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

作者: 你好的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23:36 被阅读0次

    走进火柴,你的每一个周末变得不一样!今天上午我准时进入“瞩目”系统参加了火柴【嘉宾有约】周日早上8-9:30,一起聆听了哈佛学者眼中的教育,主题是:我眼中的哈佛教育。

    特约嘉宾:由哈佛大学2013年尼曼学者,前《南方周末》高级编辑——邓瑾--博雅小学堂联合创始人主讲的。

    邓老师说:在哈佛的学习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你不一定是向老师学习,更多的是向同伴学习。”对这一点,我的感触非常深。是的,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来学习,线上的网络研修,线下的教学。同伴中有更多讨论交流,在交流讨论中发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交流中求同存异。

    另外,就是小组学习。在小组中的分工、合作、讨论、即每一个组员都要做出贡献,都要发挥组员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的真正意义。

    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的学生在学习上很拼,其实美国的学生也很拼,他和中国的学生拼的方向不同;中国学生是朝着考试的方向拼,而美国的学生是朝着实践能力上的方向拼。也许这就是中美两国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不同。

    美国更强调于终身的学习者,具有创新能力,更强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三个基础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写作能力方面更强调于创意写作,鼓励其虚构的能力,让他学生有输出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影响他人的核心能力, 说服他人的能力,  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和拥有演讲能力的人。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虚构的写作能力,至少有一个观点是让论据足够强大,沿着正确的思维逻辑,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非常赞同邓老师的关于“写作”的观点,写作是改变学生和教师成长最好的方式。写作的前提是要有阅读的输入,经过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达到写作能力的培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聆听让你有更多的思考,聆听让你有更多的感触。两个小时的聆听,使我们能够深入的了解到一位哈佛学者的成长故事。就像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故事是一样的,但讲的方式是完全不相同的。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

    中国有句古话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吧!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位终身的学习者,在学习中去除浮躁,沉淀自我。

    坚持阅读,坚持写作。是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希望从现在起,能做一个热爱阅读,坚持写作,拥有批判性思维的老师。这惑惑之年,能佳识了优秀的同仁,一起走在学习的路上。

    是故“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困。"这正是每个人都应该反思的啊!善学乐教,热爱与坚持会让你与众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聆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pu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