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历史]宋朝进行时(190)好水川

[历史]宋朝进行时(190)好水川

作者: 野狐狸_ | 来源:发表于2020-10-31 09:51 被阅读0次

    上一篇[历史]宋朝进行时(189)守内虚外

    190◆好水川

    韩琦和范仲淹的意见不一致,矛盾最后上交到了领导那里——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

    夏竦听了两个人的意见,也拿不定主意,居然制定了战、守两套方案,由韩琦亲自送到赵祯那里。讨论了半天,把皮球一脚踢到了皇帝那里。

    从宋朝的决策机制看,确实是非常低效无聊的。前线统帅部居然不敢拍板决策,还制定两套方案供选择,那要这个统帅部有什么用。

    等韩琦来到开封的时候,已经是康定元年十二月。韩琦是主战的,当然极力说服赵祯主战,赵祯还在气头上,也倾向主战。眼见磨蹭了近一年,前线还没什么动作,赵祯终于站起来拍了一次板:

    明年正月,鄜延、泾原两路并进,攻打西夏!

    终于有一个说法了。韩琦兴冲冲地往回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等一跑回泾原,他惊奇地发现,决策又变了!

    范仲淹知道,韩琦虽然是送两套方案给赵祯,但肯定会拼命推销自己的方案。他放心不下,就又给赵祯上了一封奏章。大意是仍然坚持着自己固守为本的策略,强调塞外作战条件太恶劣,现在起兵容易招致失败(入山川险阻之地,塞外雨雪大寒,暴露僵仆,使贼乘之,所伤必众)。

    奏章的最后,范仲淹还不忘告诉赵祯,鄜延路本来就是西夏向朝廷进贡的道路,不如留下缺口,为将来西夏的臣服保留余地。

    范仲淹当然也不是光说不做,自从到鄜延路后,改革军队作战方式,恢复农业生产,招抚边地少数民族,收复丢失军寨等等,干了一大堆活,获得了“小范老子”的美誉。

    以上这些工作,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因为其他人多多少少也干过,不能范仲淹是名人就无限拔高。不要紧,如果我说出另一件事,大家可能不得不对范仲淹刮目相看了。有感于宋朝将才缺乏,范仲淹特别注意军事人才的发掘,在那段时间里,他不拘资历出身,提拔了两个一员老将和一名青年将领。

    老将名叫种世衡。如果大家听说过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的名号,我可以告诉你,那都是种世衡的孙子辈人物。

    青年将领的名号更响,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狄青。

    赵祯拿到范仲淹的奏章,看着范仲淹苦口婆心的劝说,心被说动了。三川口惨败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一年里赵祯只见关于讨论西北边防的奏章在自己面前漫天飞舞,刚开始的一腔热血也在群臣无休止的争论中慢慢冷却。

    最后,范仲淹收到了答复:从仲淹所请,可以应机乘便,不拘早晚出师。

    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答应你的请求了,但是如果时机许可,也可以出师进攻。
    这算什么答复?允许不进攻,又说有机会还是应该打一下。如此答复让范仲淹心中不安,韩琦更是气得七窍生烟。

    说好的五路齐发,变成了二路并进,最后变成了一路进攻,一路防守?出尔反尔,磨磨叽叽,请示了小半年,请来这么一个鬼玩意,这活没法干了。

    韩琦屁股还没坐热,就立刻又向赵祯上了一道奏章,洋洋洒洒一大篇,态度极为不满,言辞极为激烈,经典语录摘抄如下:

    朝廷办大事,应该意志坚决,怎能朝令夕改(举大事,主大谋,自当坚如金石,无有回易)?

    布置如此多兵力,却只守在窝里不敢出战,中原政权从没有见过如此懦弱的(只守界壕,不敢与敌。中夏之弱,自古未有)!

    再闲个一二年,钱也花光了,人也懈怠了,将士们也想着回家了,更难指望取胜,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不稀罕说你(臣恐一二年闲,经费益蹙,人情惶骇,师老思归,及期无代。每虑至此,臣难尽言)!

    赵祯隔着千里,都能从奏章里闻到火药味。

    面对争论,赵祯依然举棋不定,这位在太后训斥下长大的皇帝和他的父亲一样,每到生死攸关的时刻就瞻前顾后,缺乏决断的勇气和魄力。

    幸运的是,正当宋朝君臣始终无法拿出一个统一意见的时候,终于有人站出来,帮他们做出了抉择。

    元昊。

    庆历元年(1041)二月,韩琦刚发完牢骚不到一个月,就得到了一个确切情报——元昊将要发兵攻打渭州(甘肃平凉)。

    渭州是泾原路的治所所在,战略地位重要。韩琦收到战报后,马上令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一万八千人前来增援。与以往不同的是,宋军没有忙着将兵力收缩的城池附近。

    韩琦为这次战斗制定了绕道袭击的战术,他一面命令各堡寨严加戒备,一面命令任福率军插向敌后,待西夏军队攻城不克,力疲撤退的时候,伺机进行掩杀。

    二月十日,任福按计划进行外线行军,可是只走了一天,他们就在张家堡遇到了一股西夏军队,两军一接触,宋军打了一个小胜仗,西夏军队放弃辎重,仓皇逃窜。任福怀疑自己已经咬住了元昊的主力,就开始沿河尾随追击。

    两支军队沿着一条河流展开了追逐战。

    此河名叫好水川。

    1.jpg

    二月十四日,追了三天的宋军还是没有找到西夏军主力,累得人困马乏,连后勤补给都成了问题。正当宋军准备走出山谷休整的时候,他们忽然在地上发现了许多小盒子,盒子里面还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任福觉得十分奇怪,连忙命人打开盒子。

    盒子一开,无数只飞鸽扑簌着翅膀腾空而起。鸽子的脚上还被安装了哨子,群鸽飞起时,凄厉的哨声瞬间响彻山谷。

    随着鸽子的飞起,西夏的伏兵已经从山间四面八方涌出。此时,任福才明白,尾随多天的主力只不过是元昊设置的诱饵而已。而现在,准备伏击敌人的宋朝军队反而已经落入了元昊精心布置的伏击圈。

    不得不承认,如果抛去立场不谈,元昊用兵的灵活性大大超越宋军,这一回,他又聪明地抢到了先机。

    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虽然任福所率的军队都是宋朝的精锐之师,其中云集了宋朝当时最优秀的将领,结果还是以惨败而告终。

    好水川一战,主帅任福战死,各级军官战死百余人,将士伤亡六千余人,战马损失一千余匹,宋军元气大伤。

    好水川战败消息传来,赵祯羞愤交加,朝廷里立刻又吵翻了天。众怒之下,主攻的韩琦立刻被降了官,可就在同一时刻,主守的范仲淹也受到了降官处分。

    范仲淹被降官是因为私自修改了一封书信。

    早在战争爆发前,范仲淹便派遣使者到西夏谈判,他一心想着通过稳固防守来迫使元昊屈服,重新走到谈判桌前。然而,范仲淹的使者去那里呆了四十多天,连元昊的影子都没看到,更别说谈判了。

    也难怪,人家元昊正亲率大军在好水川伏击宋军呢。在很多史料中,元昊都被描绘成一个穷兵黩武的人,事实上,他不但强于军事,对政治上的把握也十分精明。

    按照元昊的设计,一边和宋朝尝试和解,一边和宋军开战,两者一点都不矛盾,万一战事不利,马上俯首称臣还来得及。一旦战事顺利,在谈判桌上的筹码也会多上一分。

    2.jpg

    西夏毕竟是个人口稀少,物产贫瘠的地方,元昊并不傻,他不想把整个国家永久捆绑到战车上,他只想用长枪利剑为自己挣得更多的利益,无论是虚荣的名号还是现实的物质。

    在好水川击败宋军后,元昊立刻授意亲信将范仲淹的使者打发走了,顺便还带去了一封信。范仲淹接到来信的时候,他已经收到了好水川战败的消息,尽管心里有所准备,但看到信里的内容还是气愤异常,信中言辞极其傲慢,很多内容根本没法看(书辞益慢……凡二十六纸,其不可以闻者二十纸)。

    范仲淹知道,如果把这封信转呈皇上,肯定又会引起赵祯的盛怒,所以他偷偷录下了书信副本,然后当着西夏来使的面,把信给烧了。回过头,范仲淹又把那些尚可一看的书信内容略加删改,重新呈报朝廷。

    范仲淹转递的书信一到,朝廷立刻又炸开了锅。大臣们骂范仲淹比骂韩琦还起劲。所谓“人臣无外交”,大家纷纷指责 “私自对外媾和,擅自篡改书信”,是明显的越权行为。有义愤填膺者甚至要求将范仲淹处斩。

    为了平息众怒,赵祯干脆将范仲淹也降了官。

    主攻的打了败仗,主守的被骂得体无完肤。战还是和,攻还是守,争议还在继续……面对一摊乱局,赵祯除了叹息,仍是叹息。此时,他的心气已经被彻底磨平,大朝的体面似乎也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他只希望快点结束这乱纷纷的场面。

    庆历二年(1042),离好水川之败将近一年,西北地区依然打打停停,问题没有丝毫解决的意向。正当赵祯焦头烂额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个让他更加头痛的消息。

    北方辽国入侵!

    下一篇[历史]宋朝进行时(191)节外生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宋朝进行时(190)好水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qs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