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人:菜哥
体验产品:SegmentFault(v4.2.1)
手机型号:iPhone 6
手机系统:iOS 9.3.2
产品分析框架:
SF 产品分析框架一、战略层
1.1 行业描述
SegmentFault 是较为一个纯粹的开发者社区、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使得开发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笔者曾经作为一个web前端开发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互联网给开发者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增长更多的是整个社会对开发者的重视甚至是尊重。这些话可能与行业无关,因为笔者对这个行业不甚了解,也觉得没有必要去对这个行业或者市场去深入分析,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没有时间和精力,通常的产品分析报告更多的是从网站截取并没有太多实际参考意义,所以笔者决定将这部分省略,但这决不意味着在做这款产品前,SF团队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和需求调研。上述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1.2 市场分析
略(开门见山直接从需求分析入手)
1.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即可:
1.我的用户在哪儿?长什么样?什么喜好?怎么划分的?(解决用户要什么)
2. 我的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我的产品?(解决用户什么情况下要)
3. 我的产品将如何满足用的的需求?(解决按照什么次序满足用户的要)
1.3.1 用户画像
SF用户画像我们知道SF的用户群体绝大部分是各行各业,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开发者,那么要对它的用户群体进行分类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按平台划分(iOS、安卓、Windowsphone、Mac等),按面向对象划分(前端、数据库),按技术能力划分(小白、入门、进阶、大神)等等,为了更好的区分,本文将以能力高低的形式来进行分类。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的5大层次,我们可以对SF目标用户进行分类
首先:小白,完全没有技术背景的,但是他们有一颗憧憬技术的心啊,这部分用户可以归类到需求理论的最底层需求,即:生理需求层次
其次:入门,有一定技术背景,但是没有项目或者实战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待提升,他们主要需求是能够在一个社区内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部分可以看做第二层级,即:安全需求层次
再者:进阶,有一定技术背景和项目实战经验,对于解决工作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拿捏的游刃有余,这部分人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基础、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系统框架的问题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思路,这部分人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对他回答问题的认可,同时还渴望得到行业大神的指导,以期冲破目前技术瓶颈,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前进,这就是所谓的第四层级,尊重需求层次
最后:大神,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术背景,项目实战和管理经验,在某个技术领域造诣很深,能够给予很多人指导性意见,他们主要以分享经验、给予指导为主要需求,处于自我超越的需求层次
总结以上分类可得:SF的主要目标用户群体的特征如下(即,用户画像):
1. 无技术能力,但是迫切希望在开发路上走的更远;
2. 有一定技术能力,希望能够在SF上找到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学习行业大神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知识技能;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能够输出较高质量的内容供别人参考;
3. 技术能力非常强,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输出。
1.3.1 移动端使用场景
在我们对目标用户进行划分和界定以后,就需要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时候有需要?
移动端的使用更强调时间的碎片化和随时随地性,在技术类问答社区这个大背景下,更需要的是一个沉浸式的使用体验,毕竟技术不像段子,可以随手拈来,过目就忘。对于开发者这样一个群体,在移动的使用场景就需要特别斟酌。
移动端使用场景在这个场景图里,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画像内的三类目标用户,只有前种用户的需求有被体现,而第三类用户则没有使用场景,这是因为,撰写文章和分享经验这个场景通常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时还需要输出非常多的图文内容,这对于移动端是没有需求的。但是移动端的需求是阅读这些大神在PC端整理好的内容。
我们可以设想
1. 对于用户画像内的第二类用户,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实战经验,那么在回答基础问题这个点上,并不需要做太多思考,仅凭经验就可以完成回答,所以这就是移动端的强需求点;
2. 学习/阅读大神分享的经验,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公交、地铁上,收到SF的关注大神的内容推送,那么这时用户的操作逻辑应该是这样的,打开推送的文章或者问答,觉得有用则进行收藏,留作以后静下心来慢慢看;或者如果旅途较长提供了长时间的阅读环境,这时候网络环境不佳是常有的事(如隧道、跨省),那么就需要一个离线下载功能;
3. 通知,提醒:这对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同样重要,提出问题的人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回答;解决问题的人,希望自己的回答获得足够的支持来满足自己受尊重的需求;
4. 提问,这点是最有争议的(欢迎大家讨论),关于移动端到底有没有提问需求这单,争论的焦点如下:
1. 不需要,因为开发者只有在开发环境下才会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在实际的码代码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会提出来,而这个时候,肯定会选择PC而不是手机。移动端以被动输入为主,而不是在碎片化的时间去思考强逻辑性问题。
2. 需要,虽然开发者需要一个相对安静或者独立思考的环境来思考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条件下提出问题,比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有思考清楚,那么可以在回家路上用手机提出,毕竟提出问题并不需要思考太多,只是一个将记忆直接输出的过程,而且提问也不需要输出太多内容,不像写文章的长篇大论,问题的提出通常100字以内,这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作为争论的焦点,本人倾向于第二点,但是按照需求优先级进行排序,可以作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来处理,根据资源的情况灵活安排。
1.3.2 满足需求关键点
满足需求关键点在我们厘清了目标用户和用户的使用场景之后,用户需求的列表其实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那么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给这些需求进行优先级的排序?
用户需求大致可以分类三类:
基本需求:也就是传说中的用户痛点,它是产品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理所应当被优先满足
用户期待:这部分需求解决的是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的问题,它可以让用户存在上述基本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该产品。次于基本需求,但应该优先级较高。
用户惊讶:也就是挖掘用户期待之外同时也是解决中度痛点的需求,这部分需求可以极大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可以让用户由路转粉,但是优先级应该最末,因为即使这部分需求没有被满足,用户也不会觉得哪里不对。
所以,根据这三类需求满足顺序,对SF的需求进行了分类和排序
二、范围层
2.1 产品信息结构
SF产品信息结构产品信息结构描述了产品的属性,有开发经验的童鞋应该会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理解产品为一个类选择器,那么产品信息结构就是类下面的属性,相对应的功能结构就是类下面的方法。属性用来描述类,方法用来描述属性如何实现。通俗一点说,如果产品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产品信息结构就是描述这个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属性,用于整理产品信息和内在联系,梳理流程方便用户检索和更快的找到他们想要的内容;功能结构就是描述这个人的:脑部、身体、四肢,也就是用户能看到的产品的结构;
根据之前分析出的SF的需求列表和需求先后顺序,可以大致得出上图所示的产品信息结构图
2.2 内容需求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SF的内容重点在于
1. 帮助小白用户快速定位和查找关心的信息
2. 刺激进阶和大神参与互动并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和回答
对于第一点,如何快速查找关心的信息,我想没有比标签更适合的方式了,由于开发语言类别多种多样,这就形成了天然的标签优势,每种语言对应一种标签然后进行归类,小白用户就可以订阅关心的标签来选择自己
三、结构层
3.1 功能结构
根据上面的产品信息结构分析的结果,我们反过来验证SF的产品功能结果是否能够验证内容需求的结论。
重复提一下内容需求的两个关键点:
SF首页布局1. 帮助小白用户快速定位和查找关心的信息
2. 刺激进阶和大神参与互动并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和回答
再提一下:
1. 帮助小白用户快速定位和查找关心的信息
2. 刺激进阶和大神参与互动并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和回答
从首页(问题)和文章的布局来看,非常贴合我的分析,且不谈首页UI设计如何,但是它解决了两个根本问题,第一:搜索定位;第二,标签分类;搜索用于精确定位,这没什么好说的。自定义的标签导航是本人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其他大部分社区类app的通常做法,是在首页标签页设置为系统默认的比如:推荐、热门、附近等,或者系统提供选择好的标签导航。而SF采用的是用户自定义的方式来决定导航栏显示什么。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快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定位问题和想要看到的文章。所以说在解决用户定位问题这点上,SF的PM可以打满分。
我们再来看第二点:在刺激大神参与输出高质量内容和回答这点,在这点上,SF深度借鉴了知乎的问答模式,通过用户手动采纳和用户点赞的方式推荐最优答案、邀请回答机制增强大神满足感、贡献榜单等都是激励手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点在后文一并提出。
3.2 核心流程
四、框架层
原型设计(略)
五、表现层
UI设计(略)
六、总结
总的来说,SF很好的解决小白、进阶和大神这三类目标用户的需求,线条式UI界面简洁、逻辑清晰,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社区类产品。
不过针对这一系列分析,提出一些个人感觉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1. 首页(问题)虽然解决了小白定位的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替大神筛选未解答问题,建议如下:
建议改进 筛选功能2. 在满足大神虚荣心这点上,还有文章可做:
对SF首页问题列表项建议修改如图示以上是个人对SegmentFault这款产品的一点个人分析和总结,不一定正确,毕竟不是SF团队的成员,看待问题和思考的角度肯定会有所差异,很有可能的是,SF产品团队完全考虑到了我所思考的内容,但是站在他们的高度,有一些是不能做或者有限制,总之,本文仅能体现本人使用SF后的个人思考,不代表任何第三方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