋下伏笔。

    面对全民踊跃参军的大环境,和先后选择参军的兄弟,父亲道出战争创伤的原因——伙伴们一起参军只有他活着回来,但虔诚的道斯已经毅然决然,离别妻子和家人奔赴部队。

    part2

    新兵训练营的段落,看起来在像是在对影片《全金属外壳》致敬,几乎一样的模式,相似的吼叫,轻松的喜剧梗。这个情绪断层,也会加大后面战争场面的惨烈对比。


    战友欺凌、以及军事审判剧情,一方面进一步铺垫了道斯的信仰,另一方面使人物得到周围人群的认可,起到不拿武器上战场的逻辑支撑。也是道斯顺理成章的完成了与家庭、与父亲以及与妻子的和解和情感递增。

    part3

    全片重头戏,钢锯岭的正面战斗,在“缓慢”的一个小时后姗姗而来。残肢横飞、血肉模糊、尸横遍野。随着视听刺激,观众们荷尔蒙升高,情绪被烘托的很满,想来都是老直男梅尔·吉布森喜好和擅长的部分,同时也是最不需要赘述的部分。


    表面看来,被妖魔化的日军如鬼魅般从地洞奔涌而出,被神迹化的道斯左右逢源,给所有英勇的战士以启示感,也供认敬仰。这场战斗,完全被梅尔·吉布森用作了宗教的仪式化。并清晰的拍出受洗礼和受难类十字架镜头(担架顺下段落)。


    最终美军攻下钢锯岭,日军大败。

    part4

    如果给这部电影的类型一个准确定义的话,我想这应该是一部有着战争片外壳宗教片内核的电影。

    对于战争场面毫无疑问,它是近年来比较出色的,从感官刺激和感受来说,有着梅尔·吉布森影片的专属特质。这从奥斯卡给了它如音效、剪辑、混音等技术性提名就不难看出。

    对于电影的宗教性,很遗憾三叔生在红旗下,从小就没有机会受到宗教熏陶。只能从表层感受其信仰的堆积,以至于是胜利的根源,我表示怀疑。


    在战争中,用一个不死信仰者的个列,说明宗教、神迹和神加持之间的关系,其实有点扯淡。但奇迹就是这样发生的。

    很明显影片男主角道斯对宗教的理解和做法是有严重现实逻辑错误的。电影里也多次指出他的理解谬误,比如圣经十诫第六条不可杀人,普世理解为不可谋杀。

    拿着枪也可以不杀人。再还给说法,如果他救了战友,战友再去杀人算不算间接谋杀?只能说他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而这种不被常人理解的固执被宗教掩盖了。(从表演上和后面的写实记录不难看出这点)

    当然梅爷可以用这个作自己宗教片的突破口。这就是那句名言“存在即合理”的完美体现。

    如果换套更鬼扯的遗传学逻辑,道斯的父亲在一战中存活了下来,道斯在二战中存活了下来。不如说他们家族有着战场不死的专属基因,当然影片中另外一个家族成员道斯哥哥,从挨了一板砖以后,基本上就消失了,他参军后的生死也是未知。

    影片中对于日本的过分妖魔化、矮化,抛开宗教的层面,三叔也是不认可的。用上那句老生常谈,只有对手的强大才能反衬自己的强大。正如对手的信仰有多坚定你的才有多强大。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日本人应该是横店影视城的升级版,当然它并没有把日本人愚蠢化,但每一个日本人都很疯狂,毫无理性,甚至还有些狡诈成分,视同鬼魅。

    说回宗教片,梅大爷必须要找到宗教的对立面,也就是战争中的对手——日本人。因此对照来看也只能矮化和丑化他们,但日本人就没有信仰吗?当然不是。


    其实关于战争的电影,可以说每个关于战争的故事都出自一个幸存者之口,而每一个幸存者生命中都有幸运的成分。你可以说他们是坚定的信仰者,也可以说活着真好还可以编故事,但信仰者赢得了胜利这个逻辑,对于每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来说,未免不甚公平。

    神很好奇。

    为什么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了《聚焦》那部新闻题材包裹着的反宗教片,除了歌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外,还告诉了人们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神父都是恋童癖。

    但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却又需要他的加持。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三叔在钢锯岭里看见了战争的残酷、看见了信仰的坚定,看见了和平的可贵,但这些却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看见了梅尔·吉布森的回归,在受个人行为影响,好莱坞犹太势力打压的生命轨迹中,他依然坚信着宗教信仰的力量和对电影的固执,掉落深谷又攀爬上来,他才是道斯。

    信仰是信仰者的力量,但不是诋毁不信仰者的光芒。神加持了一个固执的人,也不会抛弃那些更英勇的人以至于“敌人”。


    长按下图关注:杨三疯

    联系微信:yyp0908 | 邮箱:yyp0908@vip.qq.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教徒,只能喜欢《血战钢锯岭》的场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ig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