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一篇所言,知识架构的搭建在现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成长之路,而如何进行知识架构搭建呢?其中一个方法是:多维度发展。
举个例子,陈经理,原来只是机构课的高级工程师,专业于机构设计,后期攻读项目管理及质量流程体系,转为项目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公司的项目推动及管理。如果我们每一个主向工作都以100分来定义,60分为合格,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转型后会有以下的对比:
高级工程师,能力及分数如下:
技能分类 机构设计 研发流程 项目管理 信息安全
高级工程师 90 30 10 10
项目管理 90 80 80 80
如果上述能前相乘,身为高级工程师时,得分27万分,而转职为项目管理时,得分高达4608万分,价值倍数高达171倍。
增值:
1.原来只知道属于机构方面的研发流程,变成同时要理解硬件电路及软件开发流程;
2.原来只知道有项目管理,到后来获得项目管理官方证书;
3.原来只知道要有信息安全管理,到后来成为ISMS信息安全官;
那个整个人的价值衡量,高达原来的171倍。
上述是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多维度发展,那么在技术方面精进的多维度又如何实现呢?为了直观感受,仍采用举例说明:公司IT部主管李先生。
职位 网管维护 服务器搭建 信息安全体系 公司条码系统 办公协作系统 总分 价值倍数
资讯主管 90 10 0 0 0 100
资讯主管 90 80 80 80 80 410 4
增值:
1.原来只是单方面的技能,变成了全方位的技能发展;
2.原来是低阶的技能,往高阶的技能发展;
而这些技能产生的价值倍数,也是惊人的。
注意:在此表的总分计算,我使用了加法,而非前表的乘法。因为在单个领域中的成长,相对产生的效应,远远不如跨界产生的效应。正如近亲结婚的质量远不如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结婚高质(而且据说相距越远的人结婚,后代质量越高)
多维度发展,在近几年用流行的词形容是“跨界”,正如娱乐界的在做投资,经商的成为网红,借助互联网,每个人的角色的界定已经越来越模糊。而我们大多数人,却还停留在原阶段,固守自己的角色。如当年我读大学时,学《工程制图》使用的是大直尺及大平台,出现错误需要重新擦写;而现在基本上已经是电脑教学,无论从效率还是效果,都远远超越。
可是,即使多维度发展的策略如此有效果及明显,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却难以做到呢?在往这个方面发展的时候,又会遇到什么问题?而你,又明确了你的工作的多维度要如何发展吗?
在你进行深入思考,并提供答案前,我将我自己做为一个例子,以更贴近的效果,向你展示多维度发展的效果,及在这个过程的知识架构的搭建的重要性。
市场营销专业+英语二专业=》国际贸易
工程制图+C语言编程+电子原理 =》 研发内部沟通协作能力
质量体系+QC手法+测试规范 =》 品质沟通能力
项目管理+情绪管理=》项目管理
相比于普通的业务员,我更胜在研发内部推动及协作,而能推动的主要原因是,我能与他们对上话,而这得益于一直有所接触的机构、软件、硬件的相关知识,但在学这样的知识之前,你并不知道他为你以后的工作或者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于是再整个外贸部中,我成为公司指定的为德国大众项目负责的人选,而这个机会又给我带来了进一步更多唯度的发展和积累。(以后会论述)
即使已经过去十多年,大学《工程制图》的老师的话仍在耳边,当大家都在质疑为什么市场营销要写这门课时,他说“学了,终归是有用的”。当是不明白,现在不到你不明白了。
所以不断致力于多维度发展,搭建起个人的知识架构,将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