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Day138: 如何让学习力呈指数级增长?

Day138: 如何让学习力呈指数级增长?

作者: 山丹丹的文字庄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22:27 被阅读0次

大家好,很开心又见面了。分享之前,首先要感谢一下小线。其实进群之前,我是一个极度精神内耗的人,现在的状态是趋向内卷。

内卷这个词我看咱们群有人用过,出于好奇还百度查过。网上的解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个人比较认可土豆老师的说法,即“内卷是顺势加速,逆势充电。你只能卷自己,跟自己卷。跟别人卷就跑偏了。时间做什么都流逝,所以努力方向格外重要。”

提到努力方向, 群里各位都是因为读书结缘的,而且今天刚好是世界读书日,那我就借花献佛,结合之前的经验和最近参与知识付费学习的感悟,与大家交流一下“如何让学习力呈指数级增长?”

分享之前,我想有必要做一下声明:

首先我不是任何知识付费平台上的兼职人员,我不为任何自媒体引流,我仅为我的兴趣爱好而努力,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想法;

其次,之所以不自量的在众位身怀绝技的友友面前分享,是因为“分享使我快乐”,“分享产生价值”,“准备越充分,越能保证分享价值最大化”。

最后,我不认为自己有多少成就,所谓的成就分享,在我看来,就是单纯地想要与大家交流,如果近一个小时的聆听比大家看近一个小时的书籍得来的价值更多,就达到了我今天要分享的目的。

好,言归正传,分享开始!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天看一会儿书是学习,参与知识付费是学习,见某些领域的专家(俗称牛人)也是学习。

格格老师说,见牛人是提升学习力最快的方法。

那么问题出现了,我生活的圈子这么窄,怎么能够见牛人?

有些小伙伴儿说,我可以看名人传记,可以看牛人写的书,这就变相为“见牛人”了。

这种方法我尝试过,阅读过程中,会感觉某个点激励到自己,但说实话,放到实际生活中,改变不大。

前几天,看到咱们群我一直有关注的小叶子发布的一篇日更,在“今日感悟”中,有提到“丹丹的成长很迅速,是我的榜样”。感谢小叶子的关注、鼓励。我只不过是在学习写书评的道路上确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已。

我们欣赏一个人,看到的其实是这个人努力之后的“结果”展示,关注结果,我们就会不自觉拿自己的努力与对方的结果做对比,然后会不约而同陷入焦虑之中,但关注过程,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让学习力呈现指数级增长,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主要是从以下三个领域重点发力:

01 知识付费,升级认知

入咱们群以后的第一次知识付费的契机是,有一天爬楼看见群主小线的复盘,在提及收获时,写到“报名一个共读营,还想继续学习关于写书评”。凭借着“相信你欣赏的人的眼光”,于是跟小线联系,报名参加了共读营。

9天共读营时光让我像一个没头苍蝇一样,课程出来时候听课,听完课写读书笔记,指导老师批完作业后,想着改进。有关注我简书的小伙伴肯定深有感触。当时连续5天发布同一本书的读书笔记。一路磕磕绊绊,终于完成了5篇读书笔记,1篇书评,算是交上任务了。回过头来感觉有什么提升呢?

1.目标更明确。给打算参与知识付费或者已经参与过但没有认识到“目标”的小伙伴提个醒,参与学习首先要让自己明确目标。通过学习,我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个很重要,不然在茫茫新知识的海洋里,很容易随波逐流。

2.明白道理≠掌握道理。通过听课,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譬如,读书笔记并不是阅读过程中随便圈画两笔,写两句感悟就OK了。需要在场景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但是,我同样明白,明白了并不等于掌握了,所以实践很重要。

3.活用知识管理软件,对知识进行管理。过去会把看过的书中金句摘录出来,但基本上也没有再用过。通过写读书笔记、书评,直面素材荒的现实。于是琢磨使用知识管理软件。

推荐几款比较好用的知识管理软件:

1.石墨文档

2.Flomo笔记

3.]印象笔记

4.Onenote

4.感悟相信相信的力量。我的第一篇书评其实差点就夭折了,原因多种,一是没头绪,二是时间不足,三是深夜截稿,容易犯困。本来关掉笔记本打算放弃的,洗漱完之后,又突然不甘心。当时写完五个书评之后,知乎平台有一条负面评价。意思是:一堆小号推这本书,不尬吗?当时突然间想到它,马上就提神了。“尬推”这个关键词本身不就是痛点吗?后来一气呵成,最终完成1500字书评任务。

5.负面评价也会赋能。一个陌生人在你的账号里突然冒出来说你在尬推,你会怎么想?说实话,我最开始是感到委屈、气愤。后来冷静下来,发现这些不同的声音,倒是很真实。我很感谢那个留言的人,他成就了我的第一个书评。想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总夸你的人,或许会让你不自觉地飘起来,但是质疑你的人,却会激发你反驳的欲望?据理力争是不明智的,用文字作为武器,有观点有论据的反驳不香吗?同伴让你走得远,但只有敌人才会让你更强大。

6.知识付费体验结束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结营之后,我问自己,“这几天我学到了什么?”其实刚刚说的经历都是学到的内容,性价比已经很高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满足。因为如何能够写好读书笔记,如何能够写好书评,我还是没有概念。我学习到的内容是:读书笔记怎么写,书评怎么写。于是我找来作业复盘里的优秀作业,进行学习。对比的多了,就发现一个共性问题:这些优秀的小伙伴大多参加共读营好多期了,也有部分之前就有过写读书笔记、写书评的基础垫底。检索TA们的“成长历程”,很大程度上解答了困惑。写读书笔记、书评我是初级水平,写出优秀作业的人也许是中级水平,而老师们或许都是专家级水平。有趣的现象是,尽管老师们传授的内容够专业,但似乎比你高一级的人,她们分享的内容会更加通俗易懂。

7.想要链接的人会在潜意识里,促进你的学习力。我们每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产生链接时,都希望这种链接能产生具体价值,而不是转化成一个数据。(比如,通讯录里又多了一个占用内存的人)。通过共读营,我很想链接到土豆、释若老师,但我会考虑到“我能提供TA所需要的价值吗?”当答案偏向否定,在学习这条道路上,我反而不敢有所松懈了。

8.深入挖掘,找到宝藏。终于,在我不断深挖之后,找到了一篇如何写好书评的文章。与其说是介绍怎么写好书评的,不如说是一个深度的听课总结。原来,书评深度不够的原因是书没读透。

怎么读书?这就是阅读方法的问题。接下来要解锁阅读力了。

02 提升阅读力

读书中常见的问题,看看你中了哪条?

1.不知道读啥

2.只买不读的囤书狂

3.没有时间读

4.静不下心

5.读得慢

6.读完就忘

7.读完之后没有啥用

8.很难坚持。

都说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提升方法,但你知道吗,其实读书也是有方法的。

通过听课、学习,我知道了读书有六大阅读法。

1.正常阅读

2.快速阅读

3.精细阅读

4.主题阅读

5.复习阅读

6.暂停阅读

这六大阅读法很神奇,看到命名,就能马上让你get到方法。正常阅读指我们平常的默读方式。快速阅读是提取要点的扫读。精细阅读是逐字逐句阅读,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煮读”。主题阅读是集中阅读10本以上本同质类图书。主题阅读是一个精进自己特别好的方式,尤其在写书评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主题领域的知识体系做支撑,你的书评会非常有深度。复习阅读就像我们上学时温故而知新一样,隔三差五翻看以前读过的书。暂停阅读是中断一本书的读书进度,转读别的书。

知道这几种方法之后,个人马上对阅读进行了调整,在群里的打卡也是选择几个重点阅读法进行打卡。用打卡监督的方式促进系统化阅读。

感触比较深的有三点:

1.如果你要通过读书尽快找到成就感,那你就找实用性的书来读。一个小时之内读完一本书,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及时满足。

2.如果你的时间很零碎,就可以进行主题阅读。因为在主题阅读中,你不需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的给读完,只要get到你个人的知识盲点就可以了。

3.如果你从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你需要精读文学类的经典著作。它们会给你带来精神层面的滋养。

    知道那么多道理,怎么应用呢?

03 实践中验证学习方法

这篇分享稿我改了不下10次。每一次都是很大的“手术”,有时需要改主题,有时需要改结构,也有时直接改头换面了。

每一次修改,本质上都是认知升级后,不满意升级前作品导致的。

修改过程其实就是学习、思考、行动、改变的过程。

最后我想说,学习是曲线上升的这样一个状态。而学习力是一个动态强化的过程,之所以能够体现指数级增长这样一种现象,其实背后进行了大量的积累。

释若老师在写《价值共生》的书评中,引用过陈春花教授的一句话。“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成美丽的形状。数字技术就是这海浪,而你要做的就是成为这块岩石。”

三年之前,我们不会想到会迎来疫情时代。受疫情影响,工作受冲击,生活被隔离,快递进不来,外面出不去,这些都是变化,怎么去应对这些变化?

我觉得提高学习力,学会不断给认知升级,学会精进,在各种变化面前,保持相对稳定的心态,确保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下做出最佳选择,才能够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更好地把握住。

围观分享,成就自己。我是丹丹,自媒体平台“山丹丹的文字庄园”,感谢大家的聆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138: 如何让学习力呈指数级增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dz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