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卷诗书|| 与怀特海对话

漫卷诗书|| 与怀特海对话

作者: 芳华溪 | 来源:发表于2021-12-26 09:12 被阅读0次
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无用且无趣的。

芳华溪:您对文化的阐释直指我目前读书教学的弊端,也修正了我对“见多识广”的认知。近日读到冷玉斌老师的《教书•读书》,让我窥到了“一个见多识广且有用有趣”的一个人。如果说文化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那我第一个想到的符合这个定义的人非叶嘉莹先生莫属了,叶先生对中国古诗词之美的解读,对诗词生发感动力量的体察,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无不触及诗词文化的根脉。

怀特海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芳华溪:我觉得,您说的这个目标与我国中职教育、大学教育课程的设置更加契合,拿中职教育来说,既有语、数、英等一系列文化基础类课程又有服装设计、机械电子、计算机、幼儿教育等专业课程,理想的中职教育目标就是要塑造既有广泛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但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上来说,大学教育显然更容易实现。

怀特海:我们必须要记住: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

芳华溪:就我个人而言,在16岁到30岁之间,自我发展的进度相当之慢,状态相当之混沌,16岁至24岁的8年间,一直束缚在僵化与封闭的学习模式中,尽管在大学期间曾一度专注于哲学与书法练习,但所读所思非常有限。您所说的“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我深以为然,王东华先生80万字的《发现母亲》一书给予了有力的证明。或许我属于那个例外,自我发展从30岁开始才明晰。



相关文章

  • 漫卷诗书|| 与怀特海对话

    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

  • 《漫卷诗书劲疏狂》

    天边落幕退红霞,简书有友个天涯 人生难得几回醉,艰难困苦霜两颊 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劲疏狂

  • 漫卷诗书|| 科幻之光

    终于在料峭的初春阳光里一口气读完了刘慈欣的《三体》,“一部比现实更真实、比神话更空灵的科幻小说”。 在西方的天际,...

  • 无题(一)

    细雨,寒夜,枕衾软, 漫卷诗书情闲。 眸光清浅心悠远。 意兴,明月与家还。

  • 漫卷诗书||《爱与敬重的阅读》

    1、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黑塞 到底为什么要读名著? 是为了获得教养,为了能...

  • 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 人间世相

    本打算读完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独行》之后,再来谈谈汪曾祺先生的《人间世相》,但刚读了《纺车声声》、《我的小学》...

  • 漫卷诗书|| 钱式幽默

    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我直耽心他冲撞人...

  • 漫卷诗书‖ 创作杂述

    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语文老师教过的写作方法,我竟然记不起一二。而在写作上,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的是小学四年级苏...

  • 漫卷诗书||《蛙》的“声响”

    第一部: 不着急,慢慢来,像青蛙稳坐莲叶等待昆虫那样耐心;想好了下次笔,像青蛙跃起捕虫那样迅疾。 我明白,姑姑其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卷诗书|| 与怀特海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to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