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别人分享的一年读百余本书的文章,我都是羡慕不已,自己呢,算下来,一年读的书最多也不超过20本书。在单位举办的一次专业讲座中,主讲人刚好就是读书很牛的大咖,讲座结束后我就急忙找到大咖。
问大咖:“您那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和精力读那么多书?”
可他反问我:“你为什么没有时间读书呢?”
“太忙”“遇不到喜欢的书”“读的速度慢”心中想了好几个答案,可是还是没有说出来。
大咖后来说了他自己的读书心得,大致有三个方面,就是自己创造条件去读书;多读书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后有时间要进行积极的输出。
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具体的实施是什么呢?
直到后来遇到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大咖所说的读书心得的涵义。
《高效能阅读》是由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所著,讲述了作者在研究了百余本阅读书籍之后,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总结出89条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窍门,这些技巧面面俱到,小至读书辅助工具的使用,大至个人云端数据库的建立,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扫清”读书路上的各种障碍,进而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质量。
一、正确的读书观念
1、降低读书门槛
(1)摈弃通读的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慢是受某些读书思维的限制,认为读书要从头到尾,一个字一句话的读,这样的读书不仅慢,还很没有成就感,所以在读书时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不要被书的章节所困,把读书变成一件轻松的,有意思的事情。
(2)从读薄书开始
看到厚厚的三四百页的书,我们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心理恐惧,所以可以降低难度从读薄书开始,等读懂之再慢慢的提高难度,以此来激发读书的兴趣。就像练习跑步一样,先从500米开始,在慢慢的逐步增加长度到一千米、两千米、五千米等。一点点的提升难度,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2、改变读书环境
环境也可以很好的促进读书的兴趣,《高效能阅读》中,作者提到了很多种改编读书环境的小技巧,如“游牧式”读书,就是走出家门去读书。我们可以走到自己喜欢的咖啡店、图书馆、大学附近书店等地方,以换个环境、换个心情来读书,说不定还可以邂逅自己“可遇而不可求”的书籍,这种喜悦感更会刺激我们去阅读。
同时也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自己喜欢的书房或者是图书角,如添置一些舒服的沙发、椅凳,分门别类的放上自己喜欢的书籍等,以此为契机让自己在惬意的环境中专心阅读。
3、用曲线法读书
所谓的曲线读书法就是不直接去读书籍,而是事先从和书籍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如作者的生平轶事、作者的讲座、书中描述的地方等。如先阅读作者的生平,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方式,在阅读作品时的心境是不一样的。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相似的,我为了宝宝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开学前一两个月,我就给她讲有关幼儿园的绘本故事、带她去参观要上的幼儿园环境、让邻居上了幼儿园的姐姐给她唱在幼儿园学的歌曲,等到她真正上幼儿园的时候,心里的恐惧感就少了很多,一个星期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读书也是如此,多关注一些书籍有关的内容,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阅读。
二、实用的读书方法
1、常用的速读方法
(1)关键词速读法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快速的读取有效的信息,就要学会读关键词。那些是关键词呢?一般来说一本书的目录、各章节的标题、书中加粗的内容都是书中的关键信息。
正如《高效能阅读》中所说:“速度术的关键在于‘对关键词做到心中大致有数,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这样对书的理解才会更加全面和深刻。
同时,我们读目录有助于我们把握书中的结构,对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方便对需要的地方进行重点阅读。
(2)假设验证读书法
所谓的假设验证就是在读书前或者是了解了关键信息后自己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通过再次阅读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与书中观点是否相似,若有差异体现在那些方面,在进行验证的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新的,有创意的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地方,让自己的读书变成主动型的,有趣的阅读过程。
这种假设验证方式与《沟通圣经》中提到的SQ3R读书方式很相同,SQ3R读书法即纵览、问题、阅读、回忆和检查四个环节,都是提倡在阅读是带着问题,这样会促使大脑积极的投入阅读,读后才会有所思,有所获。
2、巧用读书工具
《高效能阅读》中还提出了采用读书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快递阅读的方式。
(1)用便利贴在感兴趣的位置做标记
对于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如红色便利贴可以使作者有意强调的地方;蓝色便利贴是对自己业务有启发的部分;黄色便利贴是在语句上值得参看的地方等;这样可以使在即日后需要某部分内容的时候快速的找到。
(2)在书本上做笔记
作者说:“松冈先生将书定位为‘文本画的笔记’,建议大家尽管在书上写下想法,使其变成原创笔记。”其实就是把书视为笔记,在有感想的地方写上自己的观点,画上重要的标志,以加深印象,启发思考。
3、立体读书法
《高效能阅读》中提出使知识立体化,即垂直阅读X水平阅读。那什么样的阅读才是垂直阅读、水平阅读呢?为什么要立体阅读呢?
垂直阅读就是把阅读内容锁定为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书籍,类似与大学培养“专才”的方面;水平阅读是指阅读内容不限定于特定的领域,在各个领域的书籍都可以有所猎取,这种形式类似于大学培养的“通才”方面。
所谓立体的阅读就是要我们选定一个主题,对此展开深入的阅读,以此形成自己思考的轴。有了轴之后,再以轴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水平阅读的扩展。
《高效能阅读》中提出:“首先,要树立轴(思考的主场)。之后,通过水平型阅读使知识无限扩展。这时,主题就能首次能以立体形式呈现在眼前。最后,使我们生活的更好、可达到更高境界的读书就会由此展开。”
我最近参加的一个写作班,我们很多的学生都面对“写不出来东西”、“写的东西像流水账”等问题,老师说我们共同的问题都是阅读水平差造成的,写作的基础是阅读。输入太少,所以难以输出。建议我们学习写作之前一定要看读阅读系列和写作系列的书籍,还建议我们把学习过的阅读系列的书放在一起进行主题阅读与写作,之后再选择其他书籍来拓展视野。
其实用《高效能阅读》书中提出的观点来看,就是把阅读类和写作类作为写作领域的垂直阅读,以此形成自己思考的轴,然后再通过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进行水平阅读,以拓展轴的宽度。
三、读后的信息输出
阅读之后有了信息输出不仅能够检验我们阅读效果,也可以让我们更有目的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1、素材信息的输出
《高效能阅读》中提出了三种形式的信息输出,即菜谱信息、食材信息和装盘信息。
(1)菜谱信息
只要有菜谱,我们就可以做各种自己想要的新菜,因为只要按照菜谱上的要求准备好要用的材料极其需要的分量,按照程序做就可以。
那菜谱信息应用到阅读上就是要多关注一本书或者某一章节的解构。如一篇文章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很好,一篇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用的恰当,那就把它保存下来,作为自己日后的参考样本进行保存。
(2)食材信息
食材信息,顾名思义就是在烹饪时需要的各种材料。
各种有效的数据、实例都是食材信息。我们在论证某一论点、说明某一个问题时若是能够拿出有效的、准确的数据作为论据是很容易令人信服的,所以在阅读时,遇到好的实例、数据等内容要进行收藏,并说明这些内容的来源、调查方式、影响力等,到用的时候就可以“随手拈来”。
(3)装盘信息
菜肴讲究色香味俱全,而其中的色就是指装盘信息。
阅读时要多关注内容的布局和结构,特别是报纸和杂志类阅读,它们在图片和表格的呈现方式、文字大小的设计、颜色区域的分配等内容都应作为学习范例进行收藏。
2、卡片信息的输出
知识生产概要
这是书中提到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掀起的“知识生产热潮”的名著,该书中就讲述了卡片系统的生产步骤和技术。第一步,信息收集。用B6尺寸的卡片,收集摘录在阅读中遇到的各种有用信息,进行保存。第二步,信息结构化。收集、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卡片后,确定一个主题,将信息进行分组,然后分析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对其进行结构化的处理。第三步,形成新的内容。当一定主题的信息结构化处理后,再根据需要加上一定的内容情节,即可形成新的故事内容。
作者在书中说若是学生,将每节课的要点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并进行分拣排列,写上顺序,到期末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卡片信息来报告,即方面又实用。
我们在阅读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自己动手制作读书卡,并在卡上写上书籍或者是某一章节的要点,等到需要某一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快速、方便的从卡片信息中找到所需要的书籍。
3、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收集信息使时要多用新的技术,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将平时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分类,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方便、快捷的找到。如书中提到的博客、脸书等。我们现在常用的印象笔记、有道笔记的APP都是很好的分类、存储的工具,利用这些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创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数据库。
4、其它形式的信息输出
作者在书中说“读书的终极目标在于著书立说”,当我们以这个目标来读书时,我们阅读就会变得更有目的性,会发现书中深藏的规律和奥妙,会明白阅读的魅力和威力。
同理,我们通过阅读写的读后感、书评也是一种积极的产出。
引用作者的话:“各位,请停止只局限于投入的读书吧。请切换成可以创造价值的产出型读书,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超越他人吧!”
总的来说,不论是我们改变读书的观点,摈弃“通读”的习惯;还是采用关键字读书法、立体书读法加快读书速度;还是注重读后的信息输出,都是为了更快、更有效的阅读,但是这些方法都是他人读书经验的总结,我们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有所取舍选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或将这些经验进行改编整理,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才能够高效、高质量的读书,这样一年阅读百余本书就不是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