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理者如何卓有成效?

管理者如何卓有成效?

作者: Gweeny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16:21 被阅读0次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由组织化的机构形成的社会,其中每一个机构都在把中心转向知识工作者,那些受过教育,懂得使用知识、理论和概念的人渐渐取代仅有体力技能的人,成为组织里的主力)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有效管理者并非天生的,不能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备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和特质(智力、想象力及知识等),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他自己基本无法控制。每种情况都会向他施加压力,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①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②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③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使这些人利用他的贡献,他本身就没有有效性可言;④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受到组织的局限。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

    因此,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

    第一,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间。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Ø记录时间

    许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经常保持一份时间记录,每月定期拿出来检讨。半年之后,他们都会发现自己的时间耗用得很乱,浪费在种种无谓的小事上。

    Ø管理时间

    管理时间一方面就是要将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将这类活动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

    ①首先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将时间记录拿出来,逐项地问:“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认为“不会有任何影响”,那么这件事便该立刻取消;

    ②第二个该问的问题是:“时间记录上的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

    ③还有一项时间浪费的因素: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可以问下属这样一个问题:“请你想想看,我常做哪些浪费你的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情?”

    另一方面就是要找出由于管理不善和机构有缺陷引起的时间浪费:

    ①首先要做的是,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同样的危机如果出现了第二次,就绝不应该再让它出现第三次;

    ②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人员过多,大家的时间,可能没有花在工作上,而是用来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了。判断人数是否过多,有一个靠得住的标准: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经理,不得不将他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的人数就过多了;

    ③另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原则上,一位管理者的时间,绝不能让开会占用太多。会议太多,表示职位结构不当,也表示单位设置不当;同时也表示职责混乱,以及未能将信息传递给需要信息的人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会议之前会自问:“我们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某项决策?是为了宣布什么?还是为了澄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④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

    Ø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高级主管真能自由运用的时间,大概只有1/4。如果时间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有时间。如果能将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即使只有一个工作日的1/4,也足可以办理几件大事。

    第二,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在进入工作之前首先会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所谓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

    ③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如会议或报告等。

    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管理者若想做点贡献,就必须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Ø直接成果(销售和利润就是直接成果);

    Ø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Ø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第三,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而不是把工作建立在自己和他人的短处上。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常常问:“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是问:“他能做些什么?”

    所谓的“完美的人”或“成熟的个性”,这些说法其实都忽视了人最特殊的天赋:人本能地会将其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就。换言之,是忽视了人的卓越性。因为卓越通常只能表现在某一个方面,最多也只能表现在个别的几个方面。

    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为什么那么难?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往往以为他们首要的任务不在于因人设事,而在于因事用人。但因人设事也不能解决问题,是因为组织中任何一个职位的变更,都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究竟该怎样用人,才不致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

    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设计一个“常人”不可能胜任的职位;

    ⑵职位的要求要严格,但涵盖要广(不能过于具体)。这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备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⑶在用人时,要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也就是在考虑这个人的条件时不只局限于这个职位。有效的管理者通常有一套考评方式来鉴别人才:

    第一步是列出对某人过去职务和现任职务所期望的贡献,再把某人的实际绩效记录与这项期望贡献相对照;

    第二步,检讨以下问题:

    ①哪些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

    ②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③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④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理由分别是什么?

    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有效管理者会问:“这个人在某方面是否确有长处?他的长处是否确为某一任务所需要?这个人如果担当这项任务是否确能表现得与众不同?”如果答案为“是”,那就不必犹豫,继续聘用。

    第四,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管理者越是想做重大的贡献,越是需要有更长的“整块时间”;同样地,一位管理者越想发挥长处,就越感到应在重大的机会上,集中一切可用的长处。这是获得成果的唯一办法。

    以下是几条可帮助确定事情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

    Ø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Ø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Ø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Ø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第五,有效决策。

    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他们不做太多的决策,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他们重视分辨什么问题为例行性的,什么问题为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的认识;他们的决策有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他们希望知道一项决策究竟涵盖什么,应符合哪种基本的现实;他们需要的是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决策合符情理而不是巧妙;他们知道什么时候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的情况需要做决策。

    决策的五个要素:

    ⑴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经常性的,还是偶发性的。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而偶发性的,则没有原理原则可循。但要注意:暂时性的往往具有永久性。

    ⑵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即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这个要素在于确实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决策的目标是什么?换言之,最低限度应该达成什么目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这就是所谓的“边界条件”。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探求边界条件的方法,是探求“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要”,如斯隆在进行分权制度改革时做过这样的检讨:“如果解除各独立部门的自主权,能满足本公司的需要吗?”

    ⑶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即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⑷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

    ⑸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也就是从“尚待证实的假设”开始,他会问:“要验证某一假设是否为真,我们该知道些什么?”“要验证某一见解,应有些怎样的事实?”

    但最为关键性的问题是:“相关的标准是什么?”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选取最适合的一种。

    最后,有效的管理者还得再问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真需要这一项决策?”“保持现状会有什么后果?”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有时候不做任何新决策,可能正是最好的决策。至于做新决策和不做决策之间的比较,通常有两个原则:

    Ø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Ø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如,做一次切除扁桃体的手术固然冒险,但如果只切除一半,同样是一大冒险。������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理者如何卓有成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cr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