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末~10月初行摄游记誊录】
本图未细化,实际行驶里程为5100多公里。“十一”大假前一周错峰出游,随一帮影友前往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开始了为期13天的“湘赣粤闽人文之旅”。这条一路插向东南沿海腹地的自驾游线路,是团队领队“自由自在”精心策划的“年度巡航”必经之路,其中若干站点在其心中存在经年,且不少地方也与夫人“清荷”初期涉猎。其中还有一个“圣地”必访,以其地域的广阔和文化的厚重,成为人文旅行部分的核心。所以,领队自然也把导游作为当仁不让的责任。这条线路还将被队友“茶”点评为“精典、小众、奢华”,这是后话。
顺带说一句,在这个团队中,领队“自由自在”被队友们亲切地称呼为“班长”,因为有一帮同学曾经就读于四川大学文艺学研修班,彼时,领队是班长。
为应付紧凑繁多的景点安排(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本次旅行决定尝试使用人文摄影强项35mm和50mm定焦镜头,以尽可能地减少负载,轻装游览,享受更多的旅行乐趣。好在这两只镜头可以拍摄重叠图片,然后接片得到一幅类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索尼相机和iPhone还可以完成不错的全景照片拍摄。于是,出发前几天,就恶补了一下如何更好地拍接片图片、后期制作,以及街头摄影知识。
晚8点左右,“生活在别处”团队的斯巴鲁森林人(队长领航车)、沃尔沃ads-90两辆越野车,抵达重庆武隆区(之前丰田红杉越野及队员已经到达)。饿极了的队员们,在一家叫牛大碗的路边小店吃了一顿特色晚餐:当地产的武隆山羊。那一条街都是羊肉馆,吃羊不分季节。扮料可口,香菜扑鼻,以土陶碗单独一人一份端上桌,还送上一碗豆花(很会做生意),让一行人仿佛享受大餐一般,心情也大快。
安排好住宿,随即遁入夜色中的武隆。 一座座大桥连接着两岸,暗夜中仍可见乌江从脚下涌过,两岸陡峭,气势不凡。
小街灯光暗弱,路人不多,店铺多已关闭,只有不知疲倦的孩子们还在打闹。
信步于武隆“乌江第一桥”,队友“茶”侃侃而谈川菜系及其魂郫县豆瓣,方知其深谙美食之道。呵呵,日后,作为全队的饮食安排专家,每到一处都将欣赏到他的“餐饮方略”,让队友们“饕餮”各种地方美食!
翌日早起,凭窗瞭望(即使在酒店的大堂里,也感觉是在高楼上——哈,山城噻),乌江第一桥连接起来的武隆城区,一如刚刚睡醒的汉子,依然懒懒地躺在乌江侧,聆听着隐隐的涛声,像是身体里的血管在沸腾……或者可以说,作为故乡人的我,每入重庆,必热血沸腾,哈——
尽管武隆有天生三桥、仙女山、天坑地洞、黑山谷等著名景点可以游览,但因不在行程计划之中,所以只好遗憾借道罗。好在车行必经“乌江画廊”,可以好好一饱眼福了。
【百科:重庆武隆区地处渝东南乌江下游,东连彭水,西邻涪陵、南川,北接丰都,南界贵川道真。旅游资源:有“地下艺术宫殿、洞穴科学博物馆”—芙蓉洞,“南国第一牧场”—仙女山,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天生三桥,“生物基因库”—白马山和芙蓉江库区、千里乌江画廊、龙水峡地缝、黄柏渡漂流等自然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地质之乡。目前,已开发建成芙蓉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天生三桥景区三大景区。芙蓉洞、天生三桥景区被评为AAAA级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之中。】
早饭后,沿着“动如脱兔”的乌江而行,行在“乌江画廊”中,山色如黛,江水如碧,水墨丹青画般赏心悦目;青瓦白墙的吊脚楼,大片大片沿江而立,静如处子,隐藏着多少鼾声笑意。
过了蔡家堡遂道……且每每一过隧道,总有一番迷人的风景让你惊呼呢。
武陵山大桥,全长838米。 武陵山(脉)或武陵山区,盘踞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交界地带,属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山系呈东北-西南延伸,弧顶突向北西,新华夏构造带之隆起。(图释来自百科) 武陵山(山脉或山系)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顶保持着一定平坦面,山体形态呈现出顶平,坡陡,谷深的特点,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湖南境内最高壶瓶山海拔2098.7米湖南省西北部的石门县境内,与湖北省的鹤峰、五峰两县交界)(图释来自百科)。 武陵山脉山原土地地貌发育自关向南分为3支,武陵山和重庆永川的石笋山颇有渊源,江津的石笋山因铁拐李修道和发现红宝石而闻名遐迩。(图释来自百科)(队友“黑眼睛”拍摄)同行的朋友“黑眼睛”,是位学画的才女。她时而专著地盯着窗外,细心地感受着云雾缭绕的山色变幻,仿佛正在画纸上浓淡着色,书写胸中情怀……;时而笑谈着“一墨大千”的黄宾虹,是如何由早年的“白宾虹”演变为“黑宾虹”的。黄宾虹身为中国近代山水画一代宗师,出道时受“新安画派”影响,注重干笔淡墨、疏淡清逸,时为“白宾虹”;八旬后转而黑密厚重、黑里透亮,时为“黑宾虹”。其实个中滋味如是:一生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九上黄山、五游九华、四登泰岳,特别是入川登峨眉、游青城、历长江三峡、登巫山十二峰,验证了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思想,抓住了“墨”的“灵性”,成就了一代宗师。
前面说的必访“圣地”,即是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文化发源地,而梅县松源镇的蔡蒙吉故居,则是“班长”的寻根拜祖之地。为此,领队已着手准备收集和研究素材,以便开始撰写以客家文化和客家人迁徙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无独有偶,从之前的“路书”上,我已经看到了“梅州”这两个字,如同在心中过了电一般“震颤”,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祖先一路南下西进的中途落脚点啊。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寻根文学”发表在《四川日报》1995年6月天府版(新浪博客《故乡原本是异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8a18480100082a.html),以纪念这一系列跨越数个世纪的旷日持久的“飘泊”事件。
来个“蒙太奇”吧,快进途中所有行程,跳跃进13天以后的回程:
雨中,武陵山区遂道群聚,云雾缭绕,如水墨丹青的“乌江画廊”,以雾的群舞、山的阵势,诠释了武陵山区的伟岸丈夫襟怀。山的强大,塑造了云与雾的柔魅。山势绵延不绝,时有高峭的岩壁凌空而立,想像中的异装飞行者纵身一跃,翱翔穿越于云雾;时有巨大的山谷,把云蒸雾绕咸于口中……山形极有层次,浓淡相得益彰,仿佛大自然的画笔不经意间挥毫一抹,即刻呈现大道至简的杰作。
以下图片为队友“黑眼睛”拍摄: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