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会告诉我们: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一个历史的分界线,而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而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大门,他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
他们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文化,就是资本主义文化,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才有了向西方列强学习的洋务运动。
历史教科书还告诉我们,在晚明时候,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是什么意思呢?换一个说法,其实就是“早期近代化”、“近代化开端”的意思,它们的含义是差不多的。
不论什么版本历史教科书,都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但是,在日本与欧美汉学界,许多学者则是相信,早在宋代,中国历史已出现了近代化转型。
有一些朋友可能还听说过,在历史学界有两大经典假说,一个是前面已经说到的晚明“资本主义萌芽论”,另一个就是“唐宋变革论”。
这个“唐宋变革论”讲的又是什么呢?我简单地说一下。
持这一论点的历史研究者认为,中国在唐宋之际,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将唐代与宋代划分成两个时代,唐朝属于中世纪,而宋代呢,则是近代的开始。
日本有个叫做宫崎市定的中国史学者,他说“宋代社会已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资本主义倾向。”换句话说,原来“资本主义萌芽”这棵“芽”,不是在晚明“萌”出来的,早在宋代就“萌芽”了。
而大家熟悉的美国华裔学者黄仁宇,他甚至宣称,宋代兴起,中国社会好像进入了现代。
什么纸币啦,航海用的指南针啦,利用水力带动的纺织机器啦,全都在宋朝出现了。
但如果这些历史学者说的都对,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近代化,怎么会有出现了好几个不同的时间开端?
我个人觉得,认同“宋代开始近代化”的学者,可能只注意到“唐宋变革”,而忽略了后面还有一个“宋元变局”。
什么是宋元变局?
就是说在13世纪的时候,元朝先后灭掉了金国、南宋,统一了大江南北。
这一次改朝换代跟之前的改朝换代还有点不一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说,宋元易代,事关重大。
因为这意味着宋朝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制度断裂。举几个小例子:
第一个例子,宋朝人认为,君臣关系是一种公共关系,皇帝与大臣各有各的职守,各有各的职权,你皇帝再大,也不能侵占大臣的职权。
但是在元朝的时候,君臣关系变成了主奴关系,臣变成了君的奴仆,大臣哪怕是贵为宰相,他的身份也是皇上的家奴,也要入宫伺候皇上。
第二个例子,由于君臣关系变成了主奴关系,皇帝对大臣当然可以随便地处理,想要打屁股就拖下去打屁股,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没什么不可以,而这就是“廷杖”制度。
第三个例子,宋代实行募兵制,当兵是基于你自愿,而不是强制性的,国民基本上已经不用服兵役。
除此之外,当兵还有工资可以领。
但元朝则是将一部分家庭划为军户,这些家庭必须出成年男丁到部队里面服兵役,如果父亲不幸死了,儿子就要替补上去,儿子之后呢,孙子再替补上去……
反正就是世世代代都是军户,都要服兵役。
第四个例子,宋代之前的城市是有宵禁制度的,到了晚上就禁止居民上街蹓跶。居民要是晚上出来逛大街的话,被官兵抓到了,是要打屁股的。
现在好像有不少朋友很向往大唐,是吧?想穿越回去,这里我就要提醒他们:如果你是夜猫子,习惯晚上出来逛街、喝酒、购物,那就别穿越到唐朝,要穿越的话,也应该穿越到宋朝。
为什么呢?
因为宋朝时,宵禁的制度开始松懈、瓦解,出现了繁华的夜市,出现了24小时营业的商店。
但是到了元代,这种宵禁的制度又恢复了,晚上之后,不允许居民逛大街、摆宴席,甚至点灯都不可以。
宋元之际发生的变局,当然不仅仅是这些,还体现在很多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而言之,元朝建立的制度,不但与宋朝制度之间,发生了一种断裂。而且元朝的那些制度主要也继承自金国、辽国、草原部族的旧有制度,以及唐朝的一部分制度。
由于源于草原,所以某些宋朝已经很先进的制度反而出现了倒退。
比如元朝会将从战争中掠夺来的人口,或者犯罪的人罚为奴隶,赏赐给贵族与大臣。
记住,这些奴隶的子孙后代,也将是奴隶,世世代代都是奴隶。
这样的做法,元朝有,金国有,辽国有,唐朝也有,但是宋朝是没有的。
那么元朝之后的明朝呢?
事实上,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几乎是全盘继承了元朝的制度遗产,依然会将一部分人口罚为奴隶。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口制度,所以明朝就有了当众打大臣屁股的廷杖制度,将一部分家庭划为军户的户口制度,晚上不准市民上街蹓跶的宵禁制度,市民出一趟远门要申请通行证的出行制度,等等、等等。
而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来看,朱元璋建立的体制甚至比元朝的还要落后。
比如说,元朝的海外贸易还是非常发达的,因为它还是延续宋朝的做法,中国的商人可以出海贸易,外国的商人也可以来中国做生意。
但朱元璋却实行非常严厉的海禁,禁止中国商民出海,同时,外国人要来做生意,必须以朝贡的名义,带上你们国王的“贡表”,按照天朝规定的时间来。
否则的话,就不要来了,来了也会被撵回去。
由于出身原因,所以朱元璋就像个农村的老村长,对市场、商业、金融都不感兴趣。
这样建立起来的王朝,其税收必须的依靠农业税。
虽说税率很低,5%左右,税收的总额也不多,大约是宋朝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但这点税在明代前期还发挥了点作用,其主要特点就是社会消费总额太低。
比如明朝给官员发的俸禄,一个七品县令的月薪是7.5石大米,大约是1000来斤的样子;吃饱当然是没有问题,不会被饿死。但是也不能靠这点薪酬过上非常有尊严的日子。
而且明朝的衙门办公的用品,比如桌椅、笔墨、纸张都是向民间无偿征用的。
国家要修个水利工程什么的,也是征用劳务,不用发工资的,要求老百姓你来服这个劳役。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是不可能有什么“资本主义萌芽”的。
结果明朝足足用了一二百年的时间,才摆脱了朱元璋定下来的那套制度,才有了晚明的商业繁华。
但到了那个时候,明朝距离灭亡也已经不远了,随后就是清兵入关,而清王朝继承的制度依然是朱元璋的那一套。
这里我可以讲一个小故事。
1793年,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发生了一件看似很普通,实际上很重要的事情。英国派了一个使团——马戛尔尼使团,千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向乾隆皇帝拜寿。
当然,拜寿是一个由头,或者说是一个借口,其实是想要和清政府提出自由通商的请求。
虽说由于礼仪问题,清政府还与英国使团发生矛盾,但根本原因也是由于英国提出的比如建立的通商港有殖民性质。
但这些直接导致中国错过了融入近代通商体系的时间窗口,直到晚清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打进来,又摊上了太平天国叛乱,在巨大的战争成本之下,清政府才不得不将征税的重点转移到商税、关税,兴办洋务,发展实业,重新拉开了近代化转型的序幕。
所以,宋是出现了近代的表现,但算不算资本主义的萌芽?
如果算,怎么这资本主义就没发展起来呢?宋、元、明,为什么越往后越封闭,越落后、越腐朽呢?
所以,一切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没有近代对专制的彻底革命,历史就只有不断地重蹈覆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