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本一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3-10-22 21:36 被阅读0次

一体分二相,二相为阴阳。

一个人在“知”与“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的表现:

1.知而不行。2.不知不行。3.不知而行。4.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教导人们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在修行初始阶段是比较重要的。

因为很多人做到“言行合一”都会比较难,更不要说“知行合一”了。

为了更好的践行知行合一,后面出现了“言行意合一”。

言行意合一的意义在于,我们不仅要说到做到,你想到的也要做到,那么,这种“想”是意识方面的内容。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无数种想法,但是实际说出来与做出来的,很多是与自己所思所想是不一样的。

这就形成了类似于“心神不一”、“心非所愿”、“身不由己”的困扰。

可以说,人们的很多精神问题,包括精神内耗,就是由于心神不一所导致的。

一个人,如果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哭的时候就哭,想喊叫的时候就喊叫,想暴躁的时候就暴躁。

这相对于很“有情商”的人,什么东西都压在心里,什么情绪都默默忍受,要好得多。

因为压力、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很可能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影响。

一种有问题的价值观是: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就是这个人需要有比较好的自我调节的能力。

大部分人的压力是无法转化为动力,压力只转化为了病例。

虽然这种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人,外界看起来觉得没有情商、不懂事,但是至少他的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

也许,这样的人认知是比较低的,相处是比较气人、令人不舒服的,但是,他会活得长久一些。

但是,这的行为也是言行意合一。

如果他在后天的学习中,学习了一些知识,懂得了一些道理,他意识到自己的要修言、修行、修心。

如果在不改变自己本真底色的情况下,还能够言行合一,还能够言行意合一,那么,他会用比较好的做到言行意合一。

那么,这种言行意合一,想到就能够去做的状态就是“知行合一”。

如何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

当我们真实的做到“言行意合一”之后,接下来要解决意识的问题。

如果你总想着“知行合一”,那么在潜意识中会认为“知”与“行”是分裂的。

那么,这样就无法非常顺畅、丝滑的做到“言行合一”。

如何做得更好?

一个意识:知行本一。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知与行非常顺畅、丝滑的做到合一,那么他的知与行本身就是一致的,知道的自然会做到,不会去思考如何做,不会去犹豫不决,不会去瞻前顾后,更不会内耗。

知的就会做到,做到的即是以知道为指导。

这中间省去了转换的环节,这是非常高级、本质意识层面的内容。

“行”即是“知”,“知”即有“行”。

“知行本一”的意识培养起来,便会有有劳而作的结果。

知行合一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要求,知行本一已经是一种自我的本能。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haoyunbaozeng

相关文章

  • 知行本一

    对于知和行第一次建立联系,是加入行知探索这家公司。 我称之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伟大之于哪里呢,重塑人生。 几年间几十...

  • 知行本一

    知与行本来是一,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同样,一个人有怎样的行,就意味着他有怎样的知。在阳明先生看来,所...

  • 【知行本一】

    2021-3-24 致良知课堂【知行本一】 知与行本来是一,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同样,一个人有怎样的行,就意...

  • 王阳明:知行合一为什么不容易做到?

    知行本是一本,但是人们有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的毛病,因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之说,是对症下药。他说:“某今说个知行...

  • 徐爱录6

    本节正式讲了知行合一。导出了阳明先生的第二个重要思想――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举了两个小例子,来说明知行本...

  • 知行本合一(自我改革)

    凡谓之‘行’者,只是着实去做这件事。若着实做学问思辩的功夫,则学问思辩亦便是行矣。着实做! ‘知’之真切笃实处...

  • 知难行易

    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相是“知行本一”,我们就会意识到: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知”的层次,因为“...

  • 知难行易

    致良知课堂【知难行易】 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相是“知行本一”,我们就会意识到: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提升自...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1-3》 感谢作者写成三本,不然不会如此透彻。 中心:知行合一,致良知。 越读越快,后面50页更是...

  • 人生方向和目标

    信息化、智能化。乐观心态,探索边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行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jd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