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而美思而动
审美还是审丑?——简书用户画像之行为篇

审美还是审丑?——简书用户画像之行为篇

作者: 蟹行江河 | 来源:发表于2020-02-18 00:15 被阅读0次

1

简书是一个“创作者”平台,其内容的主体是创作者的各种“作品”,以及作者之间的交流讨论。这就规定了简书用户在简书平台上的主要行为分为两类:写与读。

简书用户行为画像

2

先来说说写。

按照简书的定位,简书是一个以文创为特色的“创作者”社区。“文创”在这里应该被理解为“文字创作”,而不是泛化理解为的文化或者文艺创造。

实际也是如此,早期简书用户投身进来,其动机就是奔着“写作”而来的。常言道:“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作家梦。”

简书打破传统文创的发布形态和流程,降低了写作门栏,让人们心中逐渐消散的作家梦,获得一个伸展实现的机会和空间。这是用户喜爱简书并投入极大热情的原因,也是简书用户们时常提及的“初心”。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从简书内容的分布来看,以我的不完全印象(非严格数据统计),文学类占比应该不到三分之一。

从一个人加入简书后的时间线来看,则文学类写作的行为更是呈现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

这说明两个问题:

其一,简书降低的是发布门栏,但严肃的写作本身仍然是一件辛苦甚至艰苦的事,这个难度并没有降低。

其二,准入门栏降低之后,带来的是作品成色(写作质量)的降低。大量低质乃至于不完整的作品充斥,拉低了创作活动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这就带来了以下三个趋势:

一、创作的初心很难坚持。

创作是需要回报的,要么是现实利益的回报,要么是精神价值的回报。然而,无论传统社会还是互联网时代,业余创作都难以获得回报(这是简书一直想要解决却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导致简书的创作者们:要么成为专业作者而离开简书(这是简书用户中的极少数),要么放弃“作家梦”,以业余玩票的心态继续呆在简书(这是简书用户中的大多数)。

在这样的用户心态下,简书想要出“精品”的难度可想而知,文章质量的每况愈下反而是可以预期的。

二、价值取向低俗化。

在简书仍然有默默无闻安心写作的创作者,也存在有待发现其价值的文创作品,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专业作家或文化工作者。

但简书的整体风气决定了他们非但不能代表简书,甚至还会遭遇攻击——“如果你救不了别人,为什么要叫醒别人?”——当大家都很烂的时候,个别人的好是那样的辣眼睛。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简书“业余写作”的特质决定了它“泥沙俱下”的品质。由于缺少专业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和公允的标准,审美,这一文创的核心就失去了支撑。

简书仍然是一个文创社区,但是,简书社区的娱乐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写作者而言,坚持写作固然辛苦,对于简书经营者而言,让平台活下去更加困难。

所以,简书平台并不反对娱乐化,甚至暗中支持各种娱乐化、炒作吸睛的操作。于是,阴暗暴露、色情隐私、谣言谩骂、狗血反转以及各种阴谋论等等,这些娱乐化搏出位的豪放元素在“晒人性真诚坦率”的乔装打扮下粉墨登场,也造就了某些个简书社区的“风云人物”。

结果就是,无论文章还是评论,审丑几成主流,负面常占上风。谨守规则追求严谨的作者和圈子,甚至一些比较专业的文章,因为“不接地气”,大部分被边缘化,成为“简书清流”。

三、文章的题材、风格、内容下沉。

简书倡导“日更”,“日更”的结果必然导致碎片化、低质化。

传统文学创作,往往要经历一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煎熬,才能有“蓦然回首”的那份欣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心血是珍贵的。极个别天才或许有喷洒不完的才华与热情,普通人哪来那么多的灵感?

日更写作,不是作者端的需要,而是读者端的需求,满足的是读者“催更”的急切,却违背了创作的规律。

日更写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必然是日记化的“碎碎念”。家长里短,搜肠刮肚,“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不深思,不提炼,情绪化……这样的内容,每个人的头脑里分分钟风起云涌,日常生活里更是随时遭遇。这样的内容,文学阅读的趣味何在?更多时候满足吃瓜需要都勉为其难。

所以,简书的文字大多数只对写作者本人是有价值的——个人生活与情感的原始记录,当然对社会学与心理学也有个案意义。

于文学,做素材可以,与真正的作品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就是我本人一再强调和区分文学与文字、文章与文字的原因。在简书,有人在与我的互动中很高大上地提出过“文字的意义”,我猜他可能就是一个混淆了文学与文字区别的人。文字只是工具,文学却要承载价值。

事实也是如此,更多的简书用户不再纠结于“文学梦”,而是把简书当成自我表达、自我梳理的平台。这就导致了文学类的作品不多,且文体分布极不均匀,而身边狗血故事、闲言碎语,日记杂记、杂文杂论类渐成主流。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诗歌类。这一类作者相对比较稳定,创作量也比其它文学体裁的要大。其中又分格律诗(古典诗词)和自由体。

这一类文体的写作相对而言比较没有那么辛苦。从文字量来看,古典诗词几十个字就能成篇,自由诗至多也就一二百字(还没有看到过长诗、史诗这样的文体),质量上来看,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偶有极少数几个人的佳作,但大多数古诗是生硬的词藻堆砌,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居多。

自由体诗歌则以顺口溜为主,能够达到QQ空间分行排列视觉美感的都很少,思想性与旋律节奏等等诗歌美感几乎谈不上,相比之下,古诗词最基本的字句推敲在这里都算是高级了。

真正好的诗歌,是诗人的灵魂裸露,是魂魄出窍带来的极致,是从骨头里榨出来的。而某些连篇累牍的现代“诗歌”,在我看来是另一种形式的水文,也难怪简书平台要一刀切,禁止诗歌类上榜。

以上三个趋势,不独简书一家,整个互联网媒体概莫能免。但简书自命“文创社区”,这个问题就尤显突兀。这也是简书经营的根本性困境——这个时代,文学已经式微,文创又能奈何?

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商业化、快消化、标签化的变现路径,这是简书经营者要考虑的事情。而简书用户大概也要转变思维,别把梦想当理想,别把自己当作家,不争名不求利不惹是非,轻松码字、自得其乐,这恐怕是简书这个平台能够带给用户最好的收获了。

3

最后来说一说“读”。

有写就有读。关于阅读,有说“作者塑造读者”的作品决定论,也有说“读者决定作者”的市场决定论。但是在简书,这一争论并不存在,因为,简书作为文创平台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即读者”。

这是简书平台设计的高明和优越之处。

因此,在简书,读和写一样重要,甚至也具有同样的价值效用,并实际在简书的用户行为中同时并行。从简书钻的收益由作者和点赞留评者各得50%,也可见简书对于读者互动的重视。

也因此,简书的阅读“留评”,既是一个人的心性趣味在阅读中的表现,也成就了一次又一次“集体创作”,其份量与影响不亚于作品本身。

在简书,最重要的群体事件都聚集发生在评论区。(了解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的人,最好的路径就是点击其动态,跟看其评论,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有些人文章的大义凛然,和评论区的阴阳怪气用词之恶毒,有些人文章楚楚可怜,评论区张牙舞爪喊打喊杀,文章与评论风格判若两人)。这个话题说来话长,涉及到简书的整个生态,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再仔细祥述,敬请期待。

本人拒绝一切粗俗污秽谩骂式的评论及文章回应。欢迎文明评论,欢迎写文讨论!

(声明:图文原创,转载使用请说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审美还是审丑?——简书用户画像之行为篇

    1 简书是一个“创作者”平台,其内容的主体是创作者的各种“作品”,以及作者之间的交流讨论。这就规定了简书用户在简书...

  • 审美审丑

    先说这个二元对立的观点,美和丑的分界有那么重要吗,何谓美,何谓丑?庄子齐物论里讲到厉与西施。 那些脸上长满脓疮的人...

  • 《读者》笔记6 残蝉

    此蝉陋而不丑。丑必陋,陋未必丑。有人审美,有人审丑,我审陋。审陋比捡漏更难。捡漏是古玩界的行话,说白了就是捡了个大...

  • 是创新?还是作践?

    上联:丑书无耻言天下; 下联:书邪作践无古今; 横批:审美创新。 才发一篇呵斥丑书之文,收获很多读者赞同的同时,也...

  • 用户研究之-用户研究的方法

    聊聊用户画像的方法 我在上一篇文章《用户研究之-用好用户画像》已经讲了什么是用户画像。这篇文章讲讲用户画像的方法。...

  • 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大数据中的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分析

    《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大数据中的用户网络行为画像分析与内容推荐应用》 分为上、中、下三篇。快速学习该书,大致了解什么...

  • 画个这个

    美一致性很强,丑却不。 丑有千千万,妙趣横生。 你会审美,你懂审丑吗?

  • 【读书笔记】用户画像

    一、用户画像基础 1、什么是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即用户信息标签化,通过收集用户的社会属性、行为方式、偏好特征等多维...

  • 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的定义 用户信息标签化 用户画像的目标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最终为每个用户打上标签及标签权重 用户画像的意义...

  • 电商用户画像建模

    用户画像:通过算法聚合成一类实现用户信息标签化。 构建用户画像 ① 用户画像信息:基本属性,购买能力,行为特征,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审美还是审丑?——简书用户画像之行为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sm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