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艾米莉》,这是福克纳确立自己文学地位的一个短篇小说。发表于1930年。这个时间对美国历史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一战结束之后美国获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整个二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社会机构膨胀,人们的生活对社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服务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激发了人们的欲望,人们觉得前所未有地接近天堂,而就在大家欢欣鼓舞,社会歌舞升平的时候,突然在1929年爆发了经济危机,一刹那间,十年来积聚下来的财富化为乌有,人们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这种影响在福克纳所在的南部显得尤其巨大。南部由于是农业州,受到传统种植园文化的影响比较强,而二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渐渐改变了南部这种以农为主,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文化形态,传统渐渐被放弃,一些生活方式被取代,老的贵族阶层渐渐没落,让位于新兴的人际关系。而就在这一苗头增涨之际,经济危机无疑给了南部人民当头一棒,这种看似现代而又可取的生活方式能不能真的给人带来幸福?这个故事就出现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
艾米莉约出生于1850后,74岁去世,即1924年之后,倒是很符合作者以当下视角描述艾米莉葬礼的情节。
艾米莉父亲去世的时候,艾米莉30多岁。大概是1880年后,那时后的镇领导,也就是什么沙上校,还认可她的特别地位,给她免税的特权。
四十岁左右(1890后)开始在家授课,,教了六七年。假设她45岁停止授课,十年后,也就是55岁时,接待登门的催税团,这时候应该是1905年之后了。
然后就20年没有人搭理她了?确实20年时间能经过几代人了……
作者一上来选择了不交税这件事情。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实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人看到这一点就会有强烈的感受,在美国有两件事情人是无法躲避的,一是死亡,一是交税。交税拥有多重含义,既是现代人生活当中对社会和社区的责任,也意味着与资本主义的社会机构打交道,留下自己纳税记录,形成自己在信贷制度当中的信用历史,成为社会统计学中的一分子,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一部分。我们的艾米莉小姐一上来就以一种不可拒绝的姿态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用一种稍微过分的话来说,这是一种”自断经脉“的作法,说明自己完全不需要这个社会的关照、服务和认同。
过去的那位镇长是一个好人,为了让艾米丽接受免税的提议,编造了一个艾米丽的父亲曾借款给镇上的谎言,然而新一代的镇长上位后,却无论如何都不允许有人不缴纳税款,这反应了人情关系开始逐渐淡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被金钱关系所代替,而这一切,自然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革命不仅改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先是物质,再是思想。
接下来作者进行了一个不露痕迹的联接: “ 就这样,她把他们打了个人仰马翻,正如三十年前为了那股味道,她也让这些人的父辈无功而返。”一句话不仅让叙事回到了三十年之前,而且把味道与艾米莉的外貌以及她的家庭环境联系到了一起,共同构成她那种不讨人喜欢形象的组成部分。(美国人的个人住房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有必要搞得干净整洁,否则邻居就会投诉,所以很多买了房子的人每周都会花半天的时间剪草坪,此外,外国人很在意气味的影响,因此用香水和去味剂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礼仪)正如我上文讲到,一段落也是一石二鸟,既进一步刻画了她的形象,也把这个故事当中最重要的秘密偷偷地放进了叙事当中,当然,作者巧妙地使用了“红鲱鱼”的手段,把这种臭味和屋子管理不善联系,借助故事当中人物的想法,让读者相信可能是黑人弄死了什么动物,让读者不致于过早知道答案。接下来,作者展现出了对于人物形象某种平衡感。一般来说,写作新手塑造人物的通病就是产生一个比较单一的形象,好就好得一尘不染,坏就坏得让人咬牙切齿。(读读莫言的中篇,很多人物就是这样,空间越小越会考验作者处理人物的能力)而福克纳则旁出一笔,通过他人的眼睛,写出了对艾米莉的同情之感。
开门的一记猛力似乎弄得屋子里尘土飞扬。屋内布置得如婚房一般,四处弥散出淡淡的阴森之气:褪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罩灯、梳妆台、一排精美的水晶器皿与银底的男士盥:洗用具,然而银器已经失去了光泽,连镌刻的字母也无法辨认。众多物品中放着一件衣领和领带,仿佛刚刚取下。将它们拿起来,满是尘土的桌面还会留下一道月牙形的痕迹。椅子上摆着套装,折得整整齐齐;下面静静地躺着两只鞋还有一对被丢弃的袜子。衣服的主人躺在床上。我们伫立良久,低头俯视着那张血肉尽失的脸,那抹令人捉摸不透、龇牙咧嘴的笑容。显然,尸体一度呈现出拥抱的姿势。然而如今,长久的睡眠已经超越了爱情,甚至战胜了爱情的煎熬,让他变得不堪。所剩的遗骸已经在残存的睡衣里腐烂,与身下的木床黏成一摊,难以分开。而他全身以及身边的枕头上,均匀地覆盖着长年积聚下的灰尘。 接着,我们注意到遗体旁的枕头上有头枕过的痕迹。有人从上面拎起什么东西,凑近来看,那股淡淡的干呛味钻入鼻孔,那是-绺铁灰色的长发。
除了保持了开头的气氛与风格,这个段落当中很多细节都在提示着艾米莉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做了什么。所有整齐的衣服代表了她长久地为被毒死的HB打理着屋里的秩序,HB脸上的笑容暗示着他曾经享受过与艾米莉的幸福,而那铁灰色的长发则证明艾米莉曾不止一次躺在HB身边。作者这三段 其实传递了各种集于一处的象征,一瞬间,那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贵族女人形象消失了,代之以一个渴望爱情,几乎绝望地追求永恒的女性形象。同时崩溃的还有人们寄托在艾米莉身上的有关阶层、身份和优雅的想象,一个不惜以谋杀方式留住爱情的女子也许象征了处于那个变革时代人们的特有心态:但大家明确地知道,过去已经死去,未来虽然并不美好,但我们只能拼命地,不惜一切代价的抓住它。最后,这种心态似乎成为所有现代人内在矛盾与焦虑的代表:表面上,每个人都维持着自己个性当中的独立性,而骨子里每个人都希望永远保持新鲜,不被时代所抛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不断追逐着时代的变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种对于新生活的不断追求的愿意,通过作品最后一幕爆发了出来 。这个故事的伟大在于它不仅活灵活现呈现了一个美国乡村小镇的哥特式传奇故事,而且敏锐地捕捉到了故事背后蕴藏的时代精神,通过巧妙的安排和准确的文字,将这一人类现代文明普遍存在的困境展现在读者面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