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场电影
在成为革命导师前,马克思是如何度过他的文青岁月的?

在成为革命导师前,马克思是如何度过他的文青岁月的?

作者: d9eb43d08245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13:49 被阅读0次

    原作于2018年5月5日,发表于本人同名企鹅号。发于简书有增改。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大家,马克思拥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亦有几个版本的传记。本文截取马克思人生早年上学的片段,做一个简短的评传。谨以此文纪念德意志各种家,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蓄起了胡子

    当我们谈起卡尔·马克思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人们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伟大的人是生来就是伟大的,还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伟大的。作为笔者的我,至今没有思考出答案来。

    套用一个著名的梗就是:我一个法律系大学生怎么就思考起哲学来了呢?或者是:我一个法律系大学生怎么就成了各种家了呢?

    卡尔·马克思的家族本是犹太人,到了他爸这一代,为了生活得容易些,不受显性或者隐形的歧视,转信了基督新教,然而偏偏又生活在特里尔城这个遍地天主教徒的地方,马克思的家族自带不合群属性。他爸老马克思是律师出身,在特里尔市司法系统工作,行政级别还算比较高,收入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了。

    马克思当年在故乡的居所,现在已作他用

    所以后来成为各种家的马克思绝对不容易,他一个中产阶级公子哥儿,怎么就关心起劳苦大众的生活来了呢?最后甚至还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怎么和无产阶级走在了一起了呢?

    也许真的就如他的老铁兼粉丝威廉·李扑克内西说的:革命的先行者永远都是那些背叛自身高贵阶级的少数者。

    马克思的兄弟姐妹不少,算上夭折的,他爸老马克思先后有过九个孩子。但是卡尔·马克思12岁之前是在家接受教育的,马克思家养有这么多孩子,还请得起家教,也从侧面说明老马克思家经济状况确实不错。

    凭借老马克思的地位与社交圈,马克思在小时候就接触到了当地的很多著名人物,例如他的中学校长就是他爸的老友,维滕巴赫;当地宗教界人士,约瑟夫·居佩尔;以及对他影响很深的路德维希·冯·威斯特法伦。

    在马克思小时候,威斯特法伦大叔是政府议员,他家离马克思家很近,住的房子比他家还好,两家人经常聚会来往。大叔除了母语德语,还懂英语、拉丁文、希腊语,酷爱文学,经常写诗作赋,算是浪漫主义文艺中年。马克思超喜欢这个大叔,经常跟着他读莎士比亚戏剧、荷马史诗之类的作品,满满的都是天马行空的情怀。威斯特法伦也超喜欢这个小朋友,教了他很多东西,觉得他很有前途。两人就这样渐渐地成为了忘年交。

    威斯特法伦大叔家有个大女儿叫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她知道这个正太常和她老爸在一起玩的很开心,小马克思也熟悉威斯特法伦大叔家的燕妮小姐姐。马克思和燕妮从小就是青梅竹马。青梅竹马,我们都懂的。

    燕妮,原名全名为 约翰娜·博萨·茱丽·燕妮·冯·威斯特法伦

    12岁以后,他在当地上中学。特里尔这个地方,属于莱茵河地区,西边就是法国。19世纪30年代,拿破仑战争的硝烟才刚刚消散没多少年。正如教科书上讲过的,拿破仑战争促进了启蒙主义和自由思想在欧洲的传播,所以在马克思那靠近法国的故乡,自由主义思潮泛起。马克思的中学教育颇有进步色彩,他的老师们中有的参加各种小社团,一部分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政府请去“喝茶”约谈,或者直接被开除丢工作,甚至被驱逐。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成绩中上,也有偏科倾向,并没有过早地显示出学霸特质。他有两篇习作很有意思,也常为搞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拿来分析。一篇是宗教课习作,学者们研究,他早期的思想里有一种“朴素的自然神论”,上帝的色彩淡化到快没有了——回想他爸的那位牧师朋友,居佩尔,虽然在宗教界,却是一个思想特别新潮的人,颇有马丁·路德的改革遗风。另一篇作品是语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认为有一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为人类共同目标、为人类福利献身的职业

    似乎在这里就看出了一些端倪。可是,多少男孩子在少年时代没有过星辰大海般的梦想呢?但话又说回来,难能可贵的永远都是,能够做到明朝的王阳明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

    中学之后,自然会按照公务员对子女的人生规划,马克思去波恩上大学读法律系了,毕竟他老爸就是司法系统的人。

    卡尔·马克思在十七八岁这个年纪,正值气血方刚的年华,是个既热血又浪漫的文青。上大学了,学习之余,就是和他的特里尔老乡会的同学喝酒,常常把家里给的生活费花个月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波恩大学有股学生间拉帮结派的风气,马克思也被这种风气浸染,常常纠集小伙伴打群架,被关禁闭也是常事。在波恩大学的大一的生活就是听听课,喝喝酒,打打架,最后是特别爱写诗,可见深受威斯特华伦的影响。

    波恩大学

    马克思也和家人写信联系,年轻人难免会有中二的时候,还经常附带几首风花雪月的诗给他爸老马克思看。老马克思比较务实,看后一脸懵逼,觉得这写的是些什么破烂玩意儿,缺乏激情,并认为既然写诗就该多写些歌颂英雄和爱国主义题材的。

    一摞摞的情诗在老马克思眼里犹如粪土,却受到他的燕妮小姐姐的青睐。燕妮将寄给她的诗保存起来,视如珍宝。这些诗见证了他们的婚姻,伴随着他们俩的四处奔波,直到她的晚年。

    老马克思又觉得波恩大学学习氛围不好,儿子卡尔被带坏了,变得不务正业,于是就给他安排转学了。马克思就这样转到了学习氛围更好的柏林大学。

    转学这种事情,足以想象马克思家的关系背景是比较深厚的。何况还是从一个一般的学校转到首都学府,就好比从普通一本转到北京的985。

    柏林大学,是一所坐落于普鲁士王国的首都的高等学府。好大学就是好大学,果然是属于学霸的世界,牛人教授也很多,讲座也多。对于马克思来说,再套用一个某单机游戏里NPC流行的句式:我曾经也像你一样是个文青,直到我听了爱德华·甘斯和卡尔·冯·萨维尼的讲座。

    19世纪的柏林大学

    马克思深受周围浓厚的学习氛围影响,开始认真对待他的法律学习,但他发现,不研究哲学就根本没办法继续法律学习,于是他的一只脚开始向哲学大坑迈了出去。他怎么不文艺了,诗也不写了,随便摘抄几句假装是自己写的,然后给燕妮寄过去。他开始现实起来,中二特征渐渐减少,不停思考、写作,以至于劳累过度生病。

    即使是现在,大学生崇拜自己的教授老师都是常事。马克思不久迷上了他的校长——黑格尔这个哲学大咖的思想。尽管他以前喜欢康德和费希特,他曾对校长的思想嗤之以鼻,但他如今否定了过去的想法,转变了思想。他回想曾经的自己,以前对宗教的态度是混沌状态,虽然上中学的时候,宗教课成绩还不错。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大二的时候,他加入了青年黑格尔协会,还混成了中心人物。还接触到一个“博士俱乐部”,跟几个大学老师混得不错。如果说过去写诗在他老爸眼里属于“文艺装逼”,现在是则是“理性装逼”——就好像原来玩豆瓣现在改玩知乎了——毕竟他老爸当初只想让他做一个法律人,将来当个律师法官什么的。

    改变归改变,有些事情,没变的还是没变。在柏林这个大城市,马克思花钱依然是大手大脚,也像很多大学生一样,主动联系家人的时候,一般就是没钱花了。家人也嫌他不关心亲人家庭。

    不幸的是,在他二十岁的时候,老爸去世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断了,他的生活窘迫起来。

    虽然他是一个哲思青年,但是哲思青年也要吃饭啊。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吃饭生存问题。他原本想按照父亲计划去从事法律这行,可是圈内的好友布鲁诺·鲍威尔建议他去搞理论工作。于是他改变计划,去波恩大学当老师。可是现在本科还没念完,所以他想着怎么尽快拿到学位,尽快毕业成为社会人,就开始写博士论文。那个年代的德意志地区还没有现在学士——硕士——博士这么严格的层级划分,只要你能力超常,跳级拿文凭也不是不行。

    他接受圈内人的建议,把论文寄给了耶拿大学。凭借他所在的社交圈的关系,23岁的时候,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是体现出马克思很牛的第一件事,尽管当时、后世、乃至现在有人不喜欢马克思,但不得不承认,至少他上学的时候是一个学霸。

    他的博士论文,都是当年青年黑格尔派的立场,批判有神论,讨论伊壁鸠鲁,颇有启蒙主义和文艺复兴的味道。

    在柏林大学,马克思完成了从文艺青年到哲思青年的转变。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也是他今后成为各种家的第一步。

    (图片主要来自于维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成为革命导师前,马克思是如何度过他的文青岁月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gm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