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实施的“双减”,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整治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基本上堵住了学科教育超前、超重、无效的培训,这一系列举措使广大家长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现实,情愿或不情愿地放弃了学科教育的内卷,选择了惴惴不安地躺平。
前几天,各地中考成绩相继放榜,引起了全网家长们的新一轮焦虑:中考分数都这么高,到底还能不能躺平?以后该怎么学?难道还得卷?
1.卷还是躺
“双减”后觉得该躺了,中考后又觉得该卷了。家长们感慨: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难道要不停地仰卧起坐?
让家长们焦虑的是卷还是躺吗?
不!
让人焦虑的是分数,是成绩,如果你关注到了孩子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身心发展,你就不会纠结是卷还是躺。
让人焦虑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的方面,如果你全面了解了别人家的孩子,你就会认识到有所长就有所短,就不会只关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方面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完整的人,我们要促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要使每一个孩子找到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拥有幸福的人生。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卷或者躺都是无法实现的。
2.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在孩子之间进行比较,更不能将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跟你的孩子的弱点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花,不仅花期不同,而且花的形状、颜色也不相同。我们要静等花开、且嗅花香,欣赏自己这朵花的独特的美。
根据正态分布规律,智力超常的儿童只有0.5%,大多数孩子都做不了学霸。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特点,都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上幸福生活的能力,我们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拿同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
这世界上,完美的人和事是不存在的,存在更多的是不完美。在一定条件下,完美和不完美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不完美,真正尊重孩子,让孩子拥有和你同样的地位,让他和你一起发言、一起建议、一起决策、一起实施,并随时接纳他的不成熟、不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日臻成熟、日臻完美。
尊重孩子,就要学会共情,凡事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你看到孩子在玩手机,也许他正在跟朋友沟通;你看到孩子在涂鸦,也许他正在创作一幅伟大的作品;你看到孩子在给你捣乱,也许他很想给你帮忙……蹲下身子,放低姿态,才能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才能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3.家庭教育具有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翻版和延伸,学科知识教育不是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场景中开展。孩子通过观察、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从而习得人生目标、生活态度、接人接物的礼仪等等。父母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教育。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父母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把孩子当作好朋友、好伙伴,有效陪伴、用心沟通。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职责,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教育好孩子,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