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这门课时遇到了这样一个习题:
如果用一个物体来比喻你从出生到现在的人生,你会用什么物体来表达?
这个物体和你的人生有什么联系?
于是写了此文:
一鸣17年
——17年的默默等待,只为飞上枝头见众生,见生命之美,见山川之利,并为之高歌一曲。
小的时候,不过是一只窝在地底的小小的软体虫:
活在那个只有父母和其他家人的小圈子里,见到的,不过是农民,听到的,无非是种田种地,柴米油盐……
慢慢长大,变成一只金蝉
在地底下逐渐长大,通过努力挖出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身上的软皮,也因此逐渐被磨成厚厚的“护身金甲”
进入小学,开始做一些事也经历一些事,懵懵懂懂,接受教育,见到更多同村同乡同学,听到更多家庭和家庭以外的悲欢离合,因为不可避免的比较、较量、争先恐后的成长,同时慢慢,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甚至是偏见。
金蝉终于破土而出,发现新世界
小学结束,进入初中之前,就像刚从地底把地面戳开一个洞,往外看的金蝉,眼里只有未知的惊喜与恐惧。
钻出地面,一步步爬上树干金蝉脱壳
曾经的防身护甲成了今天飞上蓝天的巨大、甚至是致命障碍。
进入初中,只有父母的一半监督,一半踏入校园,几乎拥有了一半人生自主权,这时只能跟着学校的教育,伴着同学的欢笑,或打闹,当然更多时候,是不知所以的随波逐流,不问东西地傻疯傻玩儿;直到初二暑假,玩到尽头,学业荒芜,几乎求学无望,于是走上建筑工地,干起老爸的本行,但在工地上竟然又被工友们认为是个“有学问的大学生”,实则是在嘲笑:你这穷小子,上学也没啥用,果然和你爸一样没出息,十多年的学不也是白上了?还不是和我们这些泥腿子一样,出来搬砖?
于是重新拿起纸笔,奋发图强,但更多的可能只是想做出一点事情来证明自己不一样,想让那些嘲笑自己的人难堪,于是才想活出个样子。
初中拼了一年,勉强进入普通高中,在高中奋斗了四年,或者说还了四年的债,但还未能填上成长路上那自己挖下的坑。
在初一初二时没有好好学,欠下了一大笔学习和人生成长的债。因为家庭环境(贫穷),父母教育(消极悲观),加上自己太渴望改变,或者说太渴望证明自己,甚至说是害怕自己真的变成人们口中说的“没出息的家伙”,结果把自己整成了一个苦大仇深的奋青,甚至是愤青。一方面确实因为要急于证明什么,或者说因为恨这些什么,害怕着什么,于是浑身充满动力,不顾一切的用知识武装自己,给自己装上了一个,孤僻高冷的学霸防护外壳。但因为有了这层外壳,将别人拒之门外的同时,也把自己关进了一个狭小的世界。
进入大学开始,仍然把自己关在这个防护外壳里,一心只想着学习,或者说向上爬;而忘了身边的美景,忽视了身边人的善意,直到那群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学习走到一起;因为共同做事,开始心交心,甚至是心碰心,才真正发现,原来世间竟然,不只有恨、攀比和证明,还有青春、鲜花和阳光;原来驱动人进步的力量,不只有攀比、恨和恐惧,竟然还有兴趣和爱。
于是在一次次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接触中;在一次次无论跌倒还是爬起,却始终有人陪你一起哭,一起笑的过程中,逐渐融化了自己那层防身护甲,卸下了自己那身冷漠的外壳,在被别人无私的爱唤醒的同时,开始一点点向外向,向身边的战友,像自己的师弟师妹,自己的学生提供爱,奉献爱的过程中得到重生。
终于现在走上教师岗位,为孩子们奉献我的一份爱,恰似那金蝉脱壳,飞上枝头,寻得心静之处,看见朝阳、大山、森林,我为生命歌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