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话题是教育,我还处在应试教育的状态下,更多的是感受应试教育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教育有很多种,首先关于学校里面的教育,我们从5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学,进入制度内学习,前9年我们都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后来上高中就脱离了义务教育的制度,但是我们还是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状态下。既然一直提到应试教育,那不如来说一说,在我心中应试教育的好与坏。
第1点关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好处。应试教育就是通过考试的分数来判别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教育。在100分满分的情况下考了90分,当然就是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很多学校在进行评奖评优的时候都是,按照学生的考分来进行排名,推断出谁的成绩更好,谁更加优秀。在很多人同时争取几个或者少数目标的时候,分数决定优秀等级给评判者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是应试教育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方便的对方比如说,因为大家都很看重分数,大家会抛弃一些创造性的成长,去追求分数,这样的话,如果小朋友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观念,会导致他们无法发现自己,面对考题的时候,只会想着我能不能达到标准的答案,我能不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其实很多学校都有相应的情况发生,比如说因为承受不住自己的排名有落后,承受不住自己所在的班级的人群分数都很高,或者说承受不住父母带来的学术压力,因为很多父母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陪伴,很多时候评判自己的孩子的好坏,就是看他的成绩好不好,在父母与其他的家长进行对比的时候,也总是喜欢以分数来对比。
抛开应试教育来聊一聊其他的东西,比如说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的一位老师,就让我非常的敬佩,今天翻她的朋友圈看到她最近的动态,5年了,她还是一样的爱笑,一样的展现出明媚的笑容,在她身上看到的是那种温文尔雅的样子。
还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很上进的人,为了高考能够去一个更好的学校,放弃了第1张通知书去了复读的学校,遇见了这个老师,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也跟我进行了很多深入的对话,也会在全班表扬我,可是后来一切都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在这中间遇到了某一些人拖了自己的后腿,遇到了某一些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或者说还有其他一些外界的因素导致最后高考的成绩并没有发挥出自己一半的水平,也就阴差阳错的最后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学校。
有些时候也觉得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我身边的朋友都去了很好的学校,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奋斗出了他们想要的成果,我没有,我似乎是浪费了一年,在那一年里也没有多大的成长,也没有考出所谓的高分,也没有去往自己理想的学校,最后好像一切都处在一个将就的状态。
但是我现在再去回想那样的一段时光,还是会感到热血沸腾,今天点开老师朋友圈里面的一张照片,是她的学生写给她的,那时候大家都多么纯真啊,会很认真的去写一张张卡片,我想这是在应试教育之外带给我们的一点,就是能够很认真很用心的去准备每一份礼物。
看到另外一张照片就是展示了我们学校有多少人上了清华北大,多么遥远的事啊,可是就是有人那么努力,去了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其实我们不能够想象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到底有多么的努力,他们心无旁骛,就是为了自己想去的学校而奋斗,那种为了某一个目标,而不断奋斗的样子,真的是太美了。
可是我们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让自己沉没,我们总以为我们错过了某一个时机,就是错过了我们一生的选择,其实不是的,可能在需要以考试成绩为界定的时候,我们是需要考一个高分去证明自己,可我们抛开了这个分数,我们也可以努力的去提升自己,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
还有老师们的很多想法都会影响我们的处事,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不同的老师教导,有的老师就是属于脾气很差的,只要你一犯错就会给你很大的惩罚,让你不敢再有下一次犯错的机会,同时也让你失去了下一次去交流的机会,而有的老师就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容忍犯过的错误,并且积极的和我们交流,我们当然希望能够遇见更加和善的老师,变成一个更加和善的人,就比如说,有的老师就能够让你心生敬佩,为什么呢?因为在她教你的这段时间里,她能够很好的指导你,以至于你会觉得自己今后的成功都受益于这个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们都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一个很棒的人,可是我们不一定能够在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下成为一个很棒的人,但是无论怎样都不要太依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要总是去抱怨我们的环境,比如说我们身边有些人总是喜欢去抱怨自己的老师,抱怨自己的实验室环境,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什么成就都是因为自己的老师,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再怎么样你都应该去靠自己,就像之前读高中的时候,为什么别人有的人能考上清华,有的人能考上北大,在同一个班里面有的人却只能够去普通的一个学校呢,就是因为大家的成就是取决于自己的,而不是外界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