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以后,危机感严重了很多,尤其是看到和孩子伤亡相关的新闻,使我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这几天在深圳福田发生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
5岁男孩和妈妈手牵手去幼儿园的路上被高空坠落的窗户砸中,在被抢救了三天后,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身亡。
看着事发时的视频,我控制不住的流泪,原本小男孩和妈妈一起走在路上,突然天降坠物,瞬间倒地不起,妈妈最开始是懵的,然后就捂着孩子的伤口开始大哭,作为妈妈的我完全能体会到男孩妈妈到底有多么撕心裂肺的痛。
看着那变形的窗户,可想那力道到底有多大。
平时带孩子,我们总会注意水、电、火、车等各种大的小的危险源,但是高空坠物,这一看不见的杀手,我们也一定要注意防范。
1
主动远离危险源
前几天带孩子外出,看到地面上散落着几片瓷砖,已经摔的粉碎,抬头一看,原来是路边小区围墙上的装饰瓷砖脱落了。
一种危机感袭来,原本靠墙走的我们赶紧转到路的另一边,并叮嘱家里人以后走这条路都要远离围墙。
那些散落的瓷砖静静的躺了几天后消失了,原本以为是被清理了,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它们从哪儿来的就回了哪儿里去,竟然被重新拼好粘!了!回!去!
那歪歪扭扭的胶痕也给这条路打上了“危险之路”的印记。
不止这种有瓷砖装饰的围墙需要注意,那些竖立着广告牌的围墙甚至立在地面的广告牌都要特别留意,它们都是潜在的危险源。
它们不仅有高空坠落的危险,而且可能直接倾倒下来造成人员伤亡。
2018年1月26号,惠州一4岁小女孩在小区玩单板车,就在经过一处广告牌时,意外发生。
因为广告牌固定不劳发生倾倒,直接将小女孩的单板车砸烂,小孩的腿压在广告牌底下。
送医后诊断是锁骨骨折,由于孩子只有4岁,权衡治疗过程的痛苦,医生只能建议采取保守治疗,也就是让受伤的骨头自己去生长,可想而知孩子有多么痛苦。
像这种危险源,带孩子外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远离,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2
不做危险制造者
除了很多不明原因的高空坠物或物体倾倒,近几年,高空抛掷物品导致人员伤亡的新闻屡见不鲜。
2019年4月3日,南昌一男子懒得把共享单车推下楼,便从5楼直接扔下去,砸中78岁的杨姓老人,导致老人身亡。
2018年3月,东莞11岁女童从24楼失手扔下一个苹果,砸中3个月大的女婴,导致其终身需要大部分护理,女孩家庭也需要承担大笔治疗和护理费用。
2017年12月,安庆一小区的居民抛扔洗衣液空瓶砸伤业主亲戚,导致其头部和腰椎受伤,居民贴告示提醒抛物业主并得到其他业主追评“邻居们,恶习不改,随时打中你我他。”
2016年10月,安徽芜湖男子骑电动车时被楼上落下的砖块砸中头部死亡,最终物业公司和81名业主共同承担责任。
2015年1月,重庆九龙坡一名2岁女童从14楼抛下果泥瓶,砸中楼下5个多月的男婴致其死亡,法院判决女童父母赔偿60余万元。
这些高空抛物的实施者,不仅有熊孩子,更有成年人。
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高楼林立,但是很多人习惯了随手扔,即使住进了高楼也改不了这个恶习。
殊不知,自己方便了,却给他人带来极大的危险。
也正因此,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位列各大城市陋习排行榜。
从楼上抛下大如自行车这种物件,让我们觉得很夸张,毕竟那是极少数人才干得出来的事情,像一个苹果核、空饮料瓶等等看似很轻的东西常常让人忽略它的危险指数。
也许有些人会说一个小小的物件扔下去有什么大不了的,别不信,还真的很不得了。
央视《第一时间》曾经做过实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从不同高度坠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
来自央视《第一时间》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小物体从高处坠落受重力影响,速度会变得很快,这加速度呈几何倍数增加了物体的冲击力。
《第一时间》的实验显示,哪怕是很小的物体从10米的距离落下,速度也会超过百米跑冠军的速度,当遇到障碍物,物体的下坠速度瞬间变为0,冲击力到哪里去了?
妥妥的转移到障碍物上了,所以障碍物会被砸断或者砸扁,如果砸到人,轻则受伤,重则殒命。
高空抛物危害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监督并劝阻高空抛物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做高空抛物的实施者。
除了高空抛物,我们往往在无意中成为了另一种危险制造者——外窗堆放杂物。
每个家庭都有杂物,杂物往哪里放?
外窗好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杂物往窗户上一堆,家里清爽了不少。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是把危险转嫁到别人头上。
外窗堆放杂物很容易在大风天气坠落,造成人员伤亡。
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坠物的危险,如果家里有孩子,还给孩子攀爬带来便利,万一坠下来的不是杂物,而是孩子,后悔也没用了。
有些人不堆放杂物,放几盆花在阳台上,美其名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发生意外是“玫瑰”,一旦发生意外便成了“杀人利器”。
所以,外窗堆放杂物、花盆等万万使不得。
综上,平时带孩子外出一定要注意远离危险源,不仅大人要特别留意,更要教会孩子识别高空坠物的标志,看到这种标志一定要主动远离。
其次,不做危险制造者。
父母除了教给孩子危险意识远离高空坠物,更要教育孩子不去高空抛物。
孩子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父母首先就要做好行为示范,不抛物不置物。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只有每一个家庭做好防范工作、教育工作,才能缓解“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也才能避免自己成为加害者和受害者。
良耳
双胞胎男孩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美国双向养育中国首批认证导师,高级沙盘游戏咨询师,儿童情商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成就孩子先成就妈妈》合著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