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不同阶段的取舍》

《人生不同阶段的取舍》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04-11 08:12 被阅读0次

    取舍之间的平衡,没有固定的平衡,也没有绝对的平衡。在不同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认知,侧重迥异。

    不勉强,不纠结,不内耗,快乐而积极,一种淡然的智慧,是一生的福气。

    德国作家斯蒂芬妮· 斯蒂尔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在我们的生命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人际关系。

    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感到幸福,不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感到痛苦。”

    生活中,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屡屡碰壁,都是因为心态失衡。

    与其让情绪肆意发散,无法自遣,不如试着放下杂念,驱逐内心的阴霾。

    余生不长,远离社交内耗,从四次放下开始。

    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冷热水效应”:

    假设桌子上有三杯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当你先把手放在冷水里,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

    当你先把手放在热水里,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

    面对同一杯温水,人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人与人的相处也是如此。

    面对同样的处境,期待高的人,困于人、囿于情;

    期待低的人,安于己、了于心。

    人与人相处的最佳方式,就是从不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

    电视剧《二十不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剧中女主角姜小果,是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

    初来乍到的她,虽然工作中出现过一些小问题,但总监一直很照顾她。

    姜小果便以为上司是把她当成了自己人。

    有一次约客户访谈,总监忙着去医院产检,忘记了这件事,只好让姜小果假扮成她。

    虽然业务谈成了,但是这件事还是被客户知道,最终取消了合作。

    公司负责人周总十分生气,叫来总监和姜小果了解详情。

    没想到杨总监却倒打一耙,声称自己当天身体不适,已经告知姜小果重新预约时间。

    可是姜小果却擅作主张,与合作方谈判时私自假扮成她。

    没经历过职场险恶的姜小果当时直接愣住了。

    她没有想到,自己曾经那么信任的人,竟然会推卸责任。

    生活也如这般,以为关系好就不会被欺骗,交情深就不会被辜负。

    直到摔了跤,吃过亏才恍然大悟:

    再熟的关系,也抵不过利益的权衡。

    这世上,既没有理所当然的关心,也没有坚不可摧的情义,只有人情冷暖苦自知。

    如果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难免会感到失望。

    降低对人的高期待,拉开与人的近距离,才能相处舒服,久处不厌。

    放下纠正别人的欲望

    我国地质专家李四光年轻时曾参加过一场婚礼,中途与一位小青年就“欧洲最高峰”产生了争论。

    小青年首先发表意见,认为勃朗峰是欧洲最高峰。

    但事实上,欧洲的最高峰是厄尔布鲁士峰。

    李四光发现不对,马上纠正了他的错误。

    就在两个人相持不下时,李四光发现了不远处的前田教授,前去寻求他的帮助。

    前田教授听完之后,却不慌不忙,用烟斗轻轻敲了一下李四光的头,说:

    “他说得对,你呀,学问还浅着呢!”

    李四光一脸诧异,而小青年则开开心心地离开了。

    不服气的李四光之后找到前田教授说,自己的观点是没有错误的。

    前田教授却说:

    “我可没说你,我只是说你学问还浅。

    他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来让你评判对错。

    你的求学和人生路还有很长,我希望你记住,永远不要和与自己无关的人发生争论。”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一个观点、一件小事,非要争论出是非与对错。

    可最终却发现,说服一个人是很难的,既耗尽了自己的心力,又伤害了彼此的情谊。

    立场不同时,与其争辩不休,消耗彼此的精力,不如遇事不辩,从容自若。

    正如杨绛先生写的一句话:

    “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

    选择与自己同频的人,才能彼此共振、灵魂共鸣。

    放下曲意逢迎的想法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费尽心思地讨好别人,来满足他人的要求。

    但即便如此,依旧无法走进他人的世界,也无法挤进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与其迎合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贾平凹曾经一度非常害怕有人敲门,甚至为此搬了五次家。

    这些上门拜访他的人,无不是看重了贾平凹的才气与人脉,前来寻求他的帮助。

    一开始,为了不让别人失望,贾平凹还很客气地接见。

    但是随着找上门来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无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的耐心也就慢慢地被磨没了。

    于是他设置了一条规则:

    没有预约就敲门,他坚决不开门。

    从那以后,敲门声少了许多。

    贾平凹便腾出来大量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与生活。

    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忽略自己内在需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想法,那么终其一生都会为此焦头烂额。

    正如作家马德所言:

    “讨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着彻底得罪了自己。”

    你会为了他人的开心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的情绪买单,成为他人情绪的奴隶。

    迎合他人,失去的是站立的底气,悦纳自己,收获的则是一生的福气。

    一个懂得聆听内心声音的人,才能活得真实,率性又洒脱。

    别人不是你的彼岸,自己才是自己的归宿。

    放下争强好胜的执念

    微博职场博主王盐,曾分享过他身边一位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年收入十分可观,在老家的同龄人里已是出类拔萃。

    但即便这样,他还是不满足。

    起因是,他参加了几次同行交流会,逐渐发现:

    同玩的企业家们开的大都是豪车,在人群里极度的高调,混身上下散发着奢华的气派;

    而自己开的车才价值二、三十万,在这个圈子里属于底层的标配。

    他内心十分别扭,非常害怕自己被圈内人看不起,一咬牙狠心买下了上百万的奔驰。

    事后,博主问朋友,开豪车的感觉如何?

    朋友无奈地回答:

    “特别心疼,但是总觉得不开豪车,出去应酬都会自动矮三分,会有些自卑。”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到别人用着名贵的护肤品,而自己只敢买打折的便宜货,你一边心生羡慕,一边无能为力;

    看到别人的孩子品学兼优,而自己的孩子总是被老师数落,你一边疯狂鸡娃,一边无计可施;

    看到别人一路升职加薪,而自己仍是一颗底层的螺丝钉,你一边焦虑不安,一边责备自己……

    盲目比较,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灾难。

    比别人优秀时,会产生优越感;比别人差时,则会滋生自卑感。

    它就像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硌脚。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里有这么一句话: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生活,永远是跟自己赛跑,而不是跟别人较劲。

    人唯有拒绝攀比,学会给欲望做减法,才能把自己经营好,把日子过简单。

    马未都老师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曾坦言:

    “人在社会上混,钝感比敏感更重要。”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把烦恼都放在心里反复咀嚼,而是学会了和内耗说不。

    不期待,减少依赖,及时止损;

    不纠正,放过他人,解脱自己;

    不讨好,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不攀比,正视不足,坦然接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不同阶段的取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cg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