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面对并接纳它

百年孤独——面对并接纳它

作者: 当下的波波君 | 来源:发表于2016-07-03 12:42 被阅读97次

    随着窗外倾盆的暴雨声中,我的百年孤独之旅也在,马孔多被飓风抹去,奥雷里亚诺家族不复存在中结束。

    1

    作者通过七代人的生死离合,反映了拉美壮阔又痛苦的历史。从开篇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通过倒叙,设置悬念,吸引人心,通篇多处倒叙,先知后觉的写法,给大家以上帝视角,理性地审视马孔多小镇下每个鲜活的人物。

    并且用魔幻现实主义感,融入了神话,如:喝了巧克力就能展现飞升的神甫,雷梅黛丝带着床单升天,当乌尔苏拉死时所有飞鸟撞墙而死,以及何塞·阿尔卡迪奥死时,马孔多下起了花瓣雨,所有小动物都窒息而死。充盈着奇妙感,使我们在虚幻和现实间徘徊,意乱情迷,难以自拔。

    小说作者马尔克斯,从小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外祖父是一位当过上校的军官,也许是小说里马尔克斯上校的原型,因为拉美的内战而辍学过,后在报界工作。生活的确是最好的老师,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这些背景,《百年孤独》也无法那么奇妙。

    2

    从宏观国家层面上来讲,孤独代表着死亡。正是通过奥雷利亚诺几代人的努力,从开拓小路,建立航道,铺设铁路,把闭塞的马孔多存变成了一个富足的小镇。

    各种文化的交融,沟通,冲突,创造了小镇和家族辉煌。但后期费尔南达的封闭封建,乌尔苏拉的死去,马孔多也渐渐封闭衰退,慢慢被蚂蚁消磨殆尽。

    如同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正是引进了香蕉公司,外来人口的涌入,最终造成了大屠杀,三千人被当局机枪扫死,以及贪婪的索取,造成水土流失,导致马孔多连年暴雨,最终毁灭了百年的历史。

    这和中国的近代史,有些相似,思想的闭塞最终导致家园被霸占,人民被毁灭。当初上海会战时,国军精锐德械师一万有余加上70个普通师共80万人占尽天时地利,日军每个师团2.5万9个师共30万人,但结果国军损失40万人,落荒而逃,日军损失4万人宣告胜利。真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抛开表层,武器装备,经济实力,究其深层原因:差在人和,缺在团结。而马尔克斯在采访时也吐露《百年孤独》中也隐射希望拉美人民团结,反对无休止的内战。

    国家之间必定是要交流的,战争也是激烈的被动交流,不开放只能被迫接受入侵者的文化,制度,思想。

    3

    从微观个人层面上,每一个人都在逃避孤独,只是依靠的方式不同,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通过发动32场内战来来逃避孤独;奥雷里亚诺第二,通过饕餮盛宴来排解空虚;奥雷利亚诺·巴比伦用研究和情欲填补时间。结果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32场内战无一成功,最后在金银坊里郁郁地制造小金鱼,孤老而死。奥雷里亚诺第二,在大胃王比赛中活活吃死;奥雷利亚诺·巴比伦也在破译羊皮卷时,一同和马孔多毁灭。

    反观现实,我们是否为了排解寂寞而寻求伴侣,我们是否为了驱赶孤独而转辗个个宴会,我们是否不敢面对独处的自我而不停工作,渴求金钱。

    如同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这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是关于自己和自己的必修课。因为对食物的贪婪,只不过是情感的宣泄。对金钱的欲望,永远没有止境。对肉体的激荡,不过转瞬即逝。当食物撤去,当浮华减淡,当曲终人散,留下的是更大的空虚,下一次需要的是更深的欲壑。

    难道,一切都是虚幻的了吗?难道,一切都毫无意义吗?难道?不是的,往者不可谏,来者亦不需太死板。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想太多未来,只能带来焦虑。

    虽然五蕴皆空,但唯有在一个时间点上,我们完成由我们所主宰。那就是当下,当下的我们一定不会孤独,或许在听歌,或许在工作,或许正看着我的文章。也唯有当下链接着过去和未来。

    因为孤独是一种时间段的感受,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不会孤独,未来的不可知和恐惧才带来了孤独感。

    孤独并非不好,也唯有远离喧嚣,在寂静的深夜里,我们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声,才能和自己赤裸全身,坦诚相待。

    不要去逃避它,推开它。去承认它,接纳它。这时我们将会发现,噢,孤独它来了,招待好它,让它安在我们心中,并察觉到它的离去,欢迎它再次前来,留意它下次叩响我们的心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活在当下。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孤独——面对并接纳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w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