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为经久未修,出现了墙体破裂的情况,为了保护墙体,有关专家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造成墙体破裂的原因是,用来冲洗墙体的清洁剂里含有腐蚀墙体的酸性成份。最后的解决方案,不是一系列繁杂的保护措施,只是关上大厦的所有窗帘。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阳光充足的大厦会吸引飞虫,飞虫会吸引蜘蛛,蜘蛛会吸引燕子,燕子会产生鸟粪,而鸟粪需要清洁剂冲洗。
如果这些专家不是围绕“如何不再让酸性成份破坏墙体”这一目标,而是一开始就做一系列酸性成分对墙体的腐蚀数据研究,也许提出的方案不会如此简单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也容易陷入后面一种思维误区里。
你的主管让你写一份新品策划案,你用了不下五十张极其精美的PPT阐述你的方案,相关背景、数据分析、市场调查就不下三十页,你以为这些资料足够详细充分,但是方案还是没有通过,因为主管根本没有耐心等你阐述他最关心的问题;
你的老师让你针对当下互联网的舆论环境写一份论文报告,你把互联网的“前世今生”研究分析了个遍,甚至做了问卷调查,让论据更加充分,结果你的作业勉强及格,因为老师根本没有看到你的核心建议是什么?
你的朋友和别人闹了矛盾,你洋洋洒洒为他分析了一大堆,从人际关系到社会心理,最后朋友问你,那我该怎么做?你一时回答不上来。
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职场,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得不到完美的解决办法。因为从一开始,我们的思考方向就错了。
很多时候,我们只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未经思考和筛选的分析,往往早已背离了解决问题的核心。
就像你要去旅游,一定是先选好目的地,再制作攻略,而不是先分析一遍所有旅游地的情况,再做攻略。
《极简思考》这本书就是打破这种传统的“用数据得结论”的思考模式,改变思考顺序,以论点作为核心来构建整体方案。力图使用最简洁最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又叫“结构化思维过程”。
极简思考作者迈克·费廖洛不仅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并且曾经就职于世界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他在麦肯锡时的第一次提案,就使用了“结构化思维”打磨自己的报告,不仅方案一次通过,而且得到了上司的大加赞赏。
也就是这一次交流过程,让他深深地感觉到了“结构化思维”的好处。之后,迈克·费廖洛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与众多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并且开设“结构化思维”培训讲座,现在已经有几千名优秀学员在各大知名公司任职。
《极简思考》这本书把“结构化思维过程”分为九个步骤,分别是:定义问题、提出核心建议、选择结构、创建故事、讨论/打磨、选择重要事件、证明或推翻假设、整合信息、分享想法。
前五个部分都是基于论点做思考,直到第六个流程才开始基于论据做分析。这是与传统思考方式最大的不同。
看似流程比原来的思考步骤多了很多,其实,它是将每个步骤细分化、目标化、流程化,这也是极简思考的意义。
全书思维导图1
基于目标,定义核心问题、提出核心建议
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整体目标的初步规划及思考。
定义核心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缩小问题范围,把所有的流程聚焦于核心目标,对解决问题无关的内容进行“断舍离”。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销售主管要求你所在的小组,针对提高下一季业绩提供一份有效的执行方案。
既然是要为销售主管提供方案,那方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下一季度的销售额?”有关于减少开支、缩减人力资源这些问题就不在这次提案范内;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方案是可执行的,那短期内没有办法的执行的方案,即使构想很好,也可以直接排除。
再比如,你想要学会一门乐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月内学会该乐器的基础知识?”这时候,如何进阶、如何达到专业水平这些问题,就是你目前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你可以把所有的行动直接聚焦于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上。
确定核心问题之后,你就已经把所有流程都聚焦在目标主体上了。
提出了问题,就需要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核心建议。
核心建议由两部分组成:触点+假设。
有一个词叫做“电梯游说”,就是说,如果你和你的领导同时搭乘一辆电梯,天梯从上到下只有30秒,你怎么在三十秒内用你的想法触动到你的领导,这个想法就是触点。
触点也就是你要帮你的沟通对象解决的首要核心问题。
销售主管关心的是你的方案怎么能增加利润额;人力主管关心你的方案需有没有人员变动;财务主管关心的是你的方案能否减少支出。
核心建议怎么提?运用假设。
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要研究分析,只需要围绕核心问题,大胆提出假设。
“提高下一季的销售业绩”可以做以下假设:扩大海外市场;与知名品牌推出联名款;增加宣传力度等等。从所有假设里选择最具有执行力、胜算最大的一个。
就像你只需定义一个核心问题,你也只需要提出一个核心建议。
比如对于提高下一季的销售业绩,我认为最可行的方案是提高与知名品牌推出联名款。
那这个核心假设就是与知名品牌合作联名款(假设),使下一季的业绩提高20%(触点)。
核心建议相当于论点。有了论点是不是就得赶紧找论据呢,别急,我们先来搭建结构。
2
基于核心建议,选择结构、叙述观点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个工具叫PPT。
想想你在做作业汇报、方案汇报的时候,是怎么搭建PPT的结构以及每张PPT顺序的?
是不是先阐述背景,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提出建议。
这种搭建PPT框架的方式完全基于内容本身,但是不要忘了,你的PPT最终是展示给你的决策人看的,也就是你的老师或者你的上司。
所以,选择结构框架不是根据内容,而是根据相关利益人,也就是方案决策者。
《极简思考》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两种最直观、最简洁的结构框架:层级结构和列级结构。
如果你的方案决策者对你要提案的领域并不熟悉,你需要先让你的决策者了解相关背景资料以及形式变化,你就需要使用层级结构。
层级结构包含的内容有:核心建议、形势变化、背景介绍。
层级结构如果你的方案决策者就是你所在部门的领导者,他对提案的背景、行业趋势已经了如指掌,那么你就不需要再花时间赘述层级结构里的背景介绍和形势变化,直接使用列级结构。
列级结构的内容包括:核心建议以及基于核心建议的不同假设。
列级结构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例如你的决策者对背景、形式变化只是一知半解,那还可以使用层级结构+列级结构的复合结构。
复合结构框架是一种视觉化的呈现效果,你的决策者不会因为看到了一个框架就直接通过你的提案,他还需要你亲自用口头语言讲述你的观点。
搭建好了框架,我们就完全不需要再另写一份讲稿,只要像书里说的“故事思维”,就是像讲故事一样,基于框架连接内容,加入一些词语,就可以很清晰地把框架的内容完整表述,并且不会脱离原有框架的逻辑顺序。
两种框架,表达方式也不同。
对于层级框架,可以使用自下而上的表达方式,从“背景”到“趋势”再到“核心建议”。
完整地串联起来就是“曾经......(背景),然后发生了一些......(趋势),最后,我们认为/做了......”(核心建议);
目前我们有20名客服人员负责售前和售后服务(背景),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形势变化),我们认为在下一个季度,我们的客服人员要扩充至35人左右(核心建议)。
列级框架的内容就是从一级内容到二级内容,依次讲述。
连起来就是:“我们认为应该......(核心建议).......我们侧重在下面几个方面(假设)......;它会带来......(预估收益)”。
我们认为应该扩张欧美的业务(核心建议),我们认为可以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和总部争取业务名额、和欧美本土供应商合作、细分产品市场(假设);它会将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至原来的20%(预估收益)。
3
基于分析,推翻或证实假设
至此,我们就可通过分析来推翻和论证假设。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推翻了假设,那前期工作不是白做了,完全不是这样的。
基于上面步骤的分析,只是对解决目标的方法不断更迭、重复、删减,就像大浪淘沙,去粗取精一样,更迭之后剩余的部分才是核心部分。
如果假设被证实,那你就不需要改变核心建议,只需要完成核心建议就可以;如果假设被推翻,也不用沮丧,因为推翻假设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新知、避开陷阱的过程。这时候,只需要围绕核心问题,重新寻找假设,论证或否定假设。
论证假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证实性偏见
证实性偏见也就为了证实假设而分析。
比如,一项数据并不能完美地论证你提出假设,但是你为了让自己的方案通过,证明自己的假设的可行性,强行把这项分析当做合理充分的论据。
分析麻痹
分析麻痹,也就是一味地“求多”,迷信只要分析的越多,方案的通过率越高,这就又犯了“数据的结论”的思维误区。
比如你已经有三个分析完全可以支撑你的假设,你非要再硬加几个别人不理解的分析,这样只会降低通过率。
分析脆弱
分析脆弱也就是分析不足,它和分析麻痹刚好相反。分析脆弱往往是论据不够科学严谨,不具有说服力。
比如,你的假设是下一季的新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会到达5000万,那你的论据就不能是,经过某城市的调查,有60%以上的人愿意购买下一季新品。
总之,支撑你想法的分析一定要客观适量。
4
《极简思考》中的“结构化思维”可以完美地运用在任何一个商业提案中,但是它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可以说,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运用在任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那就是先思考,再围绕目标而分析,而不是先分析,再根据分析而思考。
简单地颠倒思考顺序,却在无形中缩小了范围,将靶心直击目标,精简了流程,提高了效率。对成年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节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