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朗读阅读的热潮席卷全国,语文的重要性被从新提到了教育的议事日程。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无疑成为每一个家长非常重视的教育方向,但如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成为新的课题。面对电子媒体的不断侵袭,让孩子安静的读一本纸质书,成为学习生活中异常奢侈的成长方式。
小编这里有一些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实践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
陪读的故事:
宝妈给孩子买了一套《四大名著》,希望孩子利用假期可以多读书。尽管无数次的督促与强制,似乎孩子始终提不起阅读的兴趣。真实的讲,现阶段成人都普遍存在“纸质书”阅读困难,更何况是孩子。于是我开始想办法,“激将法”、“奖励法”、“诱导法”通通试了一遍却没有效果。而阅读的重要性又逼迫着自己必须想出办法。迫于无奈,最终采取了“最笨的笨办法”---陪读。
我先选择《四大名著》中最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作为开始,陪孩子一起“我读他听”,这样可以打消孩子最初的阅读抵触,从小为孩子读《睡前故事》的经历也让孩子更乐于接受这样的方式。
其次,声情并茂的阅读的同时,挑选关键环节为孩子做展开,并根据前后情节做横向的贯通。例如,读到第三回:三英战吕布,孙坚发毒誓“如果私藏玉玺甘愿死在乱箭之下”,马上展开对孩子说,你看后面他发的毒誓会应验,撒谎是会有报应的。类似这样的方式,并将前后发生的故事不断总结和梳理,孩子很快意识到读书的乐趣并被深深的吸引其中。
出乎意料的是,读过大半部之后,孩子居然提出要读给我听。内心的小喜悦犹然而生。只一本陪读,就勾起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后续的几本书,除了生涩难懂的内容外,都顺利的阅读完毕。之后有意识的书籍购买和借阅,孩子安静而贯注的阅读成为学习中的一部分。
由此不仅感慨,和育儿一样,太多的生活琐碎没有捷径可循。“笨办法、土办法”最有效也得到充分的验证。遗憾的是,生活的节奏、媒体的丰富和成人阅读习惯的改变,纸质书今天还是家庭阅读中的“奢侈品”。我们的习惯、惰性和不坚持,或多或少的也影响着孩子。但一切也有正向的效果,目前孩子也效仿我,在类似《简书》这样的自媒体进行写作尝试。
办成功半失败的故事分享,也恰恰说明了培养“阅读能力”不是简单的一次性动作。书籍,的确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食粮。除了必要的知识、故事、历史等表面收获之外,有读书和阅读习惯的孩子,身上会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我们也尽力营造具有“书香气”的家庭环境,希望与各位朋友一起,让全民阅读的习惯蔚然成风。
对孩子童年的苛刻与认真,是对自己童年最大的弥合与补偿。
网友评论