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记

作者: 艾蕤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21:05 被阅读2次

既然要练习写作,写游记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今天要写的西山,是昆明的西山,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其在城西,习惯称它为西山。

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对山是有感情的,但同样是挑剔的。如果只用一个词形容西山,我想应该是“秀美”。

山道平缓曲折,两旁树木林立,多直长,给人一种纤秀感。往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有健身归来伴曲高歌的大爷大妈,有相谈甚欢言笑晏晏的旅客游人,有三五成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学子。山花点缀林间,偶尔的鸟鸣夹杂着喧嚣,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徐来的清风,让人有一种春光明媚的恍惚,全然察觉不到冬天的意思。

择太华古道而上,石阶藏于密林之间,游客便稀少了起来。及至太华寺门前,有一颗古老的银杏树,相传为建文帝亲手所种,金黄的叶子散落在道旁林间,仿佛在述说400年来的风风雨雨。

及至龙门,乘索道而上,滑翔于林木之顶。附察之,觉松针秀于往常,更有松糖凝于针上。突兀的就联想到了孩提时候,慈祥的老奶奶抽松针、熬松糖、炒糯米、制糖耙时忙碌的身影,粘牙的枞糖、脆香的糖耙总有家的味道,也是儿时最美妙的回忆。

再登数百石阶,抵达凌烟阁。昆明风景一览无余,山脚下的滇池,一半湛蓝一半碧绿,水波荡漾;交错的道路上,车水马龙;高楼矗立,白墙红瓦。一片繁华尽收眼底。更有坚韧志士,寻险阻之路,登险峻之峰,和风大啸,抒发着别样的痛快。

绝壁上,有石窟,相传为一僧人手凿。道路艰险多石阶,于是感慨古人的奋斗精神,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一如太华寺前的银杏树、绝壁之上的石窟、徐霞客先生的《游太华山记》,作为后来人,应该思索为我们的后来人留下些什么。

相关文章

  • 游西山记

    昆明西山历史悠久,杨慎,徐霞客等人都曾到过此地,也留下了很多吟咏诗词。 五一出游,人山人海,到了西山以...

  • 游西山记

    既然要练习写作,写游记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今天要写的西山,是昆明的西山,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其在城...

  • 记游西山

    来昆明的第七个年头,今日第一次游西山。和小荀早上9点多出发,晚上7点而归。整整一天,都在走路,爬山。 从西山地铁站...

  • 2016年11月22日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永州八记,朗读,疏通,研讨西山之游与诸山之游不同,作者西山之得,链接《江雪》,两张导图解...

  • 记再游西山

    山亭花鸟,清风蝉鸣。 物我为一,形释心凝。 名缰束缚,利索困形,案牍繁累。 又许久不曾走到此处了。 今晨,趁着天气...

  • 西山柴岭记游

    (一)长夏烦忙难聚首,重阳登高柴岭走,桂香菊黄霜叶红,相望雁飞又一秋。 (二)西山柴岭白云飞,清秋气爽几来回,我意...

  • 游西山,记鄂州生活

    西山的风景是美的 沿途的武昌楼、避暑宫、园林都引人入胜。 向上的楼梯层层叠叠,也是再一次充分感受到了自己体力的不足...

  • 游西山

    漫步老家的西山村,我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间,炊烟袅袅的一排排屋子已经过去,清澈见底的小溪横跨在两岸之中。 捧起一把冰...

  • 《西山游》

    白 云 天 上 绕 人 间 , 登 高 观 远 望 凌 云。 山 ...

  • 游西山

    天气很好,心境大开,遂产生了去西山看看的欲望。于是下楼沿着滨江风光带往西山方向快步走去。一路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西山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jt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