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则爱惜那种礼。”
【我思】
告朔之饩(xì)羊:告朔,朔为每月的第一天。周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历书包括指明有无闰月、每月的朔日是哪一天,这就叫“告朔”。诸侯接受历书后,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头羊祭于庙。羊杀而不烹叫'榨”(烹熟则叫“飨”)。告朔饩羊是古代一种祭礼制度。
子贡就是端木赐,后来成为鲁、卫丞相和儒商始祖的那位。当时准备去掉告朔时候用的饩羊,这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少杀羊实现经济上的节省,也可能跟当时告朔饩羊已经得不到严格执行有关系。但孔子说实际上是反对的,杀不杀羊倒是其次,主要是担心礼仪和他的精神内涵被废弃。
这个时候感觉孔子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要知道不论是“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还是“礼,与其奢也,宁俭。”都是孔子自己说的,换言之也就是礼注重实质而不重形式。但孔子这里所说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似乎更强调形式。
其实,孔子说这句话应该是有一个前提:礼崩乐坏。一种仪式怎么样才算真正消亡?是连它的形式都已经没有的时候。
礼包含了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部分。两者兼备,那这种礼就是社会的共识,人们会发自内心地去遵守。有形无质,那这种礼就已经是衰败了,可能会消亡。而孔子明显是不想让“告朔饩羊”这种礼制消亡的,这不单单是一个仪式,更昭示着君臣有别。如果按照子贡的建议,把羊都去除掉的话,告朔之礼恐怕从此就会消失了。
放眼当今社会,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可以视为古代礼制的遗存。很多人不知道传统春节应该干什么、清明扫墓要做怎么做、中秋节不会做月饼更不会赏月。相反,这些节日唯一让人心生喜悦的其实是那几天的假期,年轻人可以放松放松,而不是去准备着过节。但节日的形式仍然是存在的,即使失去了内核精神,其存在对于我们民族和国家来说就有着不同的意义。
说到底,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希望一项礼制彻底消亡,那即使只有外在的形式,也是需要保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