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梦想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或远或近。
从小作文里的梦想不断变化,有无数的宏大梦想,那是给老师看的,也会有说给爸妈听的,梦想也是常常变换着的。
小的时候抬头看天上的飞机,对飞鸟大物无比的向往,然后第一个梦想由此而生,长大了我要开飞机。
这或许是源于姑姑家的哥哥,是开飞机的军人,见过他穿军装开飞机的威武照片,小小的我对开着飞机驰骋蓝天,有着无限的畅想。
女娃子有这样宏大的梦想,爸爸妈妈点头默认,说给小伙伴听时,小伙伴总是一番嘲笑,哪有女娃子去开飞机的,那都是男人做的活。
无论别人家怎么看怎么说,那个年龄段就对于开飞机有着无限的畅想,不过也只是那一阶段而已,很快这一梦想就退后了。
后来随爸爸去医院,见过千恩万谢的病人。梦想是做一名穿白大褂的医生,脖带听诊器手拿手术刀的那种医生。知道那是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最神勇了,他们神奇巧妙的手术刀能把病人脖子上的大包去掉,能把病人腿部的大包去掉。看着有气无力的那个病人回家就好好的,能下地干活,兴高采烈地就是个正常人了。
那时梦想就是做一个外科大夫,威风凛凛又神勇无比。不是做护士呢,护士是辅助外科大夫救治病人的,我要做那个掌握方向的外科大夫,做神勇的外科大夫。
当偶然遇见村里人,拿着手术刀为某种小动物做绝育手术时,胆战心惊。从此,外科大夫那个梦想,也就悄然退后了。
爸爸告诉我,医院里做外科手术是要打麻药的,打麻药后病人就感觉不到痛了,爸爸以为我是被小动物凄厉的哭声绊住的,其实并不是,我看见血淋淋的场景退后的。
后来的梦想不断变化,又想做一名教师,像妈妈那样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尊敬和爱戴,听家长们的感谢语音。
讲真做老师,我可是有经验的哦,小小年纪时我就吸引好多的小伙伴。
家里有现成的黑板和粉笔,放到一个高凳子上,写上几个粉笔字,手里拿着一个小棍子有模有样教比我年纪小的弟弟妹妹,一两个三个五个,后来附近的好多孩子,会在假期里扎堆在我家的院子里或者过道里听我有模有样的说字。很奇怪的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只要坐在我家里,我的小木棍调教下那些孩子都可乖巧了,大声随着我读书认字,有模有样,规规矩矩。
老师的梦想在那一阶段真真实实,或许是达成了吧,后来会觉得教这些娃们很没意思,尤其是遇到一个男娃,他的鼻涕常常不断,一个字反复的教就读不会,我觉得这娃真笨,当老师可是不好当啊。
再后来梦想是做一名理发师,之所以有这个梦想,是偶然用剪子为小妹剪了一个发型,结果家里的长辈们都觉得那发型剪的特别的好,都称赞我手巧。
于是乎,我这个巧手服务众多女孩子们。会为扎辫子的女孩子们剪刘海,会为不扎长发的女孩子们剪一个娃娃头,总之我很喜欢理发师这个称号,后来我还为长辈剪过头发。
这些梦想,这些实践,这些操作,大多都源于小学阶段。后来中学外出读书和家里的孩子们接触越来越少,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大多都在村里的中学读书,我初中就已经到外地读书,开始了住校生活。
那些美好的宏大的梦想呀,似乎都是无忧无虑的小学阶段里的场景,那些真真切切的梦想呀,一个一个的变换着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落实着,做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做个科学家做个画家,做成为一个大作家的梦想都涌现过。
做个画家科学家是源于看的儿童文学中的一些介绍,觉得画鸡蛋的,造灯泡的那些场景都很有趣。
大作家的梦想似乎是,从小学到中学延续一生的梦想,至今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梦想。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心里默默有了一个新的梦想,长大后我要做一个家庭主妇。
仔细想想,家庭主妇这个梦想大概是源于初中住校以后吧,难得周末回家一次,总觉得家里少了一些家的味道,少了妈妈的味道。
那时候就想着家里的大人孩子都上班后,我收拾好里里外外都干净整齐,之后安心坐着喝喝茶看看书,写写字,那就是我理想中的家庭主妇的生活模式。
这个梦想长久的扎下根来,常驻我的心底成了我恒久的梦想和愿望。
到了适婚的年纪,走入婚姻,有了一个家庭,有了一份职业,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一年又一年,在工作家庭里烦恼着,劳作着,幸福着,也愉悦着。
埋在心底的梦想一直在那里,做一个家庭主妇,可是俗世的生活让我明白,这终究只能是一个梦想。
偶然和妈妈提起梦想,妈妈觉得我是个没出息的女子,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和念头呢?职业女性不是应该在职场里好好打拼,创建自己的事业吗?妈妈是职业强人,她在她的职业天地里创造了好多的佳话,她就是一个职女性职业的模范标本。
多年以后恍然意识到,这个奇怪梦想的来源。或许就是潜意识在作怪,我不想成为妈妈那样的人,我不想成为那样职场女强人,忽略家庭,忽略孩子,忽略另一半,让家庭少了温馨温暖和温柔的女性味道。
妈妈当时环境里大多的女性,都是安在家庭里的。妈妈是她同时代,同环境里下,极不普通的女性。
前几十年里,我在职业职场里起起伏伏,那个梦想常常出来作祟,让我每当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时,就要向下缩一缩,不知为啥,就是不想站到高处,站到亮眼处,或许就是潜意识里那个家庭主妇一直在拉扯着我,极不想成为突出卓越的人。
嫁了普通人,过着普通日子,普通的一份工作一年又一年,多少年以后终于退出职场回归家庭,过起了居家退休的日子。
有一天,恍然意识到退休回归家庭后,不就是标准的家庭主妇的生活,小时候的梦想成真了吗?
哪里是梦想成真啊,那个梦想的家庭主妇的生活,是家里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人呢?家里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孩子,大人孩子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弥漫家庭,温言软语的家庭主妇彰显价值呀。
正遇特殊时代,只生了一个孩子,回归家庭主妇的身份后,孩子已经外出上班,寻常的日子里,只有老夫老妻居家,过日子少了一些热闹,更多了一些安静。
那些梦想呀,终究只是梦想而已,可是某一天忽然意识到居家的日子里,做个家庭主妇的同时,也可以成就大作家的梦想呀。
这个念头涌过来时,大作家,大作家。有些害怕,有些胆怯,又有些欣喜。
从小就喜欢写日记,写了几十年,走走停停,一些想法和念头总会随机的记录下来,记录那些发生是从小就有的习惯,觉察和思考也是我独有的生活习惯。
再后来学习心理学,纯纯是源于喜欢,源于热爱,更多的实用,可以完全应用于生活,没有啥梦想了。那些证书到手,那些标签在身,却没有那些大的梦想,只想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别人眼里的自己,无论是高大耀眼或是普通微小,都不太重要,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了。
日子越过越踏实,每天都在落地实修中,万丈红尘是最好的修行呀。
有需要我可以助人助己,也可以安稳于自己的日子,打理好自己的日常,把自己周边的关系梳理好,让周边的关系都舒畅,让爱自然的流动开来。
那天去老妈家,爸爸整理出好几摞的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他们竟然还保留着那么多,看着那些少年杂志,爸爸和妈妈说起了我小时候的故事,我怎么都不记得了呢?妈妈说起我小学时的作文常常在老师当中传阅着。我怎么不知道呢?那时的妈妈似乎并没我说过啊。这很符合妈妈妈,总觉得不能夸奖孩子,要常常批评孩子才能进步。
看着爸爸专心在那翻阅那些少年杂志,那些已经发黄发旧的那一摞杂志一直矗立在那里,说过多少次一直不舍得扔,每每说起来那些杂志,他总会说起来我小学时突出的文学天分,那时他觉得我长大了,会是一个大作家,会完成他的梦想。
看着爸爸在那摞杂志,在那硕大的书橱前翻阅着,安静的,佝偻着腰身,花白的头发,和那已经发黄的书,爸爸是否也想起他年少时的梦想呢?我知道爸爸也曾经是个文学少年,年少时也在当地的杂志发表过作品。
妈妈站在门口看着爸爸,看着爸爸和那发旧的书,看着老去的那个爸爸,妈妈在想些什么呢?
妈妈的梦想又有哪些呢?我知道妈妈年少时执拗着想读大学,40年代出生的她,一直有读书的梦想,可是造化弄人,妈妈没能进入大学校园。
妈妈年轻时即喜欢运动,妈妈的乒乓球打的极好,我转眼看看妈妈,想着打乒乓球的样子,恍惚中觉得那时的妈妈和现在的妈妈虚虚实实在融合着。
妈妈关于孩子的梦想,我也听过无数次,三个孩子有两个达成她所愿,一个从医,一个从教了。
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在癸卯年结束时文字达成200万,这一点切实可行伸手可及,很近哦。
梦想呀,总是要有的,无论是远是近,是大是小,可以去想呀,比如大作家的梦,可以把它放在那里,偶尔去看看,看看那个梦是大还是小,是远还是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