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价格的演变

作者: 王路_广州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20:50 被阅读0次

   银是古代就已知并加以利用的金属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从春秋时期开始应用在流通领域,后面则作为一种主要的流通工具及金属。在历朝商业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银本身的流通与经济的发展,白银本身的购买力和价值也经历了很多波折和风雨。

 作为秦汉时期,白银应用的很少,主要为金铜体系,上币为金,下币为铜。但汉朝时期,割据众多,社会相对动乱。因此,货币体系也算是支离破碎。

从银的产量来看,而从本国的产量来看,唐代产银每年1,2万两。北宋由于工商业技术的发展,银产量大增,每年都有20万两甚至50万两以上。因此,从唐代银价最高,唐宋银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明清世界也跨入了大航海时代,与国外通商港口有泉州,广州等,且美洲大量银矿开始被挖掘,很多白银通过贸易流到中国,使得中国的银价下降很快,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加大,但白银货币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主要还是靠谷、铜、帛作为货币单位。谷、铜价值低,运输携带不便,帛其实还是很受商人们的欢迎。但按匹论携带不便,同时帛的材质标准性较差,价值受质量影响的因素很大。所以给交易也带来的很大的不便。因此,当时产量极低的白银受到很大欢迎,出现“钱荒”,当时  收入约多少银子,按米价计算,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到了宋代,虽然出现了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纸币的信用缺失很差。后面也是银两流通较少,银子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按米价计算,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大体上由1000元的样子。

明朝时期收入约多少银子,按米价计算,一斤猪肉的价格是20文钱左右,米价是2.5文钱一斤。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能够购买400斤大米,明代一斤等于现代一斤二两左右,所以当时一两能买到现代480斤大米。一两白银的购买能力相当于800-1000  元人民币。

清朝时期收入约多少银子,当时清朝对外贸易相对发达,清前期中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因此清朝时期的按米价计算,据《清会典》记载,清代一升米相当于0.75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100升大米,相当于现在的75千克大米。这只是清朝康乾年间的人们的消费能力。现代75公斤大米是3袋25公斤,平均价格约是11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两银相当于现在的330元。清朝中期,一两白银可以购买约为120斤的大米,大概约有250元左右。已经是大大下降了。

现今,在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下,白银失去了流通金属的作用,价格开始下降,最低不到3元,现在约为4元每克,折合到两上,也就大概为120元每两。要从收入及购买能力上,算是历史上最低的时期了、

因此,各代白银的价格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白银价格的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ge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