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每天写1000字
五年后回顾——28岁我的第一份失利工作

五年后回顾——28岁我的第一份失利工作

作者: 劳伦斯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17-03-25 23:43 被阅读144次
    图片来自于网络

    1.  永远忘不了的第一份工作

    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是我的第三份工作,前两份工作活像短命夭折的孩子,都不顺利。工作地点都在北京,这座巨大的城市中有无数优秀的人在奋斗,然而我并未成功成为其中一员,准确算来,仅也就是一年左右时间,我的首次尝试就受挫,而我呢,既没有实现华丽的转身,也未做到绝地反击,谱写出什么英雄篇章。简单来说,我就是普普通通的离开罢了。于这座巨大的城市,我觉得自己几乎就是投入了太平洋当中的一颗小石子而已,掀不起半点涟漪。不过,四九城那么大,弄出声响的又有几人呢?

    总之,这座城市似乎与我八字不合。很快的,如同做梦一般,我做了两份工作,第二份鉴于时间极短,所以,我的生命似乎是直接从第一份工作跳跃到了第三份工作中。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抹平一切的话,那必定是时间。当时我首份工作受挫,直接影响了我后来对许多事物的看法,自己的性格也有了变化,我不断敲字,每日敲字的习惯也是脱胎于首次经历的失败,当时我以为,自己除了敲字还行之外,简直一无所长,于是也就开始坚持了下来。读到许多人有过这种念想,并且还真的写了小说之类,虽然我并不喜欢看,但也得敬佩人家,毕竟人家是动手做了的。我呢,写不出小说之类的东西,我似乎也没有热情去写那种东西,也并不渴望成为作家并以此维生,我是一学理工的,做好本行就是。即使经历大的挫折,也简单,去读一个博士也算是解决方式,或者干脆就读一个短期硕士,作为跳板做别的事情,犯不着做梦。但这么一篇篇写下来,总觉得关于过去的事儿,自己并没有写完,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章。

    再次回顾时,依旧觉得第一份工作是最重要的,哪怕它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却深刻影响了以后你对工作的所有看法。这就像是恋爱,无论你曾经试图过追求什么,中间经历了几个,或者最终和谁走到了一起,但无论如何,你也忘不了第一个。这是人之本性,无法改变的。

    2. 错失良机的前公司

    去年年底时我获得一次出差北京的机会,到了帝都没忍住,故地重游,重又去了我工作过的那栋大楼,公司的logo还在,那些好玩儿的会议室名字没变,不过人去楼空。原本装满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的办公室空空荡荡,安宁无语。我离开公司三年有余,从高科技公司转而到了航天系统。高科技行业日新月异,公司最早是国内最出名的行业翘楚,而后随着三家后起之秀的崛起逐渐褪色。2012年,上天眷顾,公司做出一款火遍全国的产品,不是偷菜那种没什么粘着力的东西啊。这款产品的出现,甚至令行业内有着可爱标志的巨头都毫无无还手之力。我作为当时公司一员,每次路过靠近北航附近那家追赶我们无望的巨头的分公司时,甚至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我们是小兵,虽然每天都在公司内感受到人们的忙碌,但是对所内业内形势并不甚了然,知道的是连公司的CEO都换了好几任,每次换,都传递给我们下边干活的一个信息——公司上层有着某些剧烈的震动。换,应该就是觉得没有发挥全力、未能实现目标,于是寻求一种能够变得更牛逼的可能性。浅尝辄止的我很快就离开了行业,自然也就失去了和公司同进退,共成败的可能性。然而,我们是一件商业公司,做的产品实际任何终端设备上都见得到。正是这种事实使得我在离开公司的两三年内都能感受到企业兴衰的脉搏以及行业的巨变。公司还是大公司,虽然没有实现伟大复兴,然而依然是万年不倒翁,依靠着纵横捭阖继续求发展。我在公司里边工作的时间极短,也没有实现金钱上的营收,不过至今为止我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2012年,我毕业入职的时,挂着公司黄色工时的强烈自豪感,荣誉感和事业心有时当真能够对人进行洗脑,哪怕混得像条狗也绝不愿意离开那块有魔力的天地。就在一个小时之前,我吃烤串,还听到一个明明并不顺利却依然要大声宣称自己公司的名号。这就是魔力罢。

    说主线,任何一个实业单位都要依靠产品生存,或者是大到航天飞机或者小到指甲剪之类的东西,其后都隐藏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和生态系统。我前司的产品实际上是一种虚拟产品,为人带来的是用户体验,它存在的所有目的,无论再怎么包装也没用,其实就是把人们拉到由这款虚拟产品构成的世界中,骂、吐槽、鸡汤或者不转不是xx人等等。公司把它当作了一个承载太多希望的平台,不断的往其上添加许多东西,像现在国人所做的许多事情,比如支付、比如即时通讯、比如在其上玩游戏,当时我们都做过,也很奇怪,不知为何,现在看着稀松平常的事儿,当时在我们公司的那个平台上一一失败。我甚至记不得除了这个产品本身及作为其一部分的账号体系之外,还有什么产品留了下来。不知道是执行力不够,还是时不我待。或者我们做的时候时机还不成熟?就如苹果早期的Newton掌上电脑?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知道许多人崇拜乔布斯乔帮主是基于什么原因,我对其人的尊重出自于两个原因,第一,乔布斯个人的睿智,抛开个人品德等等之类无论,就仅凭借他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本身,我觉得他就值得被尊重。他谈到其实一个人往前走的时候,会有很多点,你并不知道那些点为什么会发生,只有有当一日,你回头看的时候,这些点才被连接成了一条线,绘制成了你人生的轨迹。他谈论,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经常被我翻译成“做个吃货,当个傻逼”来调笑,但在心底里,这句话值得和许多中国人所恪守的中庸之道一同被谨记。智慧,是不会随着一个人的逝去而离开的。无论你怎么样的去抹黑一个已经逝去的人,或者是旁征博引,或者是捕风捉影,但当你读到他们所讲述过的那些话,哪怕这话是听来如“平生志向是挥金如土、杀人如麻”之类的话,你也能隔着时空体验到那些人的鲜活与真性情,这种真性情远比那些供于殿堂之上的圣人看着要珍贵许多。第二,如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所说,苹果发展经历了数个阶段,从卖当时不为IBM这样的大公司所看重的微型机到后来遭遇微软的竞争,逐渐变成一种很酷的东西,像是现在看也设计的非常漂亮的大头IMAC,没人能否认苹果做工之漂亮。再往后,苹果电脑公司变成了苹果公司。IPhone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手机的理解,如果没有苹果,大约再过上十年,到2027年底的时候,我们还是在讨论手机是九宫格好用还是全键盘好用,但是根本不会有人意识到,其实我们可以在一块触摸屏上完成所有操作。再往后的Ipad,刚开始时我以为那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玩具罢了,网上开玩笑说那就是一部大号的Iphone,事实则证明,居家在客厅时,没有东西比平板更加好用。Iphone、Ipad出现之后,反法同盟也随之出现,历史上反法同盟的领袖是英国,放在科技界,则是Google的Android,基于Android的智能机出现,很快的,平板也出现。但开创者,人们心目中更伟大的存在,还是苹果。苹果是一家公司,即使员工过万,也绝对还是属于一个正常组织架构,谁来将其变得不平庸呢?田忌在楚,依然渴望指挥齐国的将士。只有指挥赵国在后期与强秦抗争的李牧才是真正的李牧。秦国军队纵横天下,指挥他们的,也只能是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从士兵锻炼起来的秦军将领。苹果在乔布斯离去的这十年内,似乎无所作为,当他归来时,Ipod出现了,Iphone出现了,Ipad出现了,中国无数根本不懂得如何使用苹果手机的人们也争先恐后的掏出一个多月的工资加入果粉的队列。为的,只不过是提升他们说不出口的提升逼格而已,苹果简直成了一个宗教。一家公司,有许多的产品人员,也有许多的技术人员,为什么乔布斯可以从无数的点子中最终孵化出最可能成功的产品呢?你可以从许多方面、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分析,要我说,其实可以很简单将其总结为睿智。如果还是不懂的话,那我可以更直接的说,有人就是格外优秀。

    人们常以为私企充满活力,国企拖拉而低效,这种看法其实有问题。我们不去具体分析孰对孰错。放开了去说,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总需要私企,也需要国企。一些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或者和国防有关的事业,是需要国家来掌控的。一个组织一旦存在、一旦发展,其中必定有一批愿意为事业投入其中的人们。这些勤奋的人们无疑是优秀的,其中格外优秀的成长为了一个行业的脊梁和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国企虽然垄断,但也面临竞争,就航天部而言,实际上在朱镕基时代就一分为二了。上周逛书店,全身上下只有38元钱,看到售价为38元的《火星救援》时,还是买了下来,且不论这本书的写作技巧,里边谈论到的专业知识和一些情节很能get到小萌萌同学的兴奋点。其中有不长的两句提到美国人来找中国人帮助完成救援任务,提到的是中国航天局,这是错误的,中国现在完成航天任务的,是公司建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而非中国航天局。美国人的航天机构NASA,national aerospace audience这个叫法没有错误,欧洲宇航局称之为ESA,首字母E代表的自然就是Euro,日本则称之为JAXA。里边还提到一种发动机喷出来的Ar+离子,这也是错误的,Ar+离子的质量小,从发动机喷出时,可想而知,产生的动量也大不到哪去。如果写为Xe+离子就没有问题了,或者是He+也是对的。一个单位作为系统内单位,虽然很有可能能够凭借自家身份固定的从国际那里得到一些任务,然而没有竞争力的话绝对活不好,甚至在业内也一定会被看不起。人也是一样,系统内的人虽则能够吃皇粮,有份细水长流的死工资,但也有太多人在这种细水长流的过程中慢慢的沉沦,再也找不到,看起来是自己置身世外,大隐隐于市,其实根本就是没有跟上组织发展的步伐而被逐步淘汰。假设四十岁的时候做次一刀切,让一个研究所的人全都下岗,我怀疑其中会有一半的人除了当年攒下来的钱之外,毫无生存能力。私企面临的是市场,整天面对的是生存问题,所以需要不断的更换血液,哪怕这种动作看起来伤人伤己,毫无人情味可言,你不能说任何的不对,这是私企的生存方式,作为个人你需要的是接受规则。国企看似有稳定的收入,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国企面对的是江湖,江湖老大能够做到赢家通吃,其他人有些汤喝就不错了。你永远能够看到老大们在饭桌上吃吃喝喝,谈笑之间就把业内明年或者五年之内的大饼瓜分完了而自己毫无发言能力。你说这背后是什么,还是江湖规矩和实力。国企私企不过两种生活方式而已,有人能够在国企呼风唤雨,有人能够在私企一呼百应,这都是实力。从反面说,也有人在国企默默无闻,甚至都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人在私企也郁郁不得志,时时想着退路。国企有一些人则是既能够谙熟江湖规矩,甚为老二或者老三知道业内的行事规则,同时也还能把握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产品重点所在。假设你们公司有十个产品,每个看起来都很好,你是每个都去发展么?不是。这不是正确的做法,你需要把80%的精力集中在20%的产品上,不断的升级换代、更新,让好的更好。其它的呢,你需要腾出来20%的精力去争新的增长点,开发新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一定赚钱,但是可能会在未来赚钱,或者根本赚不来钱,但却可以为你赢得在江湖声誉,去支持你做软的东西。大男人,要既能上战场杀敌,又能下厨房租房。前者是硬件,是实打实的无法替换的产品,后者,是为你增添情调,宣传改变一个人气质的东西。好的国企,或者说得世俗些,活得舒服的国企,一定应该是有一两样这样的产品支撑的。使其奠定了江湖形象。大家都知道,在大上海混,就算是后来叱诧风云的委员长,也得拜在青门老爷子黄金荣的手下,这种保护能力就是黄金荣的江湖形象了。同时还应该有正在研发的产品进行中,未来谁是你的增长点呢?苹果的斯卡利没有找到,Newton 掌上电脑没有承担起这个重任来,乔布斯回归后,先是从Ipod开始,一步步颠覆来原有的行业。再后是Iphone,改变了手机行业,与之一起出现的就是以Android为首的反苹果同盟了。再有是IPad,一个介于台式机和笔记本之间的设备,然而却是家居必备。了不起的是,乔布斯不但寻找到了这样的产品,而且是颠覆性的产品。

    回头看我前司,谁到知道他握着一手好牌,无论所有的人如何定义什么social media性,无论定义对家的social network性,并利用两个名词各自所代表的专有属性进行分析,media怎么了,network怎么了。其实我根本不信,要我说就是有人给了你一支军队,你不懂得怎么玩出花儿来而已。你给我权力,我在高速路上建立一家收费站,我可以强行收费,不愿意交钱就别过去。也可以文雅收费,提供食品、提供饮水、提供书籍报纸。道理是赢家说的,你没有成功,一切都是狗屁,回头看去,没成功就是没成功,不行罢了。有一手好牌打烂了,那是败家。有一手好牌打了个中等水平,可以推卸一下责任。有一手好牌,打出了200%的水平,那是苹果。没有数据做支撑咱不能瞎掰,不能随便说公司是衰退了还是复兴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应当没有达到人们最初的预期值,起码没有成为上海滩的黄金荣,连杜月笙也不是吧。看历史上,的确有些组织或单位抓住机遇,从原本的二流或者没有跃居为一流,比如西南联大当中最不出名的那家高校,比如通过影响力愣是从中东一片敌对方包围的环境中复兴的那个国家,比如一衣带水的岛国邻国。机遇放在眼前,有人能够抓住,有人就是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八成是自身潜力有限,就像七龙珠里边的克林哪怕受过那美克星大长老的法力加持,也只不过是一个加强版的人类,要我看,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娶了堪称七龙珠第一性感美女的17号,在战斗场合再也提升不了一个档次了。而孙悟空,本身就是一个战斗天才,结婚只不过是他的业余活动。《赌神》中,徐锦江看着周润发着急,说发哥怎么还不变身超级赛亚人呢?看来大家都知道发哥是可以变身的,只不过没到时候而已。也有一种可能性,我前司从最初就没有想过要变身超级赛亚人而已,他不过就是想做克林娶个美女舒服过日子?(腹黑论,不再瞎掰了)

    总之当时并没有那么一个能够达到点石成金的中国版的乔帮主的出现,公司的发展也就那么样的平缓了下来。或者并非平缓或者停滞,仅仅像是许多只蚂蚁朝着不同方向拉同一块看着很肥的肉而已。最终的结果,是无数平庸而快速死去的产品的出现,像苹果那般,在乔布斯上任后,借助几款优秀、颠覆性的产品将苹果重新带至超一流公司的奇迹终于是没有在我所在的那座大楼重演。反倒是之前做同类产品,被我前司挤得毫无生存空间的两家公司陆续分别在另外两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现在,我的手机中同时装着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使用率非常高,用一家公司的产品买电影票、吃火锅,用另外一家公司的产品晒幸福、晾苦逼。而我前司似乎还是原来的那个基因,继续波澜不惊的活着,继续昨日的平凡(辉煌)?

    3. 总是不愿意忘记的那些东西

    如今,我已经开始认认真真的做手头这份得来着实不易的工作。认识新的人、开始新的生活、寻找新的乐趣,时间一晃三年有余。人生中最难以忘却的场景,大约分为两种,一类是受过很多痛苦的时,这种时光,就像是一把刀子,一刀一刀的将那段生活留下的所有内容深深的刻在你的灵魂当中,每当你要犯类似的错误的时候,大脑当中的那个摄影机就会自动播放,播出一幕一幕的场景,播出每个人的颜面,就像是一幕永远都错不过的电影一般。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还不愿意在内心中将其抹去,那段生活中最深刻的五味杂陈的东西,都永远不会抹去。

    比如说,有天,我正在单位的椅子上躺着小眯一会时,如同穿越般,记起了2012年的一副场景:

    被外界为媒体公司的我们,一次,所有人正一如既往的忙碌着。奇怪的是,墙上的电视却开着,当天下午三点、四点的样子是播放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上任的时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忙碌,就像是一架永远都不会停顿的机器一般,疯狂的运转着。2017年的某天,当我再看到在其任职期间,无数人跌落马下的那个显出几分富态的人时,突又惊奇,自己竟然曾经在那么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方、完全不同的氛围内全身心的投入过,而自己今天又则是出现在现在的这个场合,再普通不过的躺在椅子上,思考着完全不同的东西,做着完全不同的事。

    一个环境中,有一种潜规则存在,你的眼睛看不到,你的耳朵听不到,但是你能够感受得到,闻得到、嗅得到。一个人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就如同陷入了一个充满了噪音的别样世界。昨天学学到的一切,几乎根本就无法再这里起到作用。而且一个地方,总是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许多,是眼睛根本无法看得到,更糟糕的是,作为一个新融入场合中的人,你总是弱势的,技能上无法超过别人、处理事情的经验上无法超过别人、同样的一件事甚至别人能够看清楚,你却无法理解明白。面临这种场合,你要做的经常并非大多数人会选择的去超越,做得异常优秀,而是咬紧牙,坚持下来,哪怕有无数人说你、谈论你、讽刺你,但你也觉得要打烂了牙和着血往下吞,当你不懂得事情本身的规律时,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剩坚韧而已。知道有一天如果你做到了,成功了的时候,那些人会怎么样么?他们会烟消云散,甚至笑着来祝贺你。昨日他们所施加给你的东西都会如同过眼云烟一般消失。回头再去看,不论世间发生了多少事情,大事或者小事,黄河水一直一如既往的向东流着。

    回头看,我们时常在追寻些什么呢?

    前两年,常有人谈论我说你的文章如何如何,有好评,说有诗人气质,我姑且当成是恭维,笑着接受并不 往下谈论。或者有人说你的文章有时候写的如同流水账,我也不当作一回事儿。还有人和我谈论文学、诗歌之类的写法,我头疼得很,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脑海中永远记得是刚受到一些小挫折之后夜晚十二点还暴走在北京这座我永远理解不了的城市的大街上的情景,那时,虽然很痛苦,但是那种景象,难以忘却的景象以及无数情景对我大脑的刺激我永远都忘不了。北京的地铁是这样的,北京的夜晚是那么样的,北京的街头上总有许多人在唱歌,在号称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地铁站旁边,永远有许多人观看着一个人的舞蹈。清华附近,称之为蓝旗营的地方,有搜狐、网易和曾闹得沸沸扬扬撤出中国的Google的彩色标识,街头的另一边有一家小小的豆瓣书店,2012年的时候,于小小屋中的架子上放置着许多书,一本是红色封皮的《世界古代史》、另外还有一本我怎么也看不懂,也不打算翻阅的钱钟书的《管锥编》。北大的后门有一家烤串店,烤翅做得着实不错,不过也比别处贵不少钱,有天我吃了一顿烤翅,当天夜里回到住处,然后就打算回来了。人大当中总是沸沸扬扬的有许多人在来来往往,人大的自习室也没有我想像的那么人满为患。曾经有次乘坐着10号线行走到了慈寿寺,觉得这名字横竖像是在王小波的小说中见过,于是下车,步行,不远处,一个乱糟糟、闹哄哄的世界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是这座城市中最普通的人所生活的场所,最普通不过的做着西红柿炒蛋的馆子,最普通不过的十几元的理发店,说着各地方言,来北京追求梦想的人。那时,我是一个人,这毛病至今也没能够改过来。曾经试图把研究生时候到处徒步的习惯代入到新工作中,不料,北京实在太大,就算是我行走的地方再多,也绝对无法将所见到的画面全部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在北京时,我坐过一次出租,司机说了特别逗的故事,说了自己的发达史,说了自己是怎么得到现在的一切以及怎么样衣锦还乡的。来到这里之后,我见到了太多年轻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儿是相亲结婚,等待着分房子,然后我就想起了自己在北京租过的那间小小的、和别人分享的、必须共用厕所、空调也必须放一个小缸子接着露出来水,一到暴雨时节就开始滴滴答答滴水到床头的房租一月一千好几的房子,那个世界中的我拿着那么样的一份工资、过着那么样的一种生活,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了如果我要在那里留下去,需要更多的改变自己。甚至包括我见不得人的,却永远都改不掉的卫生习惯。当所有释放不掉的东西累积在一起的时候,就需要一个通道来释放出来,这个通道,就是我不停的敲字了。

    要改变的地方有很多,需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过,绝对不能着急,要有无限的耐性,懂得时间的性格,和她成为伙伴。只有当你倾心去倾听一切的时候,她才有可能回应你。何况,从一无所有到隐隐约建立起来一切的骨架,再到后来一切都成型,终于搭建出自己最初想要的那副蓝图怎么可能只耗费短短的数年时间呢?

    有一种太不起眼的工作、生活方式叫做死磕,瞅准一个目标,绝不放弃,闭嘴努力。就像在游戏中一边极其警惕自己不被干掉,另外不断的杀小兵,补经验一般,维持下去,很快的,你的经验就能够到达能够放大招的六级,那时,才是你有可能放出一些招数,变得与众不同的时机的开始而已。做到这一切后,也许我们自己可以成为微信设置一个宁静的开机界面而不是成天刷朋友圈贡献流量的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

    4. 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傻逼

    说我自己,我是在第一份工作期间,以及第一份工作所在地第一次理解了最基本的东西。

    比如,一将功成万骨枯。比如,有时,钱比理想更重要。比如,人才主要取决于稀缺程度。比如,生活得计算眼睛看不到的隐形成本。再比如,有些人的才能、有些人的财富、有些人的背景以及有些人的人渣都是我一生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2013年的时候,有次闲得蛋疼,我跑去海淀区人才市场,此处显然是一个很市场化的人才市场。你填几张表格,每天都有招聘的单位,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上午在一家上班,中午就辞职去另外一家。而所谓的硕士在那里简直是一文不值,原本,大家在电视和周围环境的宣传下,深信优胜劣汰的道理。去了那里之后,你会发现,这世界的道理乃是大浪淘沙,而非优胜劣汰。优胜劣汰就是看着好的那些留下来,差的那些淘汰掉。大浪淘沙则是不一定优胜劣汰,很有可能,在某时、某地,劣胜优汰。许多反直觉、反逻辑的故事都会上演。真正的社会中,专科生会干掉博士生、人渣会干掉好人、最终意气扬指的是地痞混蛋而非善男信女。你会很快的明白过来,自己原本所懂得并非是世界真正的道理,你的眼睛其实根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世界。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不过一年,比现在更加稚嫩,站在人才市场中,头脑中嗡嗡直叫,闹哄哄的。不明白,为什么人才市场和招工的露天场合看着如此相似,后来我领悟到,其实是我傻,两者根本就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家的卖点不同而已。招工市场卖体力、卖技能,人才市场卖所谓的能力、学历可以做加权。无论大家卖的东西有何不同,但说到底,从金钱关系上看,毫无差别。我之所以会有那种想法,只能说明我是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 naive。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你可以将我定义为傻逼,从小五体不勤,五谷不分。和人相处也极少。我不傻逼谁傻逼?不过也正是从那刻开始,才意识到自己的缺失之多。才从极大的程度上发现了自己的修炼甚至连合格都算不上。说什么什么商的有点搞笑,说过来,其实根本就是不懂事。不懂事的人会有什么下场呢?得挨锤子。

    离开北京最后一次,是一次我意想不到的告别,和主管聊,她谈论了些自己关于职业观点的看法,基本上是这么一个道理,她认为个人和职业存在匹配度,或者你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即使在同一个类似的岗位,比如说RD、比如说PM当中还有匹配度,做算法的未必做编程做得好,做社区产品的未必邮箱产品就做得好,总而言之,一个地方越发的发达,体系越完善,基本上各个岗位也就越发的细分。她说自己原来就是在某讯做邮箱产品,刚从北大毕业第一个六月并不顺利,主管建议进行调岗,她更换到社区产品后才逐渐打开一条通道一路发展到现在,不过,虽然听着既是名校毕业,公司又高大上,做得事情也是脑力工作者所应该做的,然而,说老实话,也就是一个在北京拼搏奋斗的普通人而已。后退没有用。于是大家都战斗。战斗中,有些人会脱颖而出,有些人会落败,甚至惨得一败涂地。按照市场的观点来看,这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没什么值得说的。记得《杜拉拉升职记》中李斯特对建议提升手下小伙杰生的李文华打了官腔,说对方的资历还不够云云,如果不满意于现在的岗位,可以合理流动。实际上就是辞职的意思。气得李文华自己就想合理流动一把。我们主管当时已经在行业内工作了六七年的样子,在本行业中已经是老资格了。当时我入职的时候,全公司上下的平均年龄不过26岁而已。她自己31岁,平日一张嘴,就是,在我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其实指的也就是我当时的年龄,26岁罢了。城市是高收入、高消费,现在看来,越是大城市越是如此,她是一个很奋进的人,不能说是一个工作狂吧,但是明显是有所追求的。但饶是如此,她依然认为自己和目前工作的匹配度并非最高,她认为自己更适合于做市场。

    现在看来,国企和私企有迥然不同的处事方式,图纸上画得并没有错,虽然两者环境中,都需要大老板进行拍板,但实际上,似乎私企的灵活性更足一些。记得自己公司中,一位同事想做一件耗时颇多的工作,上司却并不同意,原因是这种做法会耗费更多的资源,取得的收益却未必多。这种过程中,点子产生于个人,由他们进行推动,别人只是提供建议而已,最终依靠什么得到验证呢?用事实说话,PV就是衡量的指标。那种产品验证起来颇为方便,简单的放到线上,人们很快的就会脚说话,他们喜欢,就进来,不喜欢,就离去。如果遭遇后者的话,产品就应该死掉了。国企的产品很多时候要依靠总工进行拍板,总工管理的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我们姑且假设为汽车,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汽车上的一个火花塞,其中也会用到七八种材料、数个零件,彼此之间则是通过焊接之类的方法连接起来,由国内的某个厂家生产出来提供大家使用,请问,如果是这样,你怎么能够验证出来火花塞就一定不会在某个阶段失效呢?有时简直就是在凭借总工的经验,大家都在等着你拍板,你说行,那就行,你说不行,大家要么重做设计,要么去想别的方法,并不是一言堂,只不过,关键节点上,一定要有某个人将所有的事情都撑起来而已。在这种背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有时在私企看来,一定是不可思议的浪费的。钢铁侠中斯塔克去卖军火,是要先打出两发爆炸给人看的。这是演示阶段,往前推,自己生产的实验阶段,必定也要经历这些过程。

    2013年,我彻底从北京离开后,坚定了三个观点:

    第一,我性格木讷,可以做和事儿打交道,不可以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凡是以后遇到任何此类选择,坚定不移的要选前者,且要在很长的尺度上,也许是二十年,也许似乎三十年坚持到底,一直成长。这叫做扬长避短吧。同时,这个观点也转移到了我处理人事的观点上,重点是极少数的几个人,只有他们在,一张网络就可以铺展开来。忽略重点而去转投别处将会是不可饶恕的错误。明白这点后,你就会发现,世界上的路虽然多,但属于你的,永远只有一条而已。

    第二,极力避免,无论是通过预测的方法还是多积德的方法一定要避开可能对人生造成极为重大打击的事儿,起码要做好防范措施,将所有这些东西的损害降低到最低。慢慢努力,哪怕是如同蜗牛爬一般的速度绝对不慢,但是一场巨大的打击足以将所有的奋斗都清零。无数人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倒下, 从此再也抬不起头,与以后所有的机会都失之交臂的。人生是那么几个重要的坎,过去了,就成了,退后了,就败了。所谓大浪淘沙,就是这个道理。永远不要相信优胜劣汰的道理。你足够优秀和获得胜利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只有校园里边的孩子才会相信能力优秀和胜利之间的关系。如果你这一生实在无望,还有最后的一个办法,把接力棒传给孩子,也许荣耀属于他们。

    第三,我没有很强的欲望,既不想升职,也不想加薪。如果有一份工作合适的工作,我甚至可能会一干十几年、二十年,连头都不抬一下。既然如此,我的人生目标也就可以进行对应的调整了,不必和别人对比,不必和他们去在名利场上拼,这种事,我连一分钟都不花。代之以我要把所有的精力以及今后几乎每日的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都用以做我最想做的事情,如果工作不符合我的胃口,我就想办法把它改变成我喜欢的样子。这样,有一天,当我们都四五十岁,可以谈论以前的人生时。有人会开着豪车来,有人会带着小蜜来,有人会纵谈国际局势。而我呢,可以说,在我过去的十几年中,生命不曾浪费过,我没有为虚荣耗过心力、没有为权势求而不得所苦、不曾为用不着的金钱睡不着过觉。我最开心的事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想做的。我维护住了最珍贵的家人,我自己改造出了一份天底下最适合于我的工作,我找到了自己最想找的志同道合的人,我亲手造出了依照我所想的蓝图制造出的所有东西,大到火箭卫星、小到家里的衣服架子,我每日都做记录,过去十几年时间中我一日都未中断对自己的生活、思想的记录。而且也终于写出了自己最想写的那类小说。你们所追求的那些,豪车会坏掉、小蜜会离去、国际局势也并非你一个根本不入流的人可以谈,而我做的一切,有苍天作证,都会在这世界上留下来。

    直到现在,我还是在依照这三个原则行事,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是自己过得异常心安。自己只是一艘小船而已,但显然,谢天谢地,没有失控。

    5.  超出你意料之外的东西

    我悟到了一些什么?又是怎么悟到的呢?

    2012年,我司组织新入职的同学们去密云做拓展训练,算是第一份工作中最美好的一段经历吧。我当时研究生刚毕业,感觉自己还算回事儿,自己拿自己蛮当人。去了之后,分组,四个组。我因为个子大,做了某个十人小组的小组长,实际上就是扛个旗,组织大家听课、吃饭之类。听课是围着几个大圆桌。我和小组一个女生聊天时,得知此人是山大的本科,北大的硕士。觉得很荣幸,回头就和坐旁边的哥儿们说,咱们组还有个北大的。结果哥儿们说,我也是北大的,还是本硕均北大。培训结束之后,我累得够呛,迷迷糊糊的往回走,到了中关村那里下车,去转海淀黄庄站坐地铁,和我一起的小组里边另外一个哥儿们往另外一个方向走,我说你住哪儿?他说不远,就在学校旁边。然后骑着自行车过去了。海淀黄庄地铁站在人大方向,我往过去走的时候,突然醒悟过来,嗨,白痴了,那个方向可不就是北大么?上班之后 ,我坐在一排格挡的从右往左第三个,得知,哦,原来我们的主管和经理都是北大的,周围还有上交大、清华、人大各个名校的同事们。大约,中国的学霸,一大半都集中在了中关村罢?

    这是一件罢,让我懂得了高学历人之多。之后,在北京又认识了一个姑娘。此妹子2008年从福建老家来北京看奥运会,而后就留下来了,先是在饭店打工,后来逐渐做到了主管,哦,这之前,她做前台。有次和她聊,我说你之前做什么?她说那时做前台。啊?我说你不是可以直接在别的部门做得么?她说那时我比较小白,哪里懂得这个?她是高中毕业,当时做得很不错。普通话带着比较浓重的口音。然而,每次我见到她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虽然大人家两岁,但从成熟程度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儿而已。不管怎么说,后来,我在北京呆不下去,回了老家,人家依靠自己继续生存,活得还很不错,我一点没有看出来我有什么超过她的地方。当时离开北京也就是2013年的样子,和她聊,她笑曰,说你就是来北京玩儿的。我听得只摇头,我很认真来的,怎么是玩儿呢?她说你这人不认真。如果是真的懂事,是绝对不会随便后退,遇到点挫折就后退的。我当时并不认同她,她也并不多说,人家拿我当智商很高的研究生看。我很惭愧,她的水平和认识超越我很多,而我的操蛋之处在于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我回来离开北京,逐渐的在现在这座城市生存,逐渐的明白了她所说的道理,当你觉得自己无路可退的时候,就会异常珍惜眼前的一切。记得她当时说,由于自己很不容易找工作,所以很珍惜眼前的工作。我现在活得很有些人模狗样的意思,甚至有时会不时的有些得意。每当这时,就想起来她曾经说过的话,然后就发现自己脑袋又进水了,赶紧提醒自己恢复正常。见到她让我明白另外一件事儿,虽然许多时候,学历很重要,但是一个人的见识高低、意志坚强与学历无关。现在我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这里经常弥漫着学历出生论,名校出生的人总是更加趾高气扬得多。每当这时,我就会回想起这位小我两岁的姑娘,然后明白过来,那种东西,只不过是一张牛皮而已,扯扯有用,扯太大就破了。假设这家研究所今年解散,我很怀疑,这些所谓的名校生中大约有一大半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一份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眼高于顶太久了,人就成了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混子,更糟糕的是,他们(也许包括我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和这个世界脱离的有多远。

    这些感悟如今已经成为了我深植于我价值观中的观念,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其抹去。是我每天提醒自己记住么?不是。是这些观念当时给我的刺激太大,就像是一把刀深刻的扎入了你的灵魂,即使你拔出,那个伤口永远也无法愈合。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现在距离我离开北京已经四年,记得我当时犹豫的坐在那时还两块的地铁中,扔着硬币在想自己应该留下还是离开,一个二十五岁的人一点主义都没有,因为当时一点小小的失利而变得懦弱无比。

    那年我还稚嫩,同学很够意思的从顺义赶到火车站来送我,我们俩在那儿骂了半天万恶的资本主义公司,剥削人不吐骨头。然后一脸痘痘的我坐上一辆红色特快回了家。一路上,思绪万千,简直像是遭遇了企业破产,永世不得翻身的老板。数数自己身上的钱,居然比来北京时还少了一千块。当时站在火车车厢连接处,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到了现在,时间过了四年,生活逐渐的好了起来,工作也慢慢的找到了感觉,回头看当年的自己,真是傻逼,那么年轻,有什么好怕的?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又有什么好失去的呢?那天,回到家中是晚上,犹豫无比的敲了敲门,家人开了门,居然煮了一锅火锅等着我回来。

    嗨...当时我问自己,我到底是去外边做什么去了?

    半年之后,我得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有一天我漫步于黄河旁边,突然似乎想通了些什么,于是在微信上更新了两句打油诗:

    “大连也罢、西安也罢、北京也罢,都是远方。

    本科也好,硕士也好,博士也好,都是生活。

    权力瞩目,财富耀眼,苦于平凡,都是选择。

    你也寻,他也觅,锣鼓喧天,哄哄闹闹,几处粉墨登场后都挡不住曲终人散。

    嗨,人走着走着,就累了。

    我再也不想离家了。

    事情交给别人去做,故事留给自己来讲罢。

    回头看,书架上还有一部廿四史没有读完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头一句 ,我在大连读的硕士,旅游的时候最愿意去西安,北京是我第一份工作所在地。我当时想明白,其实天下的地方,无非可以分为两种,家和远方。

    给你安宁与归宿的地方,是家。你总期待着,想去追求理想的地方就是远方。但是你从未留意过,你去追求的远方,不过是另外一群人的家而已。我们这些人,总是在追求理想却忘了家。总在追求所谓的爱情却忘了身边的人。

    6. 两个女生

    之后不久,我大姨,最亲的一个亲人,突然去世,大约七十几岁的样子。病情突然发作,然后就走了。第二天,我回去,人已经在棺木中,等待下葬了。见了最后一面,人和生着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另外一种状态了。我不信教,也不信天堂和地狱,这让我面临了一个难题,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总之,离去了。

    从那时起,我突然明白过来,我自己不能远离避世,装逼似的谈论大隐隐于市之类了。新的小孩,如我姐的孩子,不断的再长大,而长辈们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老。这说明了一件事儿——不论你愿意与否,都应该极快的成长起来,承担应该承担的义务。变是必须的。

    然而很痛苦。

    我有太多不愿意去做的事儿,如果你给我足够宽松的环境,我甚至愿意许久不张口说话。然而不行,这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你要生活必须成为其中一份子,无论如何,都应该有自己的朋友圈,即使很小。于是,只能努力的把别人是怎么做的记在脑子中,哪怕自己并不能马上学会。大约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再说,又不是只有你遇到了苦难,睁眼看看周围的人们,哪个不是有许多的困难要克服呢?

    回头再说北京的一些朋友,我离开公司后,原以为自己是少数派,后来发现哪里,大家都很快的有了选择,至今为止,留在原公司的人极少。反正在中关村,跳嘛,都习惯了。你做PM,擅长扯皮和提需求,他做程序员,巨能熬夜写代码。大家都是在拿青春赌明天。为数不多留在原公司的我所知的有一个女生,其实也没有什么光芒,是一个特教学校毕业,只是她走入职场的方式是较少见的通过一栏求职节目,当时还蛮火的,做了公益,至今为止,已经在原公司一呆四年有余,我有次说自己累的要命,说羡慕她精神抖擞,她循循善诱,说大家都累,只不过你要找到自己释放的方式。有次在地铁上她还通过我的背影认出了我,QQ说队长我看到你了。至今为止,我都感激不尽。在那么大的一座城市中,有人能够通过背影认出你,怎么说也很令人感动。一起培训过怎么了?大家各有各的道路的。何况,我们当时在同一所公司的不同的两个部门,彼此根本见不上面。

    上个月刷微信,发现她依然在原公司,还是在坚守公益事业,实在是很佩服。嗨,短短四年,我脑海中有过无数念头,做事坚持的时间从来不够长。

    你说我和她又差着些什么呢?她大约也是一路奋斗,克服了无数困难才坚持到现在的吧。虽然有些矫情,不过还是值得一提。其实我在公司里见过另外一个通过同一款节目进入职场的女孩儿,看着很漂亮、精力充沛、搞个乐队,不知为何,我更偏爱朴实的这种。大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路吧。

    偶尔我会猥琐的计算一下哪种生活方式更好,我计算出来的结果很奇葩。基本上都是倾向于我自己这种生活方式的。根据我的计算,像是我这种收入,假设每个月旱涝保收的到手大约伍仟五百元,即使三年内工资无丝毫变化,但是单位提供住宿,而且同样提供饮食,如果你不讲究,基本上根本就没有工资支出。假设你有一部分支出,下来也就是个每个月1000元的样子,这么一来一年的收入实际上是54,000,但国企是有奖金的,假设大年到手60,000,小年到手30,000,平均我们按照4,5000来计算,那么累加前述工资收入,下来大约就是99,000。加上各节假日发的福利,再加上一些成功奖励,出差补助,一年的总收入则是100,000+的样子。三年左右,你可以获得300,000的收入,家里人帮一些的话,就可以购房顺利起步各种生活了。我身边绝大多数同事,年龄大约在30左右的,都已经有了车,有的人则是两辆。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三线城市研究所的收入并不差。现在我北京的同事们,他们的月收入应该是在18,000左右,然而,不知为何,似乎买房的并不多,大多数人五年之后依然在租房住。即使有车,开着也未必舒服,大城市实在太堵。我本来根本就对这方面极为不敏感,然而,有次我刷微信,竟然发现我曾经的前同事,已经工作了七年的还在租房住,然后开始比较严肃考虑起来了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抛开金钱不说,谈论另一个方面,公司大多数是半年试用期,一季度、半年或者一年一考核,做得不好就得滚蛋,自然有无数人拼了上去,名利双收,然而,大多数人是只能去做那个基数的。大学刚毕业时一无所成,能力和社会的接轨程度简直差到了极致,该有的很多东西一个人都未必有。这要通过学习获得,国企里边,老同志们多得是,大多数人都并不在意你从他那儿学到了什么,因为两者水平实在差得太多。虽然存在大多数人所说的论资排辈的问题,但换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你可以很快的赢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只要这个体系当中各种规章制度完整,你几乎有非常多的资源可以学习。一个人总有一天需要成长起来,国企的成长环境要宽松一些。你做错了,因为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未必会被辞退,而是会被严厉批评,写检查、影响评职称等等,然而,换之,你可以扛着这所有的压力继续生存,然后非常快速的消化吸收更多的东西,只要你不怕累,相信我,资源永远都不会缺。

    第三个是分房,实际上不应该称之为分房,采用的是一种半价购买,然后延迟许多年发产权证的方式。正是这条,使得许多人对于国企趋之若鹜。一线城市中,大家应该是冲着户口去的。

    第四个是相亲。这事说过来挺狗血,我刚来现在企业的时候,信心全无,觉得自己毫无能力、情商也基本为零。毫无信心。第一件基本上给予了我一些信心的事就是这个。我一来,居然第一年就有许多人,目测大约7+的样子给我介绍对象。我一个都没去,大约不太礼貌,但还是非常尽我所能,非常委婉的表示了感谢。从那时候,我有了两个印象,第一,原来我还不那么糟糕。还有人给我介绍对象呢。第二,这个地方太奇怪了,大家在北京的时候都是拼命拼事业的。似乎很少有这么强烈的相亲气息。我身边三十四五岁未婚的人多得是。

    7. 怂包

    刚离开北京时,一万个不心甘,总是想不通到底自己错在了哪里。

    越不甘心,就越想,越想,就越不务实。以至于当时得出许多奇葩而操蛋的结论,干干的在家里宅了几个月,觉得以前的错误在于没有专注于一件事儿坚定不移的发挥特长,所以导致二十五岁一无所成,想来想去发现能够做的直接码字一件事儿,于是开始宅在家里每天敲击各种无聊的文字,而后发在QQ空间中,刷同学朋友亲戚的屏,弄得人家许多怨言。

    直到后来,也就是2014年6月,也就是在如今单位工作4个月后,才有了稳定的习惯,每天准时在QQ空间中发一篇文字,至于质量和文字的长短都不做限制。我的同学中,有个女生,和我习惯差不多,也几乎是每一两天就发点东西,不同的是,我发的是文字,勉强算作是随笔吧,她则是坚持不懈的发自己的各种自拍照。也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将我们俩并列为两大奇葩了?关于我自己的评价我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大家关于那位同学的评价,说一个八零后的人,愣是要搞得和九零后一般:-)。不过人家也蛮能坚持的,哪怕是发自拍,做到几乎是两日一更的确需要毅力。

    好的时候,这算作是一种放松方式,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甚至有用码字来麻木自己的嫌疑。毕竟不是正事不是?但大约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不顺利对我的影响太大,我居然至今为止,一点都放不下这件事,甚至即使当天是凌晨12点加完班回来,我也就绝对会条件反射似的发出今天的文章的,你要问有什么意义,我也答不出来,但是我就是要做,要不这么做,我就会像是上完厕所没擦屁股一般坐立难安。

    刚开始也就是写,觉得是不是得写出点名堂来?后来写着写着,心态居然逐渐平和了,一点也不着急,我就这么写,也不求别的,就求自己能够彻底坚持一件事儿下去,哪怕毫无收获,也算是给了自己至今一无所获的人生一个交代。起码,我还坚持过一件事不是?别人的劝说也没有用,我是一犟脾气,你不说,我还可能因为懒惰,拖了今天的进度,要是你说了,我一定是哪怕通宵不睡,也要把自己的东西写完发出去的。这不容易,我宿舍从来没网,我一般都是在记事本当中写完,去楼道里边蹲着蹭wifi,发出当日的文章的。周围宿舍的年轻人们经常见过在那里蹲着,觉得就一奇葩,说老实话,我也不反对,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怪。

    与码字的心态变一起变得平和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儿,就是生活的态度。越变越不着急,越变越平和。原来在北京,在中关村,在前公司,大家都急得要命,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开会也是公司内部的系统精确计时到分钟,一般都是十分钟、十五分钟的短会,公司,就像是一架永不停歇的机器,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PM和RD经常吵架,PM说,RD哥,提个需求?RD骂,什么破需求,闲得蛋疼,然后一脚踢开板凳。有时是RD和经理骂,经理说这么做,RD说你就是一傻逼,旁边有人劝说你要逼咱们经理跳楼么?RD说,跳,打开窗户让他跳。生活在那种环境下,大家都有点工作狂的意思。有两次,我亲耳听到两位同事很认真的问旁边的人,说咱们这么干不会猝死吧?开玩笑?不全是。2013年我从北京回西北时,出了车站去买东西,只见商店当中阿姨的速度慢的像是慢放了四倍的电影,看得我目瞪口呆。后来,我才反应过来,不是阿姨的速度太慢,而是我已经习惯于快速了。如前所述,我去年回北京时,突然看到了许多以前自己绝对不会看到的场景,那时自己的速度快,永远看到的是那些忙碌的事物。后来发现,北京也有慢的一面,只不过之前没有注意到而已。

    去年去那间已经人去楼空的办公室,我看到没有人,于是躺在原来放置着自动贩卖机和桌上足球的休息区,两手放在脑袋下,居然惬意的睡着了,一个小时候,醒来,过来一个人,小心的问我谁谁谁在哪儿?我说不知道,我问你是做什么的?那个人故意不说。我后来才明白过来,这里,我曾经的办公室,要装修改造租给别人了。这个人是来找生意的。昨日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居然,居然我今天就在做一份昨天根本想不到的工作,居然我是在以这种形式回到公司,体验昨日的一起。我记得谁和谁在这里讨论过这个产品,那个人和那个人在那里探讨过那个问题,我还记得一个女生常年占着沙发戴着一副熊猫眼罩睡觉,我还记得自己准备离开公司时,在另一侧的休息区中把眼镜放在桌子上,面朝公司后的一家基督教堂,默默的用自己的Nokia 5320手机为自己拍了一张自拍照,照片中的自己,神情落寞而满脸痘痘。一切实在变得太快,快得有些不真实,那一年,这家公司还意气奋发,炙手可热,估价30亿美元,几乎是整个公司最大半的财富。而今,风水轮流转,隔壁家的又火了。曾经的人们也纷纷跳了槽。他们还是会以前一样的精明。似乎还是过着和昨日一般相同的日子,摄影、熬夜、提需求、一到节假日就到处旅游,估计他们还是在一起谈星座、吃铁锅、也许其中某个人是左手一部andriod,右手一部iPhone,刷着各种app,说自己是为了体验产品。他们中有人会掏出两百元现金结账,然后大家用支付宝或者微信又或者是网络银行转账过去。叮咚一声后,大家会诡异一笑。回到公司接着忙碌。

    说过来,我到底在那里经历了些什么?至今都念念不忘,甚至一闭眼就浮现出曾经的那些面庞。当时间过了这么长之后,许多无所谓的感情都消逝不见,只有曾经人们欢笑的情景。如果说我当时并未明确的是为金钱而去,也并非一定要做什么大事业。那么当初到底是什么吸引我去那个地方的呢?

    8. 人生难以预料之处

    我毕业至今总共经过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时间比小时候的一年时间过得都快。

    然而,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第一年内,至今我往前回忆,唯一有大的波澜的就是那段岁月。如今我身边有太多的人,他们根本就是家长安排好一毕业就到我的这家单位工作。他们虽然也经常哭哭闹闹,似乎经历许多。其实,根本就是一出安排好的戏而已。谁是谁家的孩子,谁以后能够当领导,谁以后能够评高工、评研究员,大家心里都有谱。在这里,王家的姑娘嫁给了张家的儿子。付家的小伙娶了郑家的姑娘,然后去泰国度了蜜月。一切就像是中央八台上最老套的电视剧按剧本上演一般,无趣的很。你知道事情会怎么发生,然后它果然就是如你所料的那般发生了。小伙子和姑娘们来到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儿不是为事业拼搏而是忙于和各家介绍的对象相亲。一切的规律都很不相同。这里没有RD和PM永不停歇的争吵,也没有跑到城里看奥运会的姑娘。

    我作为一个好不容易才有份工作的外地人,自然闭嘴不语。但是时不时的自己也会想起曾经经历的一切,回头看去,经常觉得人生像是一出戏。有时候是喜剧,有时候是悲剧,有时候是闹剧。你永远不知道下幕戏是什么,但是一旦知道了,你一定要很快的入戏。

    我的第一份工作,一败涂地,没有找到感觉,也没有为我带来金钱上的收益。然而,它却让我养成了至今为止,我唯一每天坚持的习惯。曾经经历的那一切,随着时间的远去,竟然越发的变成了一张由黑白基调构成的画面中唯一的娇艳花朵。那里有过那么多鲜活的人、鲜活的故事。

    人生,实在是太难以预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年后回顾——28岁我的第一份失利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dx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