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聊斋志异》,我们第一印象就是故事里的女鬼,在蒲松龄大师的笔下,他描写的各类女鬼,有如秋容那般或文静优雅的,或如小谢哪怕活泼机灵的,也有小倩那般美丽动人的,更有胆小却才华横溢的连锁,就好像她们真的存在过世界上,哪怕本来是唯物主义的我,都会想,这个世界上某一个地方,肯定有这样一群女孩子的存在,否则,这个世界将多么无趣呢。
在我最近阅读的这本《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鬼卷》里,马瑞芳老师给我们揭示了为什么蒲松龄能把这些女鬼描画得入木三分,不管是故事剧情,还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的起承转合,都堪称完美,以及在这些女鬼的背后,都是以现实生活里的哪一个女人作为原型来创作,让我们无比好奇的往事,是蒲松龄大师永远的痛,是他的爱而不得,是他的无能为力,也是他此生的挚爱,是他笔下永恒的女主角。
【从此我爱的人/鬼都像你,从此我笔下的人都是你】
关于创作故事,不管再天马行空的剧情,总会有其原型,并在这个基础上做艺术加工,我们的记忆会被美化,我们的作品也是,在蒲松龄大师笔下,也是如此。
马瑞芳老师研究蒲松龄很多年,她用简单通俗的语句,把聊斋志异里的精华一一拆解,同时也揭开了故事背后的秘密,蒲松龄的创作离不开他早年的经历,他的爱情往事。说起来也简单,不过是因为人美家穷被送去富人家做妾的姑娘,和为了谋生客居在富人家做幕僚的穷书生之间的辛酸往事。
爱情的美好,有时候也不需要在一起,甚至最好是以悲剧结尾,才能激发作者最大的创作潜力,把人逼成诗人,逼成小说家,逼成大师。
现实里不能在一起的两人,在故事里改头换面,以各式各样的形态再重逢;现实里被迫分离的两人,在故事里历经分分合合,最后终成眷属;现实里无法白头到老的两人,上泉碧落下黄泉,生生世世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比如马瑞芳老师总结的:
人鬼相恋,女鬼因爱复活,如《连琐》;人鬼相恋,寄希望于来世相聚,如《宦娘》;男女间有过《牡丹亭》那样的三世情,如《连城》;青楼恋人选择穷书生并忠贞不渝,如《细侯》《鸦头》。
这是大师蒲松龄给自己圆梦的故事,是写给爱人的一封永远无法亲自送达的情书,是作者勇敢追爱,却无力反抗封建礼教,只能用文字抒发情感,写给那个黑暗时代的挽歌。
至于蒲松龄的挚爱,女主角的名字和原型,就容我卖个关子,请自己去《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鬼卷》里一探究竟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