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他的另外两部作品《收藏家》和《巫术师》也值得一看。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当然是因为我从这本书当中解读出来的东西——自由和自我,这是我喜欢和一直追求的东西。还有就是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叙事视角和故事结局,它的不同不是内容的新颖,而是它有三个叙事视角和三个故事结局。
三个叙事视角
我们看的大部分小说中一般有两个叙事视角,一个是旁白,是如上帝般知晓全部故事内容的,即上帝视角;一个是主人公视角,即用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去认识故事里的人和事。这两种视角都会让读者有非常强的代入感,会让读者比较真实的去经历那种存在,很容易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法国中尉的女人》创造性的多出了另一种视角,一个从小说家的眼睛去认识人和事的视角,也就是小说家作为故事的创造者打破了历史时间的概念,可以在小说中自由出入,可以站在自己所处时代的高度去展现和评价描述小说所处的那个时代。作者会采用有侵入性的旁白来提醒读者,小说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三个故事结局
在一般小说中,故事无非两个结局,happy ending的喜剧或充满遗憾的悲剧。《法国中尉的女人》因为小说家侵入性的旁白让读者始终处于一个清醒的状态,知晓小说世界的荒诞性,所以作者计划了三个结局,用上帝和主人公视角让读者真真实实的去经历过,然后又不时出现旁白提醒读者这是小说世界,是虚构的,同时又说明了每种结局都有同样的合理性,最后让读者去自由选择。
然而对于读者来说,哪一种结局是真实的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结局,我们意识到现实生活的无限可能。
我选择的结局
故事发生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是一个道德严苛、过于保守封闭、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
男主人公查尔斯是个年少曾离经叛道、有文化的贵族绅士,与那个时代所谓的好姑娘的富家女欧内斯蒂娜订有婚约,他们是那个时代人眼中门当户对的金童玉女。后与萨拉相爱,与欧内斯蒂娜解除婚约,几年后找到萨拉表白被拒。
女主人公萨拉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贫家女,在当家庭教师期间,因照顾一位沉船事故中幸存的法国中尉而爱上他,传闻她与法国中尉发生关系并被抛弃,于是她成了声名狼藉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抑郁成瘾,谜一般的女人,与查尔斯相爱,最后却未与查尔斯在一起。
萨拉是小镇上少有的受过教育的女性,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小镇世界格格不入,她追求自我,为了自由她败坏掉自己的名声,将自己置于社会所不容的境地。她用自身的倔强来对整个社会进行挑衅。萨拉很勇敢,她真正想要的是自己和人生,她不想被束缚。她是真爱查尔斯,也是这份爱让她走出了原来的状态,但她更爱自己,自始至终,她追求的都是自我和自由,所以她在拒绝查尔斯时说:“因为...第一,是因为我的过去,它使我习惯了孤寂。以前我总以为自己憎恨孤寂。在我目前所生活的环境里,要避免孤寂十分容易。我发现我很珍惜这种生活。我不想与他人共享。我喜欢我目前的状况,而不是一个丈夫,无论他待我多好,多么溺爱我,必定期待我表现得像一个妻子应该表现的那样。”一进入爱情领域,就没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可言了,包括自由。
其实查尔斯的内心也是追求自由的,与其说他被萨拉吸引,不如说他是被一颗自由的灵魂吸引,所以他以身败名裂的代价解除了婚约。在被萨拉拒绝后,表现出来的是:“好几次想打断她,她的论点在他听来似乎全是异端邪说。但是,在他的心灵深处,对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却越来越欣赏。”所以最后他开始认识到:虽然萨拉在某些方面似乎非常适合扮演斯芬克斯的角色,但生活毕竟不是一种象征,不是猜一次错一次的谜,不应该只以一种心态对待生活,不应该掷输一次骰子就放弃。不管城市生活如何无情,多么匮乏、空虚、无望,都应该忍受下去。总有一天,生活之河会重新奔流,最终注入深不可测、带有咸味的、遥远的大海。
世界上并不存在能干预生活的神。世界上只有这样的生活,即依靠我们凭借机会赋予的能力自己去创造的生活。马克思给生活下的定义:人为追求自己的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Ps:同名电影用戏中戏的手法表现了两个结局,梅姨演的很好,画面还原度比较高,但内容与原著有些许不一样,可以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