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断的看书学习,是不是随着看书的数量增加,你的知识量是按“算数增长”的,即每多看一本书,你的知识量增加1% 。
给你讲一位计算机科学家理查德•汉明故事:
汉明说,他年轻时非常仰慕同事约翰•图基。有一天,汉明发现图基比他还年轻,很受打击,就去问同事如何做才跟他一样。
同事说,你要是是能跟汉明一样连续多年努力工作,你根本想象不到自己能做出多少成就来。
汉明突破顿悟,这个道理是“知识和生产力是一种复利”。
对,你用正确的方式每看一本书,其实就是复利效应。
你可能会问,复利效应我早就听说过,如何做到?
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多搬10%的砖,一年下来你还是只比别人多搬10%的砖,专研知识可不一样。
应该怎么学才能让知识产生复利效应,并且呈指数级增长呢?
就是把你新学的知识,放到原有知识储备中,然后和其它知识产生链接。
就拿旧破新卡片写作来说,旧的部分,是你原来以为的样子,破的部分,是你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的部分,把学到新的知识放在现实场景中。
如果把复利这个概念,在进一步延伸的话,可以这样思考:
如何在设计产品中用到复利效应?
如何在团队激励上用到复利效应?
如何在商业模式中用到复利效应?
这样你学到的知识就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你原有知识储量中长出了新的概念。
最后的话:
看过阳志平老师的《人生模式》这本书的,当你翻开到最后几页,你会发现,他写到每个章节所引用的文献都有十几本书的量。
你可能会说,这都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大部分引用别人的。
你错了,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去相关领域中,找到那些已经被验证过的结论,或是基本常识,甚至是数学定律来作为你的那个“一”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链接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是复利效应。
如果你确定写卡片是正确的事,却依然看不到进步,请不要灰心,你走的是一条复利曲线,那么就持续不断的写下去,坚持做对的事,然后重复,重复,重复,积累,耐心,忍耐……
先写到1000个卡片之后,再回头看看今天的你。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