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PMP-项目质量管理

PMP-项目质量管理

作者: AbnerZhang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15:06 被阅读0次

    管理大师:

        1. 戴明:PDCA环;

    P:计划,设定为了达到目标所必须的方法或标准 

    D:实施:按计划逐步实施具体工作 

    C:确认(检查):确认并检查实施的效果

    A:措施:确认实际效果与计划差异,并根据需要采取措施

        2. 朱兰:质量螺旋(质量环);强调质量是适合使用;提出质量与等级的区别;提出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 制、质量改进);

        3. 克鲁斯比:提出零缺陷;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强调第一次就把事做对;提出质量是免费的;提出质量用非一致性成本来衡量;

        4. 石川:石川图/鱼骨图/因果图;提出质量圈、总结质量七工具的使用

        5. 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方案;稳健设计方案;

    质量----作为实现的性能或成果,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等级----作为设计意图,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

    规划质量“定标准”:规划如何管理质量、控制质量;需要遵守的质量标准、可交付成果的质量测量指标; 

    管理质量“管过程”:做好质量审计,过程分析;分析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反思过程,持续改进; 

    控制质量“查结果”:核实可交付成果是否满足质量测量指标。

    一、规划质量管理(规划过程组):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或)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 符合质量要求和(或)标准的过程。

        作用:为整个项目中如何管理和核实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输入:

        1. 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 标杆对照;

        2. 头脑风暴;

        3. 访谈;

        4. 数据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达到质量要求的主要效益包括:减少返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相关方满意度、提升赢利能力;

        5. 数据分析-质量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返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

    质量成本:1. 一致性成本(防止失败)-预防成本,评价成本;2. 非一致性成本(为了处理失败)-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

        6. 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

        7. 数据表现-流程图;关键字---改进过程 识别潜在缺陷 估算质量成本 预测出错环节;

        8. 数据表现—逻辑数据模型:把组织数据可视化,以商业语言加以描述,不依赖任何特定的软件开发技术;

        9. 数据表现—思维导图:一种用于可视化组织信息的绘图法;

        10. 数据表现—矩阵图: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强弱;

        11. 检查与测试的规划:在规划阶段项目经理和团队决定如何测试或检查产品、服务或成果;

    输出:

        1. 质量管理计划:描述如何实施适用的政策、程序和指南以实现质量目标。描述项目管理团队为实现项 目质量目标所需的活动和资源;

    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质量目标(可量化的目标)、角色职责、相关活 动、质量工具等等。应该在项目早期就对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评审,以确保决策是基于准确信息的;

        2. 质量测量指标:描述项目或产品属性,以及控制质量过程将如何验证符合程度;

    质量测量指标是对高层级的质量标准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二、管理质量(执行过程组):把组织的质量政策用于项目,并将质量管理计划转化为可执行的质量活动的过程。

        作用:1、提高实现质量目标的可能性;2、识别无效过程;3、识别导致质量低劣的原因。

    输入:

        1. 项目文件: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质量测量指标、风险报告、经验教训登记册;

    工具与技术:

        1. 数据收集:核对单;

        2. 质量审计: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的一种结构化的独立过程;

        目标:

            1. 识别最佳实践、违规做法、差距及不足;

            2. 分享类似项目的良好实践;

            3. 协助过程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4. 积累经验教训;

            5. 确认已批准的变更请求的实施情况;

        3. 数据分析:文件分析,根本原因分析,过程分析,备选方案分析;

        4. 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

        5. 数据表现-因果图: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

        6. 数据表现-直方图: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分布形状、特定变量发生的、频率;

        7. 数据表现-帕累托图:一种特殊的垂直条形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主要原因、二八法则、优先排序、有重点的采取纠正措施;

        8. 数据表现-散点图:展示两个变量的变化;两个变量、回归线、强相关性、自变量、因变量;

        9. 面向X的设计:-产品设计期间可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指南,旨在优化设计的特定方面,可以控制或 提高产品最终特性;

        10. 问题解决:发现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1定义(问题)、2识别(根本原因)、3方案(生成方案)、4选择(最佳方案)、5执行、6验证(有效性);

        11. 质量改进方法:

            1)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2)六西格玛:百万分之三点四;

    输出:

        1. 质量报告;

        2. 测量与评估文件:质量核对单、 需求跟踪矩阵等;

        3. 变更请求;

    三、控制质量(监控过程组):为了评估绩效,确保项目输出完整、正确且

    满足客户期望,而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执行结果的过程;

        作用:核实项目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已经达到主要相关方的质量要求,可供最终验收;

    输入:

        1. 项目文件:质量测量指标,测试与评估文件,经验教训登记册;

        2. 批准的变更请求;

        3. 可交付成果;

    工具与技术:

        1. 数据收集:收集数据、潜在质量问题、缺陷数量或后果、统计分析结果。

            1)核对单( checklists )-有助于以结构化方式管理控制质量活动。

            2)核查表( check sheets )-用于合理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地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

        ① 统计抽样:从目标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用于检查,抽样的频率和规模应在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确定;

        ② 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需要较多的样本);

        ③ 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需要专门人员进行);

        ④ 问卷调查:用于在部署产品或服务之后收集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数据。

        2. 数据分析:

            1)绩效审查:针对实际结果,测量、比较和分析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定义的质量测量指标;

            2)根本原因分析(RCA):用于识别缺陷成因。

        3. 检查:指检验工作产品,以确定是否符合书面标准,也可用于确认缺陷补救。

        4. 测试/产品评估;

        5. 数据表现-控制图: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无界限的控制图叫“趋势图”);

    规格上限和下限(USL/LSL)-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超出规格界限就可能受处罚(次品)。 

    控制上限和下限(UCL/LCL)-代表一个稳定的过程的自然波动范围(失控—无需停产但必须查原因)。 

    失控的判断:1、某个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2、连续7 个点落在均值上方;3、连续7 个点落在均值下方; 控制界限通常设在离过程均值(0西格玛)±3西格玛旳位置。

    控制图

    输出:

        1. 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对质量控制活动的结果的书面记录,应以质量管理计划所确定的格式加以记录;

        2.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3. 变更请求和项目文件更新:问题日志,测试与评估文件,风险登记册,经验教训登记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MP-项目质量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mr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