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一条突发消息占据各大媒体头条。陕西榆林米脂县发生恶性砍人事件,米脂县第三中学学生放学途中遭遇恶性袭击,19名学生受伤,其中9人死亡。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持刀行凶,伤害对象是手无寸铁的中学生,凶手作案手段残忍,性质极其恶劣,行为令人发指,因此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舆论关注和网友热议。
案件发生后,民警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当地政府组织救援有力,伤员救治、案件侦办、舆情导控等工作有条不紊展开,特别是主动公开发布案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既抢占了舆论话语权,又避免了群众恐慌,比以往类似事件处理有了明显进步,这些都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事发过后,还是有些环节需要引起反思。比如,面对突然而至的危险,为何青少年的防范意识如此薄弱?在原本狭窄的小巷里,面对挥舞匕首的犯罪分子,明知无法逃脱的情况下为何也没有人挺身而出顽强反抗,或者利用周边工具与之周旋,以至于让其接连得手?9条年轻的生命戛然而终,着实令人心痛与惋惜,带给家人的伤痛我们也可想而知,但是我们不妨设想,当时如果有人能够挺身而出作出哪怕几分钟的顽强搏斗,也可以为他人争取几分钟的逃生时间,最后也不至于会有如此多的伤亡。
青少年原本血气方刚,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危难关头时却四散奔逃,血性去哪儿了?也许会有人说,这次事件的受害者是初中生,他们大多都还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年龄太小所以无力反抗,或者反抗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其实则不然。想当年,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的儿童团长海娃不过才12岁,王二小机智勇敢地把日本鬼子带进八路军的包围圈时年仅13岁,赖宁不顾安危挺身而出扑救山火时不过才14岁,刘胡兰面对铡刀英勇就义时也不过仅仅15岁。当年,正是因为他们的顽强抗争,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无独有偶,看到米脂恶性伤人的这则报道,不禁想起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8名暴恐分子横冲直撞,路人纷纷落荒而逃,有的甚至关闭店门隔窗远望闭门不出,最终袭击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事后我们不妨假设,如果当时有人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如果不是情急之下只求自保地四散奔逃,或许根本不会有这么多伤亡。
也有人说受害者中女生居多,身单力薄无力对抗暴徒的袭击,那我想说,看到同校女生遭遇袭击,途经的男生呢,看到自己的同窗女同学遭袭倒在血泊之中,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青少年,难道此时不更应该挺身而出?有媒体报道说女生遇袭被害人数多是因为“跑得不快”,真是可笑,难道遇到类似事件只能比跑得快,谁跑得快谁就能逃生?家庭、学校、社会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吗?可见,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社会舆论还是出了什么问题。
当然,我们并不是事后“马后炮”般地刻意指责什么,也并非刻意强求在场的这些青少年都一定要挺身而出,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他们当时直觉和本能的避险举动本来也无可厚非。只是希望通过事件之后的反思,完善和优化应急处置流程,加强对青少年紧急避险常识的教育,让他们以后万一再遇到类似状况不至于再惊慌失措,让米脂恶性伤人之类的悲剧以后不再重演。
米脂恶性伤害事件,青少年的勇敢去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