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了万里长征、衣不裹身、食不暖腹的艰苦生活,现在的社会呈现一片繁花似锦的繁荣。
可为什么我们心中总怀有焦虑和困惑?
为什么每当我们遭遇到侵害我们的利益或批评时,我们会立即抗争和愤怒?
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地自我怀疑?把自己深埋在修耻感中?
是什么让我们时常活在恐惧之中?
答案是我们想掌控自己的生活或是娱乐消遣忙碌了逃避我们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逃避这些困境和恐惧?
有时我们企图把那些迫在眉睫的困境阻挡在外,以便维持内心的平静。
有时候,我们企图超越和假日内心不可抗拒的冲动,来体现我们能够掌控一切。
有时候,我们选择了妥协和配合,努力寻求一个救世主帮我们拉回来。
有时候,我们选择了婀娜奉承他人,让自己感觉到被需要和被赞赏。
有时候,我们选择的示弱,无能,希望有人能够拯救我们。
可这是乎是一个幻想,选择逃避去面对困境时,却不断的在困境轮回中,越陷越深。
也许只有遭遇到了疾病,经济上的巨变,失败的人际关系或者亲人的死亡但所带来的不安全感,逼得我们无可逃脱,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恐惧。才会唤醒我们,逼着我们去学习,去面对。
人生瞬息万变,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所能够掌控的,面对很多的困境,我们是无法产生有效的对策。
当我们感觉情况不对劲统和感以及舒适感都遭到了挑战的时候,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学习以下人生两种基本功课。
1.将困境视为道途。
这是一种积极又有必要的观念上的改变。我们不要企图改变困境以符合自己期待的样子。不要企图改变我们的人生,而是改变我们和心中那些期待的关系,随着家所有的情境都是为我们的道途,将它视为我们学习成长的机会。
2.当一切遭遇来临时,我们不去指责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将一切的注意力转向内在。
检视一下我们所带来的问题,比如我们一贯的信念,期待,要求和渴望。
我们需要的是渐渐的去改变我们自己的人生方向,关键的是我们愿意在失望和幻灭中去学习成长,培养自己愿意安住在经验之中的习惯,发现每一件事情它的存在都是可行的。
如果我们不去认清困境,向内求,那么命运依然会循环的轮回,我们只能待在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迷宫里,无法将自己拉回现实的生活之中。
一个人必须有自知之明,它是让我们通往觉醒的道路,观察到所有阻碍我们过真实生活的障碍。
一开始我们需要无情地去观察自己,不断的去剖析自己,认同自己的情况,不带任何的评判,如实的去看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自己的思想。以及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和时间,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我们内在的核心恐惧又是什么?
当我们的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要留意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学茶道心中那个不断重复的念头,询问自己“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是不是只想要面子好看点?
是不是只想让自己感觉到舒服,安全一些?
我们的思想是不是被钱财欲望所掌控了?
我们的焦虑感是否更渴望被赞同有关?
我们是不是正在执著或企图掌控一切?
情绪烦恼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生活过于有期望,如果未能满足我们,我们就会感觉到失控无助感,进入被拒绝,被抛弃的恐惧之中,甚至将自己逃避到一个安全圈里。
生活的修行并不是一味地坐在蒲团上禅定,而是学会客观的观察自己,诚实的态度观察自己的恐惧,深入的了解人生的真相。
我们希望一贯的经验帮助我们解脱,可没有任何一种经验它是永恒的,他就像地球不断的转动之中。
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地回归当下,活出实修的生活,体验每个当下的生理觉受。去认识我们自己,精确的是我观察:认清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反应?思考的内容是什么?内心的策略又是什么?
当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观察观察自己时,我们就会越来越熟悉自己的信念系统和运作人生的态度。
何为信念系统,其实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所以当我们的一个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标注内心的念头,是为了破除我们自己的思想认同和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正在想些什么。
我们通过标明念头的练习,可以让我们揪出潜藏在我们内在的操控思想,雨晴主宰我们生活的种种幻象。
而这种标明念头的修炼,是需要持之以恒,诚实的对待自己。
第二是体证身体的实况。
“体证”就是分明的觉察到身体的各种感受。
这两种修持的途径,是为了厘清我们的信念以及体证身体的实况,扩大我们的觉知范围,让我们有所包容,远离妄念,回归当下,将自己从坏的情绪通过觉知拉回到身上的感觉,充了将浓稠的情绪转变。
所以每当情绪生气时不妨问自己:“这是什么?”留意他在身上所造成的感受,分明的看着他们不再认同他们,认清这些情绪所带来的各种反应,敞开心胸面对经验的本质,充分的体验自己的情绪,突破自我保护的重重甲胄,净化道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