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十八年,李白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流传了1000多年,从北京去扬州的火车上,有个旅游团还在上车前齐声喊:烟花三月下扬州,并录了下来。
我也是被这句诗吸引过去的。但在去的火车上,我有点后悔了,因为想起了和扬州人有关的不愉快的往事,一下子兴致缺缺。
有时候,你别报太大希望,反而惊喜多多。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扬州,千年古城,在历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运河第一城,不管是隋炀帝还是乾隆都没少去。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一个人的旅行,当地的博物馆都是我的第一站,这次去扬州,也没例外。
我提前没有找几首关于扬州的诗句,我以为,博物馆会有,但是我错了。
扬州博物馆和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在一起,简称“双博馆”。
依然是从最早开始的历史开始,从人类留下的痕迹,到瓷器展览。这几乎是很多博物馆的路数,一点不新颖。
扬博的重点在隋唐的辉煌,以及抗金、抗清的历史。这些史实,我们都从历史书上学过了,感觉他们就是把历史书上的内容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还不生动。
雕版印刷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工艺流程,有古代标版。但是参观的人寥寥无几。大家对这些确实没兴趣啊,离我们生活太远了。
对了,双博馆外的风景不错,人工湖,碧波荡漾。
坐在去酒店的公交车上,我在想,扬州没落了,曾经的繁华已去。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古人的路线,恐怕是从东关古渡出来,就进入了一个繁华的街区:东关街。
虽然都是新修的店铺,但长长的街道走下来,也能够感受到当年东关街的繁忙。
这条街沿线有很多旧址和纪念馆,最有名的就是个园。
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
这位宅院很大,据说先前有五路住宅,因为战火现在只剩下三路。
花园就像公园一样,移步易景,的确有江南园林的风采,最主要的是竹子多。有多多呢?据说有两万株,还是多种品种的。
假山、流水,还有亭台楼阁。
几乎开放的每间屋子里都摆放了八仙桌和椅子,并没有都封闭起来,游人可以坐。
第一次,在古代宅子里参观,可以坐着屋里。虽然没坐多大会,但是感觉真是很好。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我是往运河的方向走去的,走过高高的城楼,直到运河边上。
这是我离京杭大运河最近的一次。
沿着运河向码头走去,岸边杨柳拂面,清风吹来,我居然激动万分。
唯一不爽的是,运河的水啊,不光绿,感觉还很稠,但是没有味道。
我买的扬州游览精品联票,包含了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和运河单程游览。
坐着游船,行走在运河上,穿过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桥洞,仿佛千年在眼前走过。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瘦西湖的南门进去,是一段湖堤,湖上游船,岸边绿柳垂下,一旁是各种树木,琼花和绣球花开得正艳。
从南门进入的游人都集中在这段路上,像赶庙会一样人头攒动。
沿着长堤春柳向前走,知道小金山景区,人群逐渐散开,能够相对随意地拍照了。
因为到了这里,游览路线不再单一,有人去了瘦西湖的法海寺,有人去了疏峰馆。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我从万花园直直地去了二十四桥,因为那句“二十四桥明月夜”,虽然我是白天去的。
其实,古人笔下的二十四桥早已湮灭,在瘦西湖的是后来修建的,当时也不在这里。究竟是二十四座桥还是桥的名字,貌似现在也不清楚。
姜夔在《扬州慢》里写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说得是一座桥。现在瘦西湖里的就是一座桥,它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我等了很久,桥上不再摩肩接踵时才上桥。
过了二十四桥,有一座熙春台,二层的楼。楼上可以喝茶,听乐器演奏。
价钱不便宜,80一杯茶,100一首曲。我蹭听了几首,周边太嘈杂,感觉不如网上的好听。
要说喝茶,里面还有一处,价钱要公道的多,38一杯,就在阆风堂,对着石壁流淙,可能更悠闲一些。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从二十四桥景区出来,继续向北走,再一次绕到瘦西湖-琼花,当然园内很多地方都有琼花的影子。
景观不重要了,只要欣赏花就好了。
琼花有着“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名。
我说不上它的美,也没拍出它的意境,但是我流连再流连,舍不得离开。
到底多好看,你们自己看吧。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除了琼花,瘦西湖甚至扬州城里,绣球花和樱花也很多。
我去的四月中旬初期,也就是烟花三月初,早樱早已不见踪影,但八重樱却正当时。
从瘦西湖微缩景观向前,快到北门的地方,有多株八重樱,开得正艳。
一阵风吹过,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在大明寺栖灵塔的映衬下,真美啊。
何必远渡日本去看樱花,扬州的樱花也绚烂不已。
从大明寺里出来,我又绕道鉴真路(大明寺不能直接通往鉴真学院了),路两侧的早樱花朵早已不见踪影,少许八重樱还在盛开。
站在路边,我想象着当时樱花盛开的情形。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何园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除了园林所不可缺的池塘、假山、厅阁外,何园最特别的是它的复道回廊,将整个园子的房屋和园林连接了起来,堪称立交桥的雏形。
主人当时的陈设还在,已经西式了很多。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在何园的西南侧,有一个单独的院落,是何家祠堂,里面展出的除了何园主人及祖上的容像,以及何氏家训。
很多人是不喜欢去看别人家的祠堂的,因为和自己无关。
但是何家祠堂应该去看看,了解一下何氏家训。
因为何家曾出过:
“祖孙翰林”——园主何维键之父何俊,道光朝进士入翰林院,官至江苏布政使;何维键长子何声灏,光绪朝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军机处章京。
“兄弟博士”——何维键孙何世桢、何世枚,赴美国留学,获得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遵循祖父遗愿于1924年一同创办上海私立持志大学。
“父女画家”——何维键孙何适斋、曾孙女何怡如都是画家,颇有名气。
“姐弟院士”——何维键曾外孙女王承书,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何维键曾孙何祚庥,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一切都说明何家对子女的教育很成功,这和何家的家教分不开。
《何氏家训》包含了孝亲敬长、隆师亲友、待人接物、鞠育教养、读书写字、出处进退、节义勤俭等十一类,大类下面又分为数小条。
这不光是何家的“精神传家宝”,也可以成为我们修身养性、教育子女的参考。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扬州最后一站,我去了位于梅岭的史可法纪念馆,那里有这位抗清英雄的衣冠冢。
历史的硝烟早已远去,再也没有什么满清和大明,中华大地已经成为一个整体。
现在看来,史可法们肯定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但他们的爱国热忱永远不能抹杀。
所以,这永远是一处值得我们敬畏和缅怀的地方。
只可惜,很多孩子不懂,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爬山、嬉戏的场所。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吸引多少游人竞折腰为什么是烟花三月?
烟花,就是柳絮啊。
阳春三月,柳絮飘飞。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诗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写不尽的扬州春光。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也写到: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
春天似乎格外眷顾扬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