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了窦老师主题教学的四种不同实践样态,谈谈最值得自己学习的做法有哪些?
(一)主题提出——文字理解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建构。”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上,师生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为主题服务。一节课中,窦桂梅的主题提出一般会是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提出主题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定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字面意义上来解读主题的含义,为之后的主题再现和主题升华做铺垫
(二)主题再现--润物无声
围绕主题,窦桂梅老师基于一贯的风格,从文字里抠感情,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上,主题的挖掘一般都隐藏于文字词语之中。窦桂梅老师能够发挥自己感染力极强的语言优势,将每一个与主题相关联的文字与词语都刨根问底,知道从学生口中抠出主题的意义,使得主题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不断出现,不断深入,也萦绕在学生的心间。
(三)主题升华--提升扩展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一节课中若隐若现的引导线索呈现出来,也就是将主题的含义从
字面的解释升华到文化层面的意义。主题的背后往往暗藏的是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母语的温度。这节课是否能够真正在学生心中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就看主题的升华是否到位。当然,这不是课堂中随机产生的,是窦桂梅在翻阅无数资料,经过多年的教学积淀和文学素养挖掘出来的。这样的主题升
华一定能够应该孩子的一生,是孩子受益终身。
2.在窦老师的12节课例中,请选择一节课具体分析:这节课是怎样实现“主题教学”的?
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走进人物心理的方法。
一、朗读法。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朗读法是理解人物心理最常用的方法。当学生能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将课文朗读出来时,他就开始贴近人物了。窦老师的朗读指导细致入微,富于变化。在《魅力》一文的教学中,有一处针对主人公卡佳语言的朗读训练。卡佳以为剧场中的演员是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汤姆叔叔,看到汤姆叔叔被卖,她突然嚷道:“二百,二百块!”“爸爸,不能把他卖掉!”……“好爸爸!……”窦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揣摩出这句嚷里包含有请求、哀求、责备和命令等味道。
在《丑小鸭》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是这样的丑,连猎犬也不要咬我了!”窦老师提问,“小鸭是舒了一口气,可不是叹了一口气,小鸭的话该怎么读?”在学生朗读之前,窦老师让学生练习舒气。然后就有几位学生带着各自的理解读了这句话,分别读出了小鸭难过、庆幸、自嘲的心理。通过启发学生朗读人物语言,发现人物隐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老师深厚的文本解读能力。难得的是,这一切在窦老师的课堂上似乎水到渠成,并没有特别使力。
而且,窦老师特别尊重学生的朗读体验。上文有位学生在朗读卡佳的语言时,读出了撒娇的感觉。这点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可是窦老师并没有否认这种感受的真实。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洪教头挑衅林冲,喝道:“来!来!来!”这三个来字,窦老师指导学生变着花样读。从声音的高低变换上看,可以由低到高朗读,也可以由高到低朗读;从语言的停顿上看,可以两个来字在前,也可以两个来字在后读;从语言的节奏上,可以很快,也可以很缓。洪教头或嚣张或蔑视,全在朗读中体现。看到这一节,几乎要拍案叫绝。
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意识到走进人物内心是多么困难,你需要瞻前顾后、设身处地、多方揣测。窦老师的这些方法能让单纯乏味的师生问答变得灵动一些,但归根结底,贴近人物仍旧需要老师研读文本,细察学情,最终让自己的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达到他们所能理解的最高层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