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独立识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小学中年级学生“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七至九年级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因此,中学生应该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工具,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写作能力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的大部分中小学生并未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具体表现为:
1、电子产品及教辅用书代替字典
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日渐富裕,电子产品得以普及而走进千家万户,它的方便快捷逐渐取代了字典及词典。加之现在的教辅资料种类繁多,几乎代替了学生工具书——字典,让学生产生了依赖性,不经常使用字典,没有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字词,第一时间不是去查字典词典,而是翻阅教辅资料或是向父母索要手机、ipaid,或是在网上查,久而久之,致使学生丧失查字典的机会,良好的习惯无法养成。
2、没有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现在的大部分中小学生在生活中或语文学习中懒惰消极,懒于动手查字典,加之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跟上教学进度,一些教师会越俎代庖,直接告诉学生一些生字的读音、意义,以至于学生形成了懒于查字典的习惯。况且,现行的教材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课文中的生字,有的课文中有注音,有的书下有注音,致使学生亲力亲为的机会太少,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良好习惯无法养成。
3、没字典可查
字典应是案头必备的顾问,应是形影相随的伙伴,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农村的许多家长都热衷于出门打工挣钱,将孩子留给老人看管,他们很少关心子女的学习及学具配备情况,因而,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字典。尽管国家扶持西部教育,早在几年前就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本小学生《新华字典》,但是由于长期不使用,不佩戴,导致一个班级里不带字典的比带字典的多得多。《新华字典》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成语字典》和《古汉语字典》。
中小学生应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这对语文素养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督促学生养成及时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师最好能身体力行,身先示范,以带动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