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推荐读书
五读红楼,感怀红尘(一)--后四十回必出曹雪芹之手

五读红楼,感怀红尘(一)--后四十回必出曹雪芹之手

作者: 春十三大爷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18:09 被阅读0次

    第五次通读红楼,是伴着最近红学界大热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细细品尝的。白先生在台大细说红楼三年,终于将讲稿编纂成书,不仅赋予这本旷世奇书更多的参透悟道,更为当代的年轻人提炼了我国文学最鼎盛时期最高代表作品的精华。

    书中,白先生秉承了曹公一贯的态度,没有设立场,没有对任何人有任何绝对的分类点评,尤其是世人一贯区分的林派与薛派,白先生自己没有站队,给读者充分的空间,让大家自己去领会,这是其一。

    其二,白先生在书中力荐程乙本红楼,指出现在流传最热的庚辰本中多处错误。庚辰本据说是最早期的手抄本,但由于手抄的过程中历经多人抄写,甚至篡改、手误,其中确实有多处与曹公原意不相符,细细比较就能发现程乙本的优势。现在,程乙本也逐渐被红学界认可标榜起来,但我最近留意了一下个大书店上架的《红楼梦》,多半还是基于庚辰本。

    其三,也是从宏观来讲最要紧的一点,白先生认同曹公是完成了后四十回攥写的,曹公在写书时穷困潦倒,直至他去世后,后事都是在两个朋友的帮助下草草了解,当时可能只是留下了手稿,后来手稿被高鹗等人不断收集并整理润色,这一观点现在也不断被红学界认可。高鹗在《红楼梦》序言里面也提到,自己只是编辑整理。细读后四十回,其实并不比前八十回写的差,这里我就白先生这一观点细细分析如下。


    一定要提的是,攥写续集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前八十回写的那么富丽堂皇、光鲜华丽的基础上续写,还要写好,还要不忘初衷,不忘华丽丽的对照,把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小人物都安排好,这是非常难的。所以你看,但凡好书都没有人敢妄加写续,就算有人写了也不会像原著一样大红大紫,甚至被口水淹死。就像《西游记》有续集,它红了吗?断然红不了,而且一点营养都没有!辛亏这续集不是出在我们这个年代,不然真会死无葬身之地。电影电视剧也是这个道理。琼瑶奶奶裹脚布一样的《还珠格格》写到第三部,俨然比第一部逊色的多;还有王祖贤和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第一部才是经典,到了第三部就索然无味了。

    所以,后四十会是不容易的,而曹公完成了。

    先从故事的第一主线看起,贾府由盛转衰。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若非曹公本人是写不出来的。

    在王熙凤的判词中,对贾府这样写到“呼啦啦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所以前八十回不断的将贾府盛的气势抬高,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才能与后四十回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四十回写自己抄家,官员抄家,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如果后四十回写不出这样的凄凉悲壮,也就失了前八十回的意义。贾府的女孩儿们赶的赶,死的死,嫁的嫁,在抄家之前本已人丁凋零,家业更是“寅年已用了卯年”。抄家之后,气绝了王熙凤,散尽了史太君,查抄了宁国府,囚禁了世袭公。

    史太君在整部书中是一个完整的角色,前后是一个人。她在富贵时会享福,和儿孙们说说笑笑安度晚年;在家业凋零之后,似中流砥柱一般,用自己的积攒撑起整个贾府。我想人们非议后四十回,多半是因为贾府败的不够彻底,没有更惨。尤其是张爱玲曾经扼腕叹息,说后四十回“狗尾续貂”,我想她本人太悲观了,所以不相信曹公在最后留下的希望。

    在这里我认同白先生的观点,我们中国人的一贯态度是追求团圆和完满,它不似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一般,因为一个极坏的人物、或因为得罪了神明而一悲到底,没有翻身的余地。所以曹公在最后还是疼惜贾家,将荣国公世袭归还贾政,并说“兰桂齐芳”,宝玉偿还了所有人的俗债,还给了宝钗一个孩子,应该是叫“贾桂”,与李纨的孩子“贾兰”又重兴家业。这也算是给读者一些心灵慰藉,一些希望。

    最最经典的描写,要数黛玉之死,是悲剧,但非常完整。

    所有拥林派在读至黛玉之死时,无不动容,心酸落泪。我自己每每读至“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时,都会心痛神痴,心疼林妹妹一万点。但不得不说,黛玉之死,是《红楼梦》里面最最经典的描述,非曹公写不出来!读罢之后,你甚至真真切切感觉到黛玉在泪尽弥留之际,叹息那句“宝玉,你好,你好…”时,是真有桃花飘零,林妹妹仙魂一缕,在饱尝红尘苦旅之后,魂归太虚幻境。

    曹公是非常善于利用对比的。在林妹妹从傻大姐口中得知宝玉要娶宝钗之后的一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个回目就令人酸楚到不行。一边是林妹妹看透了宝玉对她的情,对宝玉怨恨极致,烧掉所有诗稿,其实那些诗稿也象征着她自己,她最终自己焚烧自己。尤其是那绢子上的《题帕三绝》,那曾是黛玉对宝玉的一片痴心,全部烧掉,不留任何念想给后人!她哪里能知道宝玉在另一边也是被忽悠着与宝钗成亲。一红一白,一悲一喜,没有薛宝钗那边的喜庆,就衬托不出黛玉临死时无人问津的悲凉。最后还是李纨和探春送了黛玉最后一程,贾母和王熙凤在最后哭灵时才来,真真是黛玉最后对紫鹃所言:“好妹妹,我这里是没有亲人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她怨恨贾母对她是假心疼,怨恨宝玉对她的言不由衷,怨恨所有人,所以她说“在这里没有亲人”,这是多么凄凉的一句话。这也同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母对她的百般疼爱形成鲜明对比。

    宝玉在掀开盖头的那一瞬间也疯掉了,他一心系着林妹妹,没想到家人这般玩弄他,也没想到宝姐姐委曲求全也可以,这甚至是对薛宝钗所代表的儒派的极大讽刺。

    后四十回交代了红楼梦里几乎所有人的结局,大到宝黛钗三位主人公的结局,小到芳官、小红这些小丫头们的结局,曹公都提到了。他本人是一个很博爱很善良的人,他自己的性格和人生轨迹也多半投射到了宝玉身上。所以,如果不是他本人亲攥,又哪里能顾上这么多?

    三位主人公最终的归宿都写的非常好,我在下一回中会详细分析。要说兼顾到每个人,这很难。开篇第五回时,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那时他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每一位女孩儿的命运,未能了悟,而在历经红尘劫难之后,再次梦游太虚,他全都懂了,原来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注定的,这也是中国佛家和道家中所将的“宿命论”,是曹公所标榜的。

    晴雯之死又怎能那样悲壮?好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曹公在很多地方都有伏笔,但是最后又不点破,比如晴雯真是被袭人所害吗?大家都这么说,但曹公不说。

    袭人终究“妄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一个“妄自”,一个“空云”,都是很讽刺的,但曹公仁慈啊,不忘给她一个好的归宿,嫁给了蒋玉菡。蒋玉菡与贾宝玉,名字里都带“玉”,他们其实是形影相吊的两个人。蒋玉菡在一次戏文中表演《占花魁》,其实就暗指之后会与花袭人成为夫妻,这些都是后四十回的描写,真真是曹公兰心蕙质,天衣无缝。

    还有芳官,一个宝玉屋里的小伶人。王熙凤带人查抄大观园之前,王夫人先带人到怡红院抄检“狐狸精”。芳官是唱正旦的,自热有一番姿色,并且脾气倔强,性格刚烈,这样的小角色是林妹妹、晴雯、柳五儿一派的感性人物。芳官最后被赶出大观园出去做了小尼姑,后来贾蔷在尼姑庵里胡作非为,唯独芳官洁身自好,不理他,这非常好。

    还有柳五儿,最次要的角色,最后虽然进了宝玉的房里,但她终究不似晴雯那般了解他、护着他,又遭到袭人的嫉妒,最后离开大观园在外面配人了。

    所以,如果不是曹雪芹亲自写了这后四十回,这些小人物可能真被一个一个忘记不知所踪,也就失去了《红楼梦》大半的价值。


    聊以此篇,感谢白先生的对红学的提炼,也献给热爱《红楼梦》的年轻人们,遥祭曹公,缅怀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读红楼,感怀红尘(一)--后四十回必出曹雪芹之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s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