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问变化气质

作者: 十年一井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10:27 被阅读22次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语就是说学问变化气质。古代诗人苏轼曾经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读书,又被人们称为文明延续的“长生果”。

气质是如何转变的呢?其内在依据是什么?今天我们做个探讨。

用中国人的传统语言表述,我们每个个体有天性,秉性和习性之混合。天性就是个体里潜在的暗合天道的真性情,就如佛法所说如来,又如《道德经》里所说如婴儿一般。秉性是每个人的特性,龙生九子,其样各异。这是天生就带来的差别。习性则主要是后天环境熏染而养成的行为习惯。通过读圣贤书,在于唤醒天性,激发秉性,调整习性,而这个过程,就是变化气质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变化气质来进一步了解。一位是王阳明。阳明先生年少调皮好动,喜欢戏谑小朋友,甚至是做一些恶作剧,但自从立志成圣之后,开始读圣贤书,而后性情大变,变得少言庄重。《论语.子路13.27》里说: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想必阳明先生定是熟读《论语》的,他也按照圣人之训,以为行动指南。

我们进一步分析,何以学问变化气质?其实,通过读圣贤书,是从根本上改变三观,重塑内在自我的过程,让自己的思维模式无限接近于圣人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了由内在改变而外在显象变化的过程。

三国时期一个人的变化,产生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说,吴国大将吕蒙,原来读书浅陋,吴主孙权劝他多读书,以能加涵养和开拓格局。吕蒙发奋读书,隔了一段时日,同僚们和他交流,发觉他见地非凡,直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以下附以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晚清曾国藩大家也是熟知的,在考取进士当官以后,也曾经过了一段与同僚诗歌迎合灯红酒绿的日子,而后反思,而改变行为,发奋读书,而成就继王阳明之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

经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存在的共性,就是内在驱动力。自己有明确的想改变的动机。用阳明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从而实现儒家讲的敬以修己,和以安人的内圣外王之道。也就是《大学》所讲八目之次第。

因此,学问变化气质绝非空谈,也在此基础上,对于宿命论做了直接的反驳。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运却是由心而变的,这也诠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的理论逻辑。所以,人丑多读书,学问可以变化气质,往圣已经通过实践证明。

王国维借用古词形容做学问的三重境界,分别是: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探索阶段,须外求以筑基。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内修阶段,须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固本培元,方能脱胎换骨。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是以前的积累的爆发。属于第三层境界,自由。从此不逾矩。

凡事须从当下开始,而学问变化气质,须由立志勤学而开始,以此螺旋上升,方能以元亨利贞之提升,不断自我突破,终成大道。

   

相关文章

  • 论学问变化气质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此语就是说学问变化气质。古代诗人苏轼曾经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只要饱...

  • 学问变化气质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锻炼与不...

  • 变化气质

    不使动心忍性,以大其所就乎?金之在冶···君子素其位而行.变化气质.此篇真的有好多地方让我心中澎湃万分.困惑、不解...

  • 变化气质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

  • 变化气质

    阳明心学笃行班线上学习第32天 时间:2019年11月21日 姓名:岁月如歌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安静、从容、自律...

  • 变化气质

    每个人回想你的婴儿刚生出来的时候,你如果认为他是可爱的,眼睛雪亮雪亮的,你现在想一想,他还有没有保持他这种雪亮雪亮...

  • 论学问

    自古至今,求取真知者大致分为三大门派,一曰实践派,一曰读书派,一曰心悟派。远古之时,尚无文字,真知来自实践当无可疑...

  • 论 学问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

  • 论学问

    人人都喜欢说【学问】两个字,却少有于此二字明确之理解。 如见人读书多、见闻广,或有才辩、能文辞,便谓之有学问。 古...

  • 论学问

    世界上有两种学问 一种是现实的学问 一种是不现实的学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学问变化气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uj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