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送父亲去安庆做手术的时候,路过练潭街,车子一晃而过,我愣是没能认出练潭的模样了,转瞬车子就到了练潭大桥上,这才想起练潭已经在身后了。
曾经异常熟悉的景色如同那时的熟人一般,早已经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了。
一种怀旧的心理一直在胸中徘徊,久久不散。终于在年初逮着了一个机会,开车过练潭去安庆,我就想着回来的路上是一定要在练潭驻留一刻的。
不是因为曾经的“练潭秋月”吸引了我,而是这里有个地方曾经留下了我四年的青春足迹,那就是早已逝去的“桐化”。
练潭大桥不知什么时候也换了新颜,两边的水泥栏杆变成了整体水泥浇筑的矮墙,虽然有一种厚重的感觉,却也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安全感。以前曾有汽车撞断了护栏,两个前轮整个趴在栏杆外的场景。
那些年,喜欢在晚饭后,一个人骑个自行车悠闲地驰到了这里。手扶着水泥栏杆,望着桥下静静流淌的河水,期望能发出什么千古之幽思,岂不知俗人终归只能沉迷于幻想,空旷的大脑哪能幽出什么奇思。
汛期的河水是黄色的,没有什么激流澎湃,有的只是无声的静默。黄色的液体里伴随着杂乱的泡沫和一些枯枝败叶,那是上游的哪个排水沟里留下的残迹吧,亦或是雨后的自然遗留物。
练潭河的过往行船里,就有过父亲和母亲的身影,河边我虽然来过多次,却也难得遇上父亲的大木船。他们是给练潭圩的河堤装运护坡的石头,卸完石头去练潭河的上游挖沙去了,装满沙子的船只顺流而下穿过宽广的菜子湖到达枞阳的内河码头,只是我一直不知道这上游到底能通到哪儿。
也不知是记忆痕迹的丢失还是这些年物事的变化太大,过了练潭大桥,我竟认不出路边的景物了。只见到路边多了些养鱼的人工开挖的池塘,那应该是后来改建的,我确信以前肯定是没有。
估计到了练潭街的地界,我逐渐放满了车速,后边跟上来的车辆受不了我的磨蹭,不满地长按了喇叭,从我的身边呼啸而过。是啊,行色匆匆的时代是我耽误了人家的行程。
我看见了以前练潭粮站门前的道路,粮站的大门是关闭着的,也不知道这里现在是做什么用途的。
隐约记得马路西边以前有个“汪成饭店”,在“桐化”的时候我们偶尔逢上什么喜事也会去哪里小聚一顿。只是羞于工资的微薄,不敢过分的沉迷,嗓子痒了想喝酒也只能几个人在食堂打点菜回到宿舍里胡吹一通。
再往前一点看见有条小路通到练潭老街,这里应该就是老街下街头的尾端了吧。
没有在此地下车停留,多年后的初来乍到,我也没看见能停车的地方,马路两边都盖满了房屋,大门都是开着的,你不能随便乱停在人家的门口。
我的最终目的地还在前面。
直到我隐约看见了前边有个门楼,貌似以前的同事发在“桐化微信群”里的照片,因为担心里面是否有停车的地方,正好路边有户人家大门是关着的,我就把车停在了这户门前的马路边上,走了过去。
果然,大门的左侧挂着一堆的大牌子,有个牌匾上写着“安徽省桐城化肥厂”,别的牌子上的字眼当时没记住,拍的照片也因为反光而看不清楚。大门右侧的小房子门头上挂着“警卫室”的牌匾,门口的布局看起来似乎还是以前的模样。
那年这个警卫室的房子出租给了一个理发店,一个姓许的小伙子,收了个徒弟后来变成了对象,也许这菇凉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粉丝”吧。我们都很喜欢去他那里,烫个时髦的发型,时不时地去吹一下,打个摩丝定定型,然后睡觉时小心翼翼的生怕把造型弄坏了。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观,人性的本能。
以前沿着这个警卫室往里走是一排镶着玻璃的阅报栏,阅报栏的后边是一个篮球场和医务室。现在靠路边盖起了一排两层的楼房,连同后边的医务室圈在一起应该是一家单位。
过了这家单位,右拐有一条道路是通往以前的生活区的,后面再叙。
大门左边以前的“知青商店”拆除了,沿着路边是一排关着卷帘门的平房,“练潭秋月 · 名苑” 营销中心的广告牌子还在,它的后边是两栋住宅楼,算是一个小型的小区吧。楼的位置以前是化肥厂的水处理部门,地势略低一些。
顺着原厂区中心大道前行,迎面一堵矮墙,上刻“练潭工业园欢迎您”。
这里面以前是生产车间,包括化工、碳球、石灰窑、维修等几个车间在一起,工业园的起始位置是以前的锅炉房,往里一点可不就是造气工段的三层楼房嘛!这两个工段的房子现在连在一起是一个单位,大门开在南边。
继续往里走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圆形水泥罐,里面以前还套着个巨型钢铁罐,专业名词叫“气柜”,现在已经拆除了。这大家伙拆下来的分量恐怕得有十几吨重,可能也是当废铁卖了,听说当年宣布倒闭以后,厂里面能卖钱的东西都给卖了。
最里面是几排仓库,仓库里听说有不少值钱的东西,收废品的应该赚了一把。
拐过大道中间后建的绿化带往回走,这是一溜很长的称为“大车间”的房子,这里的设备拆除以后,里面应该很空旷,很适合摆放机床设备。中间没有一根柱子,框架又那么高,这房子的质量盖得还真是不错。
到了以前碳化工段的楼房旁边,也就是现在的练潭工业园广场右边,另有一条大路往北延伸。路西还能看见围在栅栏里的千伏变压器,清亮的变压器油我们曾经找电工拿瓶子倒过,是绝佳的上等润滑油。
变压器当然还在正常运转,当年这条电路的来历可谓不小,因为化肥生产用电量很大,是一条特批的专门线路,跟镇上的电路不是一回事。
这条大路往上走一直通到以前的双职工生活区“十八间”,现在的“农贸市场”。
站在路边,仔细想想,这条路的位置,应该就是以前“单身汉大楼”的后边山坡,四层的单身汉宿舍楼被拆掉了,新盖起了一些厂房和院子。这条路的起始点竖着一块钢架做成的门头,上面的字是“双港镇农民工创业园”,看样子这个园区跟那边的工业园不是同期创建的,而是后来跟农贸市场一道改建的。
这条道沿途是几家不同的企业,有跟科技有关的,有跟农业食品有关的,走到末端的空地,能看见两栋钢结构的二层楼房,写着“农贸市场”几个字。
从农贸市场往东看,有新修的水泥路通往去安庆的县道,这里的地形有些变化,仔细琢磨才能想起来。
这条水泥路是个新垫起来的斜坡路面,以前这里有个天桥,是为了工厂生活区附近的村民方便从桥下出行。现在建了农贸市场,属于开放性区域,天桥底下被填平了,村民可以直接从上坡路走回自己的家里,当然也可以开车回到村里。
以前的生活区跟村庄分隔的石头围墙,残垛仍在,通往村庄里面的那条道路,曾经在无数个傍晚,装模作样地夹着一本英语书(那时很爱学英语,只是终未学成)从此地向田野徜徉。
山村风光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一层层的梯田、田埂边的水沟里那终年流淌的细水、山脚下的池塘深深的扎根在脑子里。
现在与村庄的入口处相对的是一排独立的两栋商品房,那里是原来的厨房及配套服务区,及后边的职工宿舍区拆除后建成的。
西边有个被围墙围起来的二层小楼仍在,围墙里面应该是一家单位的范围,小楼正好处于墙角处,所以被保存了下来。这个小楼的二层左边一间以前是图书阅览室,一个我爱逗留的地方。右边是体育活动室,楼下是几间食堂员工的宿舍。小楼的南边以前就是四层的单身汉宿舍楼,现在变成了院落。
挨着两栋商品房的南边是一幢二层旧楼,外表重新粉刷了一遍,尖顶的结构设计貌似有先见之明,比现浇的平顶楼房要隔热一些,这里是以前的厂部办公大楼,每层面对面有二十多间办公室。到以前的医务室那栋房子交界处,建起了围墙,院内没人,两扇铁栅栏门紧锁着。
沿着这两边围墙围起来的通道出去,就回到了练潭工业园的小广场。
小广场的西南边, 两座高大的石灰窑仍在。静物无声,它们在沉默的坚守着,似乎在等待着老朋友的抚摸,只是它已经深陷高墙之内,厂房的院门是关闭着的,无法探视。
南边,以前的外围院墙已经看不见了,这是因为地面被垫得跟围墙一般高了,站在现在的平地上能看出下边差不多三米多高的石头围墙,围墙下边是初冬萧条的田野。
似乎是疏于管理,围墙边也没有安装一个栏杆之类的遮挡,可能平时也没有什么闲人进来瞎转。而我却是个例外,一个与练潭久违了的老朋友。
桐城化肥厂始建于闹哄哄的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营体制渐渐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以及产能和能耗的不成比例,最终导致破产重组。后期也出现了一批风云人物,当然只属于小部分的精英人士,我等俗人早已乖乖地滚蛋了。
只是那段情结却始终是忘不了的,总算是再次见到了它的真容。
又见了一面,不错,挺好的。
写于2019年3 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