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西瓜的书评只收录齐悦社群季度班的文章
读《复原力》:让人生触底反弹的“复原力”

读《复原力》:让人生触底反弹的“复原力”

作者: 淮月书影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22:44 被阅读5次

成功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失败似乎都有个共同点“不安的心态” 。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资格考试。在考试的前两周,我每晚失眠、噩梦、半夜惊醒,这些噩梦无一例外都与考试有关:可能是准考证没有打印,可能是出租车跑错了路,甚至是找不到教室,在考场上不停的奔跑。

但其实,我为这个考试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参加网络培训课程、熬夜复习,家人和朋友都说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那些“不安”其实没有必要。

但我的心态就是不对,以至于考试前一晚只睡了五个多小时,可想而知我第二天的考试状态有多差劲了。

事实上,和我一样拥有“考前焦虑症”的人有很多,而且这种焦虑不安不仅是在学习上,在我们的工作中、生活中都很常见。

那么,面对不安,我们只能等待这种“焦虑情绪”自我恢复过来吗?有没有应对的方法呢?

而我正好看到的这本《复原力》,正是一本教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驯服不安,化不安为动力,帮助我们的人生触底反弹的书籍。

作者是日本复原力公司董事长久世浩司,是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资深复原力教练。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走出不安、活用不安,积极成长的好书。

01、正确认知不安,不必谈之色变

正确认知“不安”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它从哪里来。

简单说,不安就是在面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未来的时候产生的情绪。比如以下情形:

收到一个设计稿,能在截止时间完成吗?

领导又换了,新领导好相处吗?

工作出了点问题,会被扣工资吗?

这些都是对于“未来”的不安,可能是我们害怕任务失败、害怕未知、担心失去的不安。而工作认真负责且勤勉的人更容易不安,因为他们习惯于思考未来,习惯于提前准备,过多的思考未来,就容易做出消极的预测。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安亦是如此。

如果无法控制这种不安情绪,我们的思维、行动、健康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它会导致我们视野狭窄、更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对未来充满了失望;一旦思维受限,工作的时候更加缺乏自信、工作效率低下,接受新事物、新挑战的欲望减少。而长时间处于不安的情绪中,会常常赶到疲劳、头痛,也容易失眠,对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但不安也有另一个积极的方面。不少成功的人士,正是正确运用了“生于忧患”的概念,他们会从不安中察觉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的应对困难,让自己直面挑战。

由此,我们可知不安并不完全是坏事,我们没有必要把不安当敌人,而要学会如何与之相处、如何加以活用。而复原力正是本书作者久世浩司要介绍给读者的一种应对不安的有效方法。

复原力被定义为“面对逆境、困难或沉重压力时,自我适应的精神力和心理过程。”作为驯服不安的基本技巧,在2014年被日本众多大型企业开始在公司管理中使用。

英国积极心理学家博尼韦尔博士认为“复原力的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换言之,只要学会了这个技巧,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不安、精神消沉的时候,都能够很快触底反弹、重新振作,并且把失败、逆境当做经验与精神粮食,从中吸取教训。

要知道我们人体自身是拥有“恢复力”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学习复原力技巧,锻炼心理恢复能力的“复原力肌肉”。

02、驯服不安的复原力,从自我管理情绪开始

复原力训练的第一步是从自我管理开始的,即“驯服不安的情绪,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久世浩司通过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利用“正念法”来提高察觉、接纳情绪的能力。

根据他的经验,我们的不安是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而产生的,因此,在面对这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专注于当下,把心思放在当下,而不是担忧“未发生”的事情。

对于把如何把心思放在当下,久世浩司给出了两种非常简单的思维调节法,即“三分钟呼吸法”和“身体扫描法”,通过放松深呼吸,放松大脑和全身,让全身心放松,以达到舒缓情绪、查找不安情绪的目的。

而对于“不确定”事情的担忧,更是没有必要的。有时候,不安其实我们的自我揣测和怀疑。比如,总觉得领导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满意,但又不敢问,憋在心理嘀咕;又比如面对第二天的客户谈判,各种担心不顺利、不相信自己的谈判能力;而这些其实不过是自我“臆断”,对于这些没有根据的、自我揣测的“担心犬和死心犬”,要及时的抛弃。

当我们通过以上的方法在思想和意识上对“不安”进行疏解后,还可以通过“行动法”来缓解、控制不安。

在一天的早晨或者夜晚来场慢跑,在地铁、公交上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周末和朋友一起爬山、游泳又或者来场短途远足。总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场运动来放松自己;甚至可以选择一个“树洞”把自己的不安碎碎念出来,可以是在精美的日记本上写下你的不安,可以是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自己的感悟,总之大声说出来或者喊出来也不失为一种放松。

而以上的三步,即首先察觉、接纳情绪,然后驯服情绪的产生契机也就是“臆断”,最后适当排遣顽固的消极情绪,正是我们避免被不安支配的基本的自我管理术。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不让压力和不安过夜的习惯,“今日事今日毕”,把所有不安在当天消解掉,让第二天充满活力。

03、学会转化情绪,把不安化为工作动力

当我们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安”的情绪后,要学会利用它,把不好的一面转为积极向上的、对我们自身有利的一面。

不安通常有“爱担心”和“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两种, 要区分两者的不同,努力把“爱担心”转为“防御性悲观”,即拥有一种危机感,让自己振作起来,把当下的工作完成,努力做好事前准备,以让未来更顺利。

首先,要把不安化为干劲,努力专注于解决当下的工作。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尤其擅长把利用不安的激励功能,把不安当做工作动力和发挥问题的契机,成为推动当下拖延工作的原动力。

其次,进入 “心流”状态,埋头工作。越是善于工作的一流人才,越能埋首于眼前的事物,而且他们会通过工作实现进步,这是因为心流能够促进自我进步。

所谓“心流”就是一种忘我投入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应用到工作中,能让自己有充实的幸福感,并且带来“内发式动机”,也就是让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正想要工作。

在本书里,久世浩司提出,进入“忘我状态”的第一步是“目标管理,”个人可以通过明确的目标确定,以提升工作的专注度和效率。“忘我”的第二步则是认清自己的能力水准,带来充实的体验感。而第三步则是怀着被人注视的紧张感,即要有“能接受反馈的结构”,尤其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讲,反馈也许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如果以上三步都达到,一个人在工作中就很容易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从而把不安转化为工作干劲,逐步提升自己。而心流的体验不断加深积累,就有可能挑战更高水准的工作,从而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04、提升复原力,让不安成为职业生涯的转机

不安不仅在一日的、一周的工作中,在我们长久的职业生涯中,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久世浩司认为职业生涯的转机在工作成熟期的时候临近。

而转机会产生三种不安,即“失败的不安”、“未知的不安”、“丧失的不安”。能否妥善处理这些不安情绪,将决定自己能否继续成长。

久世浩司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提出了以下的复原力技巧。

首先,在转机来临之前,通过“婴儿学步”的方法,通过积累小的成功体验,不断试着学会掌握新阶段新工作的技能。这样的小成功容易产生“自我效能”的满意感和安全感,让自己对新工作不那么的畏惧和不安。

其次,面对职业转机的时候,要拥有良好的心态。比如跳槽或者换到新行业的时候,我们很大程度上会考虑的是工资问题。但久世浩司认为,更重要的是考虑幸福度,让自己拥有柔韧且开放的心灵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愉快地期待偶发性的到来。

再次,试着找出工作的意义,体会到除了金钱以外的工作满足感,让社会意义成为推动职业生涯的动力。这也是久世浩司认为的最重要的一点,成长的实感和通过工作一直前进的成就感,会成为心理回报,为我们带来深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而这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05、让人生触底反弹的复原力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每一个成年人都面对着更大的压力,而这一起折射进工作里,让我们的身心更加的疲惫和紧张。

就如同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经年年高发,不但有“中年危机”甚至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一切的最初来源都可能是工作中的微小“不安”情绪的积累。

而这个时候的你,正需要这本《复原力》。让自己学会如何掌控不安、驯服不安,把不安转为工作动力和职业生涯的转机。

在本书里,久世浩司还给出了更多的复原力小技巧,期待你来翻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复原力》:让人生触底反弹的“复原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vt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