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7151/8acb27fc147c3bce.jpg)
扭曲的爱
——读《非暴力沟通》之二
【previewsly】
上次说到,有情绪的时候比较难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分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更利于和身边的人处理好关系,只有正确的表达“感受”,对方才能知道你心里是如何想的,而想法只是一个结论,会让听到的人第一时间想给予反驳或者不知道如何反应。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好像人人都会,又好像谁也不是真的懂得。
想要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就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这也是我们学习、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想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追本溯源,先要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若果自己不能全部承担,该如何提出请求?当身边的朋友遭遇痛苦之时,怎么做才能正真安抚情绪而不是招致情绪洪流?面对困境,自己又如何更有力量?
这些问题曾一直盘桓在我的脑海,《非暴力沟通》给了我很多启发。
【on】
爱,是一种感受,表达的方式却千百种,扭曲的方式,必然是扭曲的爱。
深夜路边,一个男人在街灯下趴着找东西。一位路过的警察问他在找什么,那个有些醉意的男人回答道,找车钥匙。警官就问,是在这丢的么?他说,哦,在公园丢的。看到警察很困惑,他忙解释道,这里的光线要亮许多。
书中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个成语——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里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以前学这个故事,是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若是我们换个角度,这何尝不是在告诫我们,常常在失去之后的弥补都是颓然?因为相比外界的刺激,我们更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产生了我们的感受。
产生感受的根源,来自于听到不中听的话,这时我们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们通过指责和批评的方式表达的时候,得到的也许是相应的指责。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要让自己和他人了解自己的需求、期待或愿望,是一件需要练习和仔细分辨分事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一起来感受一下:
“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自己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
“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自己的感受是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引起的)
“他们取消了合同让我很不高兴”(他人的行为让自己不高兴)
“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及不负责任的行为。”(自己的观点让自己不愉快)
“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父母不快乐是孩子造成的,把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别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你说你不爱我,我很伤心,因为我非常在意你,希望与你一起幸福。”
以上,有一个表达模式:“我(感到)……因为我……”,改写后的句子,似乎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反正我喜欢这样的表达,听起来分清了责任、发泄了情绪、相对还容易被对方接受,就算被拒绝,也是可以和平共处,不至于翻了友谊的小船。
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面目可憎(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会感觉憋屈恼怒,不想为他人负责却心存疑虑,生活态度就显得生硬)、生活的主人(帮助别人是一种自由、快乐的行为,与愧疚无关,我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却不能对他人负责)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一直在反复聆听、经历和体验这阶段,感觉太熟悉了。
“每次看到他处在痛苦之中,我就极为沮丧,感到窒息,我能力有限,我们分手吧。”(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感到快乐)
“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挣扎在这些情绪中,真的是非常折磨,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改变的开始,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有完全责任,无法为他人负责,且也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会需要别人的帮助,会提出“请求”。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理解”不是具体的请求内容,“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希望你更加自信。”(怎么做呢?“我希望你参加有关人际交流的培训,我相信这会有助于你增强自信心”)
“不要再喝酒了。”(“不要”是需要避免的事情,但具体怎么做呢?“你是否可以告诉我,喝酒可以满足你什么需要?是否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那些需要?”)
“让我成为我自己。”(这是一个模糊的需求,“我希望你告诉我,即使你不喜欢我做的一些事情,你仍然会和我在一起。”)
“我想更好地了解你”(“我想多一些时间和你聊聊,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每周和我吃一次午饭?”)
请求只有表达的足够清楚,才能被对方接受且实现,注意,在表达的时候说明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后者不仅不能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还很容易引起反感。
爱,是一种感受,表达的方式却千百种,扭曲的方式,必然是扭曲的爱。
【未完待续】
这本书还在研读中,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