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ed99ac12dfb2e6c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4946/1ae20494928850ef.png)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句话让我产生深刻感受是在2020年工作室小伙伴们一起完成26节“玩美赏析3分钟”线上微课后。
疫情期间,大家散居在各处,有时线上网课,有时线下复课,一切都处在不确定的状态。
工作室近30个成员,年轻老师普遍信息技术能力强过稍长一些的老师,他们用VUE、剪映等APP做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分享在群里,让大家省了不少备课时间。好学的老师琢磨了同伴做的小视频后,会就某个技术点提问,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氛围很是热烈,大家互帮互助,无形中都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的能力。
华文是个有情怀有能力的年轻老师,她有很多新点子,行动力也很强,总推动着我不断向前进。我记得“玩美赏析3分钟”这个活动就是在她的提议下开始实施的。
在这之前,我们发布过“宅在家的玩美课堂”系列网络教程,主要是把大家网课期间上得精彩的课程整理出来,配上微课、创作步骤图和优秀学生作品,发布在公众号平台上,获得链接的老师拿来就可用。这个主题包罗万象,既有造型表现领域的,也有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领域的;而且都是经过大家实践验证觉得适合推广的国家课程或自编课程,前前后后积累了20多节。美中不足的是,提供素材的总是那几个积极的小伙伴,很想有一个活动或者一种做法,能引领着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一起参与,一起进步。
华文提出“玩㺯赏析3分钟”这个建议时,我正在读《清单革命》一书,并尝试着用清单思维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当我们确定这项任务后,首先召集核心成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比如请惜惜老师完成活动LOGO设计,请珊珊老师负责推文编辑,请华文等几位信息水平高的老师负责技术指导等;接着就在群里发布了任务清单在线文档,每位成员根据微课内容、类型、教材版本、提交时间、发布时间等条目填报自己的实施细节,共同完成任务清单;最后由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并把最终版任务清单发布到群里。从2020年7月17日蒋杉老师发布第一篇“玩美赏析3分钟 名画鉴赏《艾蒂儿•布洛赫鲍尔肖像一号》”到2020年11月11日汪盈老师发布最后一篇“玩美赏析3分钟 细数‘蜡染’的秘密”,近4个月时间,工作室26位成员有条不紊地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微课录制、剪辑配音与文本编辑,如期提交给美编珊珊,准时通过公众号进行发布。活动顺利得超出我的预料,没有一位老师打乱节奏,申请延迟或干脆不交,群里并没有人督促,但每个人对自己的时间节点了然于胸,因为珊珊总在发布的那一天早早地把预览链接转给我,从未晚点。
珊珊也是个考虑问题特别全面的姑娘,她在编辑最后一期时,特别提醒我:“宋老师,您要不要说几句,对活动做个小结?”太体贴了,我惭愧身为工作室主持人的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幸好有珊珊。记得当时出差在外,我借用别人的笔记本,敲出了如下文字:
——“从7月17日到11月11日,将近四个月时间,我们一共推出26个【玩美赏析3分钟】微视频,今天发完这一集,我们的活动暂时告一段落。
当初推出【玩美赏析3分钟》的出发点是为了延续网课时期的线上学习体验,充分利用公众号平台,共享云上美术赏析资源,为学生以及美术爱好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美术赏析小“甜点”,与大家共享艺术之美。可到了今天,回望近四个月的视频征集与制作过程,结合自己与工作室许多成员的创作感受,恍然发现:在确定选题、收集筛选资料、拍摄视频与图片、配音与合成、剪辑与美化、编辑与发布的原创过程中,我们真实地看见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有许多老师第一次用‘剪映’、第一次用‘喀秋莎’、第一次用‘秀米’……许多从前看似很难掌握的技能技巧,都在这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化为了自己的能力与本事;在任务驱动下,我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印证了‘在团队中成长、在任务中提高’这些朴素的理念;我们在过程中实现了教学相长,也为网络环境下的微教研、云学习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范例。”
三年里,因为小伙伴们共同完成的许多成果,我们的工作室顺利结业。当初活跃的、互帮互助的工作室微信群,也沉寂已久,但我对“玩美赏析3分钟”这个活动,一直记忆犹新。最有感触的是利用清单进行任务管理,在过程中核心成员各司其职,所有成员明晰要求,对任务和时间节点心中有数并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一改以前任务等身压力山大的状态,轻轻松松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长线任务,并在过程中清晰地看到了所有人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