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听一个故事——
日本有一位做寿司的师傅叫小野二郎,一部有关他的纪录片叫《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做寿司时间超过55年,直到70多岁,他还对寿司有很多新想法。
纪录片里讲小野怎么带徒弟:
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首先必须学会用手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没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然后,要学会用刀、料理鱼。十年之后,徒弟才能煎蛋。
纪录片里的学徒说:“我练习煎蛋已经很久了,以为自己没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断搞砸。他们一直说'不行,不够好'。”十年的基础训练完毕,一名学徒终于够资格煎蛋,却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师傅们的标准。他又花了4个月,经历了200多个失败品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
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终于承认了这名学徒为“职人”时,他高兴地哭了。
如果是你,你能清晰地说出那200个失败品的不同吗?能说出那200个失败品和唯一的合格品之间,微妙的临界点在哪里吗?
小野二郎却可以真切地判断,这来自他的微观体感。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微观体感下的课堂,简称——微观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你的主阵地,将每一堂课上出良好的微观体感来,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体验,将整堂课带入到愉悦、舒适而顺畅的节奏中去。
何为微观课堂?
既然有微观,那就有宏观和中观。
宏观,就是战略和布局。有了宏观的视角,你会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教材想教材,你会将之放置于更大、更长久的发展状态来看这一堂课,你备课的视角就会被无限放大。但是,宏观不能帮你精细地磨好每个环节。
中观,就是套路,也就是一堂课需要具备的几个环节:导入、阅读、分析、体验、小结、作业、点评等等,不同的语文课类型有不同的套路,阅读课侧重于读和体验,写作课侧重于抒写和表达,口语课侧重于交流和倾听,综合实践课则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和反馈。掌握了这些环节,你就学会了基本的套路。套路是有价值的,是前人总结的有效经验和方法。一般来说,大的学校是学习套路的好地方,城市优于农村,大城市优于小城镇,因此,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能去大学校好好历练,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是,靠套路成不了高手。因为,大学校会教你套路,但是也会深深把你角色化、定格化,让你只能从事一个角色,如低段语文老师、毕业班老师等等,让你习惯系统内的生存和发展。正如我自己,在杭州9年的生活中,一直从事低段教学,最高也只教过4年级,而且只有一年,其他基本在1、2、3年级中徘徊,这就大大局限了我的视野和格局。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套路就一定能上好课吗?如何让你的每个环节,甚至是微小的细节持续迭代,持续优化?
微观,就是一种艺术。把每一个微小的互动和细节紧紧串联起来,给对方造成舒适、自然的交流状态。格拉德威尔的10000小时理论中,如果将大量时间在培养微观体感,使它犹如长在自己身体上的真实感受,眨眼之间就能好恶判断。否则,说起来都对,做事却不到位。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群人在听一堂课,有些人能对某个环节马上做出评判,并能很快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意见,而有些人却无感。前面的老师就具有敏锐的微观体感。
那具有微观课堂特质的课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有两个教学片断,你能判断出来吗?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导入环节设计——
片段设计A:
1.游戏导入。
导语: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导语: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让学生来猜。
2.展开想象。
导语: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导语: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过渡: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课文题目《听听,秋的声音》。
片断设计B:
一、情境导入
教室内创设浓浓的秋意氛围:采一些秋天飘落的叶子摆在桌子上、地上,黑板上也画上秋天成熟的庄稼和果树等。
导语:(ppt播放图片,配乐:秋日私语)看哪: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她来到了果园里,红艳艳的苹果妹妹扒开绿叶往外瞧;笑眯眯的柿子树爷爷赶忙挂起了小红灯笼;红扑扑的石榴姐姐高兴得裂开了嘴;紫巍巍的葡萄兄弟争先恐后地爬上了藤。秋姑娘又来到了田野里,如海的高粱举起了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了铜铃;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小树般的棉桃,绽开了鸡蛋似的花絮。秋姑娘又来到了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竞相开放;香飘十里的桂花挂满枝头;芙蓉花和秋海棠争奇斗艳……
小朋友们,你们说,秋天怎么样啊?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秋天呢?
预设:果实累累、景色宜人、秋意盎然、秋高气爽、丰收、五谷丰登、色彩斑斓、五颜六色 ……
教师导语:是啊,秋天不仅有美丽的景色,它还有丰富而美妙的声音呢!要不,让我们竖起耳朵来好好听听吧!(播放录音)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怎么样啊?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再次播放录音)
重点交流:
树叶飘落声(淅淅沥沥的,仿佛向我们传递秋天的到来,可以让学生现场踩踩地面的落叶,轻轻地听一听这声音,说说心中的感受),
秋雨沙沙声(细细听听一阵阵的秋雨声,还伴着轻轻的风声,仿佛感到阵阵凉意袭来,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学生自由交流想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教师导语: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也像你们一样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来,一起来读读课题!(读的时候关注: 的、听听(轻声词) )
两个片段,哪个更像微观课堂?很明显,是第二个。说出几个特点:
1. 微观课堂更注重学习主体的感受和认知能力。片段A只是陈述了设计步骤,而片段B却在设计中加入了主体的反应,大家从加粗的几处细节就能够看出来,教师在课前情境的创设、课中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可能出现的状态都有涉及。在整个环节中,学生的情绪(感受力)是一直被关注的,也是努力在推动的。
2. 微观课堂对细节的阐述会更深入和细致。同样的导入环节,一句话就可以做到:今天我们来学第几课,然后板书课题;也可以设计很多铺垫,片段B的教师对三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能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感觉的引入环节,让学生瞬间被带入到秋意浓浓的环境中去,使接下去的环节更加顺利。
3. 微观课堂一定有很多“生成”。关注了学生、生发了细节,学生的情绪和状态一定会被激发,随即的“课堂生成”是真挚而有效的。
也许还会有更多小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的认知只能认识到这三个层次。好了,知道了微观课堂的特点,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努力了吧。
小结一下今天的观点:
宏观——帮你打大仗,
中观——帮你学套路,
微观——帮你铸精品!
加油,亲爱的同仁! 开 学 快 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