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如寄,所为者何?
所求不得,所望皆失,或茫然或愤然中,自行了断一生,此又为何?
作者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博士。
吴教授在2001年-2003年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进行了三次详细的田野调查,一共调查了204个。作者运用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对这些案例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借鉴了西方的自杀理论,同时又进行了具有中国乡土背景特色的关于自杀的学理探究。严谨的研究态度,创新的学术探索,清晰的逻辑和表达,都给了我很大的收获启发。
对于自杀,西方有两个研究传统:一个是精神医学的自杀研究,可以说是当前统治的研究模式。其基本观念是,自杀是精神疾病导致的;另外一个是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涂尔干的《自杀论》是著名的自杀学著作。
涂尔干认为,人性不仅包括生物性的个体本能,还有社会因素内在化的社会性。每个文化中的每个个体的人性中既有一个神圣的社会性,也有一个世俗的个体性。而自杀就发生在这二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
社会的整合性缺乏会导致利己性自杀,如一些人被沦为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绝望地位等自杀的;过度的社会整合会导致利他性自杀,如一些人为了所谓的信仰等自杀等。
涂尔干对自杀这种行为并没有简单的谴责和否定,而是认为它有积极意义。首先,自杀可以是一个社会的安全阀。其次,自杀也可以是高贵的和值得赞美的。
西方也有很多对自杀进行社会文化方面研究的,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涂尔干的研究范式。
而吴飞教授的研究,从中国独有的乡土背景和中国人对人性的观念出发,条分缕析,得出了让人信服的结论。
中国的自杀问题涉及的往往是正义问题,而不是精神疾病或社会失范。中国文化中找不到神法来约束人间的是非,也没有自然法来管理自然状态中的人。那么正义的根据又在哪里呢?
中国的社会是以家庭为核心,夫妇之爱,人伦之始,还有父母对子女的慈,子女对父母的孝。此外兄弟之间,婆媳之间,祖孙之间以及所有其他的亲戚关系,都是由这三种基本人伦衍生出来的。
家庭之间不仅是一种情感生活,还是一种政治生活。家庭中的正义总是以亲密关系为出发点,是个体生命与家庭成员联结起来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家庭的正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形式上的正义,各有分工,各有大致相当的权利义务等,如果谁得不到公平的待遇,那就会遭受委屈。
其次,是在形式正义的基础上的公平交往。如父当严,母当严,子女当孝,兄弟之间当悌,夫妻当爱。那些因为琐碎小事引起的自杀,大多是因为这种公平交往受到了威胁。家庭政治中的委屈,常常并不在于一般的正义或公平原则受到了挑战,而是指所依赖和预期的某种相互关系没有达到。
情感和政治是两回事,会遵循不同的规律。家庭的亲密关系,为家庭政治提供了基本前提和最终目的,但并不能代替政治本身。情感与政治之间的这对基本张力,成为家庭政治区别于公共政治的关键。
因为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亲密关系,所以,家庭政治并不存在真正的敌人。或者说,这种特殊的政治应该永远不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为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政治可以理解为一些列的权力游戏。这个权力游戏起于亲密关系,终于亲密关系,所以并不是你死我亡的“斗争”。但既然是权力游戏,就有一些特点:
1.权力游戏,虽然有共同的目的,但是过程中就有权力的大小强弱之分,每个人都想要大的,强的权力。
2.权力斗争的双方得到对方的尊重、理解也易于流向失衡。
3.虽然是权力游戏,但是并不是游戏完了就结束了,家庭的权力游戏是环环相扣,长期存在的。
4.权力游戏中的正义,就是常态的权力平衡。家庭政治就是一种动态的权力平衡。
5.在权力游戏中,决定胜负的不仅是力量高低,而且是道德资本。而道德资本的获得就和社会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是书中的部分结论,作者从“家之礼”“人之宜”“国之法”等部分,对家庭政治的权力游戏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分析,而且还有很多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伦理和法治方面的建议和探索。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